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全省艾滋病防治情况的报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06-03-20 02:48   [收藏] [打印] [关闭]

省人民政府   省人大常委会:

现将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疫情基本形势

我省自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疫情经历了传入期、扩散期、增长期。截止2005年9月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830例,其中已发病1054例,死亡440例。在2830例感染者中,经采供血和输血感染1556例,占总数的54.98%;经吸毒感染140例,占4.95%;经性接触感染282例,占9.9%;经母婴途径感染47例,占1.67%;感染途径不详者805例,占28.45%。我省现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参与既往有偿供血的青壮年农民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

近年来,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及省委的具体要求,始终坚持以“综合防治示范区”为龙头,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温馨家园”为依托,以查、防、救、治为重点,以阻断传播、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为目的,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认真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监测力度不断加大,基本掌握了艾滋病疫情;二是血液管理日趋严格,经采供血途径感染艾滋病得到有效控制,全省2003年发现因采供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342例,占当年发现数的61%,今年1-9月共发现187例,占发现数的32.9%,下降28.1个百分点;三是救助政策日渐完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四是艾滋病病人得到了有效救治。病死率由2003年治疗前的45.3%降到现在的7.55%,下降37.75个百分点;五是健康教育不断深化,群众自我防治知识和防控意识明显增强。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我省的艾滋病疫情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经性和注射吸毒传播的比例明显上升。2003年发现的感染者中,经性接触、吸毒感染的人数分别占7.47%、4.09%,而今年1-9月,同类比例为12.50%、9.33%,分别上升5.03、5.24个百分点。二是母婴传播的问题不容忽视。2003年,母婴传播人数占1.42%,今年1-9月占2.29%,上升0.87个百分点。三是艾滋病流行潜在的危险依然存在,面临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二、主要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目标责任。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多次深入基层,看望艾滋病人,慰问艾滋孤儿,指导防治工作。省人大把艾滋病防治作为重要督查事项。省政府成立了由罗清泉省长为主任,蒋大国副省长任副主任,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连续两年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列入省政府为全省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每年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省长罗清泉、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副省长蒋大国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部署、检查、督办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评,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年终予以通报,仅去年,全省组织四次专项检查。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多次听取艾滋病防治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各地的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和督查,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措施。特别是今年元月,省人大专门召开艾滋病防治法律政策环境研讨会;11月初,又组织部分代表,对随州、大冶两地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对全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有关部门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事关群众健康的大事来抓,不断强化目标责任,落实防治工作领导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一是健全监测网络。全省设立了473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7个国家级、8个省级监测哨点,定点开展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形成了以疾控中心为龙头,以重点乡镇卫生院为依托,以各级医疗、保健、婚检、监狱、戒毒等机构为网点的艾滋病监测网络。二是开展主动监测和筛查。我省每年检测高危人群20多万人,加之对应征入伍者、孕妇、娱乐场所等特殊人群普遍开展艾滋病筛查,仅去年以来,全省累计检测、筛查各类人员达100多万人次。三是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全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规定和程序,并对发生疫情的地区随时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随访;对瞒报、缓报和漏报疫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三)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一是建立新闻奖励机制。省防艾办会同省委宣传部制定了新闻单位防治艾滋病宣传评奖办法,去年联合表彰了20个新闻单位和40名新闻工作者,激励和引导各新闻媒体加强对艾滋病防治政策、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的宣传。

二是设置专门课程。全省初中以上学校及县级以上党校全部开设了艾滋病防治专题课,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了中考内容。

三是开辟宣传专栏。全省在公共场所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宣传专栏及公益广告,在乡镇(街道)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及大、中学校张贴宣传海报6万多份和宣传标语3.6万多条,形成了覆盖面广、声势较大的宣传舆论氛围。四是设立咨询电话。在全省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及温馨家园设立艾滋病宣传咨询电话126部,接受群众咨询达14万人次。五是组织专题宣传。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先后组织开展了青少年和妇女“面对面”健康教育、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等专题活动,并采取聚会、演讲、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系列宣传。去年以来,全省配合世界艾滋病日,开展大型专题宣传活动36次,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有效地促进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广大群众的防治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治理源头,阻断传播途径。

一是切断采供血传播。全省不断加强血液安全的管理,组织开展了血液管理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行为,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省委、省政府召开无偿献血工作专题会议,表彰无偿献血有功者,四大家领导带头无偿献血,全力推进无偿献血。今年上半年,全省无偿献血率已达到94.32%。

二是阻断母婴传播。卫生与计生部门紧密配合,全面实行孕妇筛查。去年以来,已免费筛查孕妇28万多人,对查出的26名阳性孕妇,免费实施了综合阻断措施,目前没有发现18月龄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婴儿。

