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人大重阳“搭台”桑榆乐满乡村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29日,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襄州区朱集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辖区人大代表,联合区文化和旅游局、豫剧团、眼科医院、镇卫生院等单位,走进朱集镇罗庄村文化广场,一场以“情暖金秋·爱在重阳”为主题的敬老服务活动温情启幕。罗庄村200余位65岁老人围坐在一起,在健康关怀、美味佳肴与文艺演出中,度过了一个暖意融融的传统佳节。
健康义诊:把“医靠”送到老人身边
活动刚开场,广场一侧的义诊台前便排起了长队。“您这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盐少糖,记得按时吃药。”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一边为老人测量血压,一边耐心叮嘱注意事项;一旁的卫生系统人大代表则忙着分发健康宣传手册,帮听力不好的老人逐字解读手册内容。
“我年纪大了,去镇上医院不方便,今天在家门口就能查身体,还能问医生问题,真是太方便了!”罗庄村69岁的张大爷攥着刚填好的健康记录卡,连连向身边的人大代表道谢。据了解,此次义诊除了基础的血压、血糖检测,还增设了眼科检查、常见老年病咨询等项目,累计为80余名老人提供了健康服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
“老人的健康是儿女们最牵挂的事,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帮老人把健康‘管’起来。”参与服务的朱集镇人大代表、罗庄村党支部书记程全昌说,后续村里还会联合卫生院,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敲门”行动,为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义诊。
暖心中餐:蒸笼里裹着“敬老味”
义诊还在进行时,广场另一侧的灶台已升起袅袅炊烟,层层叠叠的蒸笼里,8大碗蒸肉等菜肴香气四溢、各式各样时蔬琳琅满目,——这是镇5名人大代表和志愿者们一早准备的“敬老宴”。
“张叔,您爱吃的蒸菜给您多盛点!”“李奶奶,汤有点烫,您慢点喝。”开席时,人大代表们化身“服务员”,端菜、盛饭、递汤,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围坐在临时搭起的餐桌旁,边吃边拉家常,笑声顺着风飘出老远。
“这菜比家里做得还香!”75岁的王奶奶夹起一块蒸肉,笑着说,“孩子们在外打工,平时就我一个人吃饭,今天这么多人一起过节,热闹得很!”据介绍,此次“敬老宴”准备了20余道家常菜,全部由人大代表和罗庄村志愿者采购、烹饪,食材新鲜、口味清淡,专门贴合老人的饮食需求。
文艺展演:戏台前坐满“老戏迷”
上午十点,广场中央的舞台上,一场接地气的文艺演出正式开演。“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随着经典豫剧《花木兰》选段响起,原本坐在板凳上休息的老人纷纷围拢到舞台前,有的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有的拿出手机记录演出瞬间。
除了戏曲表演,现场还安排了小品、歌曲等节目,表演者都是来自区文旅局的文艺志愿者。“这些戏我们爱听,唱的都是咱老百姓的事儿!”82岁的陈爷爷是个“老戏迷”,听到熟悉的唱段,忍不住跟着打起了节拍。
演出间隙,人大代表还为现场的过生日高龄老人送上了节日蛋糕。当蜡烛被点燃,老人们跟着大家一起唱生日歌,不少人的眼眶泛起了泪光。“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过生日,心里暖和得很。”陈爷爷捧着蛋糕,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代表心声:把“养老事”做成“暖心工程”
“看到老人们这么开心,我们再累也值得。”参与活动的襄州区人大代表、朱集镇人大主席黄涛表示,此次活动是镇人大“民生微实事”项目的一部分,前期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村里老人“就医不便、生活孤单”的需求,才联合多部门策划了这场敬老活动。
据了解,下一步,镇人大将持续聚焦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推动“为老服务”常态化:一方面,依托村卫生室、文化广场等阵地,每月开展义诊、理发、代买代购等“微服务”;另一方面,组织人大代表结对帮扶独居、空巢老人,定期上门探望、陪老人聊天,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口号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老人们脸上的笑意却未散去。而广场上“情暖金秋·爱在重阳”的横幅,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暖——这份属于乡村老人的幸福,正被践行初心使命的人大代表们稳稳地托在手心。(宋河彬 黄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