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人大代表行动”督查专报(42)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7-10-24 12:51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茶产业链上唱响脱贫致富赞歌

——夷陵区人大代表汪家新引领贫困户脱贫攻坚纪实

今年以来,夷陵区人大代表汪家新积极响应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带领当地群众发展茶叶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合作社+文化”的扶贫新路子。扶贫网络已覆盖5个村602户1191人,辐射带动421户增收脱贫。

龙头+扶贫,百姓脱贫有靠山

汪家新深知自己在“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的责任,始终致力于把公司建成致富龙头、把茶叶变成脱贫产业,努力让自己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靠山。

“卖茶难”、“加工难”一直是卡在下堡坪乡父老乡亲胸中的“一个心结”,汪家新下定决心“绝不能让乡亲守着金山讨饭吃”。先后在磨坪村、蛟龙寺村建起两座年产1000吨的茶叶加工厂。为方便百姓卖茶叶,又建立了8个鲜叶收购站。

为解决赵勉河、秀水坪等山村群众“卖茶难”问题,他又投资新建茶耳山万吨茶叶加工厂项目。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把百姓放在心上,始终不拒收、不限收、不压价、不缺两、不赊账,让百姓不仅在家门口卖茶叶,更能第一时间得实惠。

下堡坪乡地处偏远、资源贫瘠、广种薄收。汪家新又开始在改造低产茶园上下功夫,先后帮助村民改造低产茶园6000多亩,修建茶园便道12000米、机耕道16000米。建成的高效茶园不仅亩产超过2000斤,更是生态秀丽、景色怡人。

蛟龙寺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村庄、茶旅结合示范村,百姓不仅可以种茶叶卖钱,更是可以当导游、开饭店、卖土特产、赚旅游钱。

合作社+扶贫,百姓增收有门路

贫困户往往存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力等问题,汪家新意识到必须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把贫困户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实现长久脱贫。

汪家新出资在省级贫困村磨坪村组建高山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了不增加百姓负担,他采取10元入社的方式,将贫困户吸进合作社,按优先销售、免费培训、年终分红、种苗肥料补贴的原则,与村民共同经营茶园,把茶厂变成村民自己的加工厂。

目前,合作社已覆盖下堡坪乡磨坪、蛟龙寺、十八湾、赵勉河、秀水坪等5个贫困村,入社社员达到1762户、5765人,可带动社员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为了更好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汪家新在蛟龙寺村组建了高山云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茶叶变现金”的先河。

入股后的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茶农,经营权归合作社,股份的40%按经营利润分红、60%按鲜叶交易量分红,让贫困户吃了“定心丸”。村民不仅可以年底坐在家里拿分红,而且可以流转土地收租金、进社务工拿报酬,人均收入以每年1000元以上的速度递增。

文化+扶贫,百姓对人大代表有信心

扶钱、扶物、更要扶文化。汪家新动起了脑筋:“为何不让合作社的人大代表和贫困户代表联动起来,成为贫困户的联络员呢?这样既能发挥代表帮扶作用,也能发挥贫困户联系贫困户的纽带作用。”

汪家新成立由代表和贫困户组成的4个代表小组,人大代表任小组长,负责活动衔接和技术指导,主动对接帮扶蛟龙寺、磨坪两个省级贫困村,联系贫困户302人。还从合作社茶叶基地中划转40亩茶园分配到15个易地搬迁贫困户,并拿出3万多元为搬迁户购买文化生活用品。

汪家新着力把贫困户打造成职业茶艺人。将代表活动开在茶园里,免费发放采茶机械134台,组织代表手把手交贫困户操作,开展现场采茶、制茶、品茶比赛,让贫困户掌握茶艺。

开展茶文化活动,离不开文化阵地,汪家新建成1个茶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1个图书阅览室、3个茶文化广场,每年举办茶叶技术培训30多场次,将贫困户培育成为懂知识、会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我们只有让贫困户富了口袋、又富脑袋,脱贫之后不返贫,才能真正体现‘人大代表在行动’这项活动的价值”,汪家新深有感触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