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2018年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回眸

时间:2018-12-19 02:26   [收藏] [打印] [关闭]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2018年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回眸

6月至11月,省人大常委会以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围绕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在全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活动。

荆楚行活动进入第七个年头。今年,活动重点聚焦少数民族乡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省有12个散居的少数民族乡镇,其中土家族乡3个、回族乡镇5个、侗族乡3个、白族乡1个,分布于恩施、宜昌、荆州、十堰、荆门、咸宁、仙桃等市州和神农架林区。

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强化人大监督,结合“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支持12个少数民族乡镇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聚焦政策落实 深入基层察实情

今年“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活动由省人大常委会主办,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和省民宗委具体承办。7月9日,省人大常委会在汉召开活动启动仪式,通报活动方案,听取全省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及宣传贯彻民族法律法规情况介绍。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就开展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要聚焦活动主要内容和目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各司其职、精准施策,切实帮助12个少数民族乡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少数民族乡镇群众内生动力,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按照活动方案要求,今年8月和10月,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两次赴12个少数民族乡镇调研督办,以全面掌握12个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实施情况,摸清底数、听取意见、查找短板,并形成调研报告。

从调研组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相关地方和部门认真落实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等民族法规,全面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各民族乡镇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州县民族工作要求,聚焦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的特点,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形式,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浓厚氛围,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 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全省各民族乡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及民族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民族工作机制,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松滋等县市专门调整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制定或落实民族乡优惠政策,制定支持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到民族乡镇专题办公,构建多部门联动帮扶机制,助力民族乡发展经济项目、改善教育医疗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宜都等县市出台了贯彻条例的具体实施办法,推动民族政策落实落地。多地编印《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手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册》,将条例纳入普法学习内容。

宣恩县晓关、长潭河侗族乡等乡镇,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条例,使条例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等乡镇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当做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做到“三个纳入”“五个同步”,即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干部工作交办、纳入效能督办考核,与其他中心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宣传、同步督办、同步考核。

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等乡镇结合“七五”普法工作,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关爱女孩行动”“三下乡”活动等为少数民族群众送资金、送物资、送技术、送信息,全面推进民族事业发展。

落实条例规定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条例相关规定,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积极争取政策促进基层阵地条件改善。

仙桃市沔城回族镇成立镇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办公室,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支持少数民族同胞开展民俗活动。钟祥市九里回族乡将每年十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凝聚全乡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促进回汉同心、共敬、齐进步。

晓关侗族乡成立侗族民族文化艺术团和民俗文化传习所,修建具有侗族元素的特色建筑便民服务大楼、风雨桥、鼓楼、特色安置小区、侗族回廊等,不断传承和发扬侗乡民族文化,切实保障当地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的各项权益。

神农架下谷坪土家族乡人大代表中,土家族代表占据多数,培养少数民族医务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少数民族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立足地方实际 推动民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各少数民族乡镇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全力带领各族群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赤壁市周郎嘴回族镇和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完善农业水利、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回族群众民生需求,使民族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仙桃市沔城回族镇高标准规划建设洲岭工业园,相继引进一批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落户沔城,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实施了麻思垸综合整治项目,配套改造了一批村级泵站涵闸,群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九里回族乡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黄庵村、王岭村、李家台村被纳入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潘家湾土家族乡强化主导产业优势,实施“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计划,新建1家年产300吨茶叶加工厂,新培育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宜昌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潘家湾宜红”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天然富锌茶”品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口回族乡因地制宜,培育烟叶、畜牧、林特和蔬菜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下谷坪土家族乡紧紧围绕“民族风情、特色小镇”的定位,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把精准扶贫工作与“民俗休闲旅游走廊”建设相结合,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升级。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大力发展茶叶和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侗乡特色民居建设,狠抓民生改善,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长潭河侗族乡深入打造“萨玛长潭”,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民宿等特色旅游产业。铁炉白族乡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首要抓手,着力打造“4+1”产业链建设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我省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民生改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今年,为进一步支持民族乡镇发展,省政府还出台意见,要求加大财政支持和对口帮扶力度,建立较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民族乡镇机制,支持民族乡镇基础设施、特色村镇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民族乡镇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加强民族乡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民族工作是全局性的工作,全面小康“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省人大民宗侨外委调研组建议,下一步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帮扶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实施好“1+1”对口帮扶工程,进一步抓好舆论宣传和监督检查,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更高标准支持帮扶民族乡镇加快发展,确保民族乡镇同步小康。

