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迎“两会”说巨变]“三极”托出新有色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08-01-24 01:09   [收藏] [打印] [关闭]

我省百亿企业的巨人俱乐部,迎来一名新成员——大冶有色。

请看最新出炉的公司年终报表: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利税总额超过10亿元。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份惊喜。因为,这位共和国的铜业骄子,在市场风浪中沉浮,曾经名声显赫,也曾一度沉寂。

对于大冶有色来说,这是一次超越。因为,百亿高杆成功跳越,支撑它起跳的既有传统主业,更有从头起步的产业变局。“一极变三极”,这是对大冶有色产业变局的形象描述。

第一极:铜原料开采冶炼

自1953年创建,大冶有色一直以铜原料开采和冶炼为主业。“吃”矿炼铜,对资源的依赖性显而易见。

在当地,长期依靠的铜绿山、丰山和铜山口等主矿区,经过历年开采,浅层矿几近挖空,目前正向800米深部开采,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去年5月,出于对古矿冶遗址保护的需要,铜绿山矿暂停开采。为了不让冶炼“断粮”,只得改采氧化矿、次品矿,原矿处理量由过去的每月7万吨增加到14万吨,用工量成倍增加,工人“一年干了两年的活”,终于完成2万吨的采矿任务。

在外地,“抢原料都打破了头”。怎么办?公司提出,走原料多元化之路,把原料基地建到原料富集地区去!于是,采购人员满天飞,国内的内蒙古、云南,国外的澳大利亚、南非,都成了他们的目的地。

艰苦努力之下,公司生产规模扩大。主要产品阴极铜,由2006年的20万吨,增加到去年的25万吨。随之,相关的硫酸、黄金、白银等附属产品,实现较大幅度增产。凭此一极,增加销售收入30亿元。

面对资源制约,着眼于持续发展,大冶有色有了更长远的谋划:在铜冶炼之外,着手建设新的增长极。

第二极:稀贵金属综合利用

铜冶炼、电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和渣。看似一堆“废物”,实则一个“百宝箱”,金、银、镍、钯等稀贵金属,无奇不有。

借助循环经济这把金钥匙,他们意欲打开自己的“百宝箱”。

硫酸车间,洁净漂亮。形如长龙的管道布满绿色,向人们传递着主人新的理想。这里运用的是国际一流的制酸技术,整个系统从美国孟山多公司引进,每天吸纳全厂冶炼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再转化成硫酸产品。

新组建的稀贵金属厂,则是一个专“吃”废渣的能手。它的前身是公司的黄金、白银两条生产线,去年整合为独立核算的生产厂。机制变换激发创造潜能,原来的黄金、白银产量扩大,而新开发的硫酸镍、二氧化硒等新产品接连上市。这一极又增加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

第三极:铜产品延伸加工

去年一年,他们左冲右突,在省外一口气办起4家新公司:在江苏常州,租赁当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建起铜杆公司;在广东佛山,通过合资的方式建铜管公司,专门生产家电等行业用的内螺纹铜管。

两个新厂,当年建厂当年见效,增加销售收入18亿元。

接着,在佛山南海成功竞买到一家企业的全部资产,新组建佛山大江铜业公司。与此同时,在上海设立第四家新公司。这个冠名“金兆”的公司以贸易为主业,实际成为大冶有色瞭望市场、捕捉商机的桥头堡。

4家新公司同时诞生,有着产业延伸的深刻寓意。它上伸下延,拉长产业链:在上游,增加了10万吨阳极铜、10万吨阴极铜能力;而在下游,增加6万吨铜杆、7万吨铜管的生产能力。

做了50多年铜原料采、选、炼的大冶有色,开始向铜产品加工、贸易的新领地发起冲刺。

9日,省委书记罗清泉来到大冶有色,看到这里的变化颇感欣慰,对他们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给予热情鼓励。“不跟别人比肥胖,但跟别人比健美。”公司经理张麟满怀信心,描绘公司的新年美景:2008年将在资本运作上突破,在经济规模上突破,在内部改革上突破,在结构调整、产业延伸上突破,全年销售收入将攀上200亿元的新高。(吴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