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武汉市江岸区人大后湖街道工委推动生态治理见实效,民生福祉暖人心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8-05 11:09   [收藏] [打印] [关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基层生态文明共建共享,8月1日,武汉市江岸区人大后湖街道工委组织开展“守护清水绿道 共建美好后湖——人大代表‘聚焦支点·代表三进’”暨“人民议事厅”活动,江岸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海军带领区人大代表、辖区单位代表参加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与座谈协商,探索基层环境治理的“共建共享”路径。

在同安社区水渠点位,代表们沿新建绿道实地察看治理成效。黄孝河泵站工作人员向代表们展示了治理前后的对比图:昔日黑臭水体遍布、蚊蝇滋生的“龙须沟”,如今已蜕变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通过“晴天全截污、雨天控溢流、智慧调蓄”三位一体治理模式,黄孝河明渠水质稳定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

“过去开窗就是臭味,现在推窗见绿,傍晚散步的居民络绎不绝。”同安社区书记指着沿岸新建的绿道介绍,街道联合共建单位不仅完成了明渠清淤疏浚,还同步建设了亲水平台、跨河景观桥及防溺水警示设施,这一“地下调蓄+地上公园”的创新模式,既解决了雨季溢流污染难题,又为居民新增了休闲空间,实现“一池双用”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双赢。

在十大家社区世纪城侧边小路改造现场,代表们听取了“断头路”变身“连心路”的共建故事。这条长约300米的道路曾因权属复杂、资金短缺等问题搁置多年,小区居民出行堵塞不便。通过人大代表“牵线搭桥”,街道协调开发商统建公司牵头建设,社区、物业、湖北银行等多方参与,共同完成了道路修建工作,辖区黄浦幼儿园、保洁公司则是参与负责道路日常维护和环境保洁工作。该项目不仅解决了周边小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更是后湖街道打造美好人居环境、践行基层共建共享的生动案例。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江岸区人大代表王军、王意、付文、李恒、崔瑞云结合自身行业,就如何更好推动美丽后湖建设进行发言。

区人大代表王军建议:对新修道路附近的裸露沙土随见随补,建立“网格员+志愿者”巡查机制;高峰时段设置护学岗和临时交通协管员,保障儿童上下学安全。

区人大代表崔瑞云建议:加大对黄孝河治理成果的宣传展示,利用现有长廊布置前后对比图、实时水质屏和招商二维码。

区人大代表付文建议:可以定向对接绿色基金、辖区环保类企业,通过“冠名维护”“定点宣传”等合作方式,为辖区水环境治理、道路建设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实现多元共治、双赢共享的新局面。

区人大代表王意建议: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河段环境管理,依托现有监管平台,增设AI摄像头,专盯漂浮物和排污口,实现污染物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

区人大代表李恒建议:在黄孝河沿线中小学附近增设防溺水护栏、警示牌;同步在滨河绿道加装路灯,灯杆附带“一键报警”二维码,实现学生上下学及夜跑人群“有灯、有栏、有保障”。

湖北银行、小区物业、黄浦幼儿园代表也分别围绕自身服务内容就支持环境建设、参与基层共建工作进行发言。

江岸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二要强化系统思维,以机制创新夯实治理根基,持续提升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三要聚焦民生需求,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强大合力,推动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江岸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江岸区人大后湖街道工委将助力建设“代表引领、多方协同、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把“建议声音”融入“治理实践”,为推动辖区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注入强劲动能,让“美好后湖”的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