倾情“1+1”

办实事解难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乡镇发展。2007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对民族乡(镇)实施“1+1”对口帮扶行动方案的通知》,决定实施由1个省民宗委委员单位对口支持1个少数民族乡镇,每年为少数民族乡镇办成1到2件实事的“1+1”对口帮扶工程。11年来,各省直单位倾情帮扶、形成合力,“1+1”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各对口帮扶单位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联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并把对口帮扶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年度考核内容,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省民宗委坚持定期召开全省“1+1”对口帮扶工程现场会,听取帮扶单位和各少数民族乡镇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直各单位发挥优势、倾力帮扶,积极为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办实事、解难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改善民生。

省财政厅依托潘家湾土家族乡、卸甲坪土家族乡民族文化和自然条件优势,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和土家族文化旅游项目;省发改委支持周郎嘴回族镇和潘家湾土家族乡经济发展,增强内生动力;省农业农村厅对口帮扶晓关侗族乡和长潭河侗族乡,开展农业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基地、清洁能源等项目建设,打造精品高山茶叶产业基地;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下谷坪土家族乡资源优势,支持下谷坪乡旅游专项资金,开发全城乡村旅游;省教育厅配套预算项目资金,打造沔城基础教育高地;省民政厅充分发挥帮扶救困的职能,支持芭蕉侗族乡、卸甲坪土家族乡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持老湾回族乡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村级医疗诊所全覆盖;省交通运输厅帮助九里回族乡、湖北口回族乡实施“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工程”“村村通客车工程”和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解决各族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省水利厅支持老湾回族乡、周郎嘴回族镇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农田灌溉建设等项目20余个,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万余亩,为当地群众解决了饮水安全难题;省自然资源厅根据长潭河侗族乡和晓关侗族乡实际,实施多个土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省住建厅积极帮扶仙桃沔城回族镇和九里回族乡发展。

据统计,到2017年底,省直各帮扶单位结合实际,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支持少数民族乡镇发展,先后为少数民族乡镇引进400多个项目,各族群众普遍感受到了“1+1”对口帮扶工程带来的实惠。

统筹部署

全方位支持帮扶

全省相关地方党委政府把支持少数民族乡镇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少数民族乡镇、民族村纳入县市区区域发展规划统筹部署、优先安排,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帮扶力度。

部分市州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乡镇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比照省里做法设立了散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恩施州2007年开始设立散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4个少数民族乡发展。荆门市、钟祥市比照省里“1+1”对口帮扶工程,联合实施了荆门市、钟祥市对口帮扶九里回族乡的“2+1”结对帮扶措施,对九里回族乡实施精准扶持。宜都市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潘家湾土家族乡在宜都市—沿江地区发展飞地经济,成效显著。荆州市按照全面助推少数民族乡镇精准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大力支持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和洪湖老湾回族乡振兴发展,将两个少数民族乡的发展纳入《荆州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将两个少数民族乡发展资金纳入了市级财政预算,每年支持两个少数民族乡一部分资金。同时,明确卸甲坪乡9个村居按2+1模式(即1个市直单位和1个企业对口帮扶1个村)进行帮扶。

神农架林区财政统筹为下谷坪土家族乡每年安排发展资金,支持其经济发展,协调林区区直部门深度参与下谷坪土家族乡的精准扶贫,在少数民族乡镇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支持。

策划:王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