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沿江代表畅谈“汉江流域综合开发”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0-02-02 01:58   [收藏] [打印] [关闭]

荆楚网 记者陶忠辉 赵良英 特约记者涂玉国

三千里汉江,千百年来静静流淌,舒缓中时见激越,轻灵中饱含凝重,而今雄风再起,激起波澜无数。   

“启动湖北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列入的这一政府工作重点目标,成了会场上下关注的热点。

让航运经济“水涨船高”   

“目前汉江水运量仅占该流域总运量的20%-25%,比上世纪五十年代下降了10-15个百分点。汉江大开发战略启动,汉江水运能力必将逐渐'激活'”。省人大代表、襄樊市委书记唐良智说,一些闲置多年的码头将重现生机,不少河道将重新畅通。   

“襄阳有个滩,不愁吃来不愁穿。”这首民谣中,“滩”指的则是六两河到唐白河的黄沙滩,这里出产的黄沙质量上乘,不愁销路。上世纪70年代,该地段黄沙贸易非常繁荣,后因河道不畅逐渐衰落。“水位抬高后,现有的船舶可进入唐白河,黄沙资源重新得到开采,一些大吨位船舶也可更好发挥功能。”唐良智说。 

据悉,襄樊市已建设了王甫洲、崔家营2个蓄水航电枢纽,还将建设新集、雅口2个梯级航电水利枢纽。这些工程相继竣工后,汉江航道通航能力大增。   

省人大代表、天门市委书记别必雄说,目前,天门正积极规划仙北综合港口建设,这个项目实施后,天门市的交通区位、物流条件将大大改善。   

省人大代表、仙桃市委书记周霁说,应加快推进汉江梯级航电枢纽建设和渠化整治,畅通中游航道,与环江汉平原千吨级航道圈(长江-江汉运河-汉江)对接,实现通江达海;并向上游拓展,西进陕渝,北联豫西。整合水、陆、空、铁交通设施,构筑一体化联运网络。   

“两江两山”不是梦   

汉江沿岸旅游资源丰富, 过去受交通限制,景点各自为战,没有系统开发。汉江吹响新一轮开发号角,水域面积增加,将呈现平湖微波的景观,为开发以汉江为通道的旅游风光带提供契机。   

省人大代表、十堰市市长张嗣义称,以"生态立市"的十堰市将加快大旅游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十堰在"一江两山"旅游格局中的支撑点作用,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汉江襄樊段内共有141处旅游点,品质较高,汉水文化和襄阳古城更构成了汉江旅游风光带的核心,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深层次开发,唐良智称,开发时将重点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   

省人大代表、荆门市委书记傅德辉指出,应整合一江相连的武当山、古隆中、襄阳城、明显陵、楚王城以及周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形成碧水串珠的全新旅游区,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一江两山"对接,形成"两江两山"环形旅游区。      

舞动绿色农业带   

汉江流域涉及全省8个市、20多个县(市)区,干流全长652公里,流域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1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5%以上。这一区域水量充沛,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比较优越,历来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   

唐良智说,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襄樊重点是建设"三北"(枣阳北、襄阳北、老河口北)、"引丹入樊"工程、"一江两河"(汉江、小清河、唐白河),对鄂北岗地"旱包子"综合治理,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新增耕24.3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5亿斤。   

傅德辉说,荆门将加大配套完善灌溉系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节水、生态农业为重点,在汉江流域沿岸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别必雄认为,汉江流域综合开发规划十分重要,省里编制规划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为汉江沿线产业开发创造基础条件;二是沿江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打造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三是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上下游环境治理协作机制。目前,天门市已经启动产业发展、小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5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