三是遏制性传播。公安部门加强了对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治理和打击力度,去年以来,共查处此类事件2664起,处罚5848人。卫生部门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启动了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已有9253家娱乐场所张贴宣传材料、摆放用品,发展同伴教育员1115人,安全套使用率达79.8%。通过为感染者家庭免费发放安全套,去年以来,没有发现夫妻之间新感染的情况。四是严控注射吸毒传播。公安部门加大对注射、吸毒、贩卖毒品的打击力度,共开展6775起整治活动,处罚823人次。卫生部门与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免费检测37500名吸毒人员,发现感染者94例,并在汉川等三个市(县)开展了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在武汉、宜昌、襄樊等地开展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试点,已经通过国家工作组的验收。

(五)创新方式,积极救治病人。

一是建立“温馨家园”。全省在22个示范区建立了44个“温馨家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健康咨询、医疗救治、关怀救助等综合性服务,并对感染者逐个建档立卡,加强日常管理。

二是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全省在随州、襄樊等4个示范区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项目,累计对150名感染者实施了免费中药治疗,经过一年多的医治,多数患者症状减轻,体质明显增强。

三是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2003年,我省启动了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采取轻症病人分散随诊、上门服务;重症病人入住定点医院治疗,落实责任人,严把技术指导、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和副反应处理等“四道关口”,并采取病人、家属、医务人员协同督导的办法,切实保障病人全程足量、科学规范用药和良好的服药依从性。目前已有840名艾滋病人得到了免费抗病毒治疗。

四是实施相关疾病治疗。我省对感染者的相关疾病,采取分类予以补助的积极治疗办法,以增强其免疫力。对轻症病人一般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重症特困病人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治疗药品费,通过积极救治,有效地缓解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痛苦,病人的病死率由治疗前的45.3%降到现在的7.55%。

(六)以人为本,实施综合救助。

一是实施政府救助。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民政部门每年投入600多万元,先后对1314户艾滋病家庭、348名致孤儿童实施了生活救助;教育部门免除了756名艾滋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书本费与杂费;省扶贫办对艾滋病疫情特别严重的15个贫困村安排了专项扶持资金;省交通厅对26个疫情严重贫困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优先予以考虑。

二是鼓励社会关爱。近几年来,全省对每一个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实行包保责任制,指定责任单位或动员社会力量实施一对一帮扶。三是支持自救互助。全省在疫情较重地区建立了26个艾滋病感染者互助小组,由乡(镇)政府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产资料,支持1583名有生产能力的感染者及患者开展生产自救,并组织村民帮工帮劳,实行互助,尽可能让艾滋病人就地治疗、就地生活、就地生产。

(七)夯实基础,健全保障机制。

一是建章立制,提供法制保障。去年10月,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湖北省艾滋病防治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269号),省直有关部门按照《办法》规定的职责,先后制定各类规范性配套文件44件,使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加强培训,提供技术保障。全省全面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系列培训,举办各类骨干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各类专业人员3000多人次,培训医务人员20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各级艾滋病防治服务能力。同时组织部省、属医疗机构派出10支专家工作队,长年在示范区开展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和巡回医疗,不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三是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2004年,省财政预算安排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由650万元增加到1340万元,今年省政府又筹资3000万元,建立艾滋病救助专项资金,用于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专项救助;地方各级政府按当地总人口人平0.2元的标准安排艾滋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两年共安排艾滋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2258万元;今年,还争取中央财政安排2565万元,通过相关国际组织引进防治资金达350万美元,有效保障了防治工作的需要。

四是加强督查,健全考评机制。省政府建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年度考核、年度述职和定期报告制度。每年年初,省政府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市、州政府,实行年初部署、年中督查、年末考评,并向全省通报考评结果。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及时开展专项督查,限期进行整改,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市(州)、县(市)也组织督导队,主动督导检查,自查自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防治工作发展很不平衡。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艾滋病疫情较轻地区,防治工作的紧迫感不强,防治措施力度不大。

二是疫情形势还十分严峻。从掌握的情况看,我省经采供血感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经注射吸毒、性传播比例有上升趋势,母婴传播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是歧视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群众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恐惧和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十分不利于疫情的发现、感染者的管理和防治艾滋病相关政策的落实。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卫生部具体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期,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主动监测、科学救治,创新方法、依法管理,切实把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

省政府拟进一步提高疫区政府深刻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严峻性、艰巨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性,主动应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消除松懈和麻痹思想,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严格督导考评、责任追究制,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组织专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查找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制定艾滋病防治“十一五”规划,并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具体目标和措施,定期进行研究,加强具体领导和指导,主动研究难点,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

(二)加强部门配合,实施综合防治。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暂行办法》的要求,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原则,健全各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加强协调、督办、检查、评估,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阻断源头的防控体系;完善主动监测、科学救治、社会关爱、延长寿命的救治体系;协调有力、督办有效、检查有方、考评有法的协调督导机制,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狠抓薄弱环节,巩固防治成果。

一是要把住疫情筛查关,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及时让疫情“浮出水面”。

二是要加强已经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的分类、有效地管理,严格落实感染者医学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的政策,确保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健康的监护与有效的救助,努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三是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自我防护能力,努力消除恐惧与歧视,营造良好的防控和救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