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发展情况的报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09-10-14 02:48   [收藏] [打印] [关闭]

——2009年5月24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省政府副省长 汤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08年5月以来,省委、省政府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全省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战略决策,作出了科学规划和工作部署,采取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短短一年时间,试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初步的经验。我受省政府委托,现将仙洪试验区进展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仙洪试验区工作进展情况

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在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同时,着眼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建立仙洪试验区的战略部署,目的是选择洪湖周边这样一个跨区域、大范围、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困难、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采取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改革创新、试验示范的方式,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创造出可看、可学、可用的经验,进而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仙洪试验区范围原来包括地处洪湖周边的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所属14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工业园区)、407个村,试验区内共有19.78万户、75.45万人、版图面积1467平方公里。省委、省政府建立这样一个跨区域的、较大范围的、综合性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

一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围绕把仙洪试验区建设成为我省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实现试验区“三年取得明显变化,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了比较系统、科学的规划体系。 为了加强对试验区的科学指导,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主持下,试验区制定了四个层面的规划。一是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7月制定下发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作为指导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总纲。二是仙桃、洪湖、监利三市县结合片区实际,分别制定出三个片区的总体规划实施规划,将试验区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并明确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和项目建设。三是试验区14个乡镇分别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407个村也基本完成了村级发展规划。四是省直有关单位制定了支持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规划、工作方案以及《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案》。四个层面的规划构成了指导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较完备的规划体系。

(二)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省里成立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同志任组长;31个省直单位及荆州、仙桃、洪湖、监利市县党委为成员。试验区工作以市县为主,省直有关单位加强指导与配合。二是建立了省直单位对口联系工作制度。试验区所有乡镇都指定有两个以上的省直单位对口联系,主要负责指导工作、协调项目、帮助建设。三是建立了督办检查制度。去年8月份以来,省委、省政府一个月召开一次现场会议,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个主管部门负责一个专项规划的实施,确保了试验区各项建设健康有序地推进。试验区建立以来,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九次全体会议,前四次会议主要是动员部署、制订规划,后五次会议主要以现场会的形式,加强检查督办,抓紧项目实施,研究政策措施,推进各项建设。

(三)全面推进了各项建设。 试验区三市县、省直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有序推进。现代农业方面,计划三年内安排39个农业建设项目,投资总额5.35亿元。在试验区重点围绕“四水”(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建设七大板块,即优质稻板块、优质油菜板块、水产板块、水禽板块、生猪板块、肉鸭板块、特色水生蔬菜板块。交通建设方面,加大试验区主骨架公路建设力度,加快仙洪公路、峰观公路的升级改造,完成省道、县道上10座危桥及农村公路上75座危桥改造,率先实现公路现代化。到2010年,建设县乡二级公路40公里、通乡公路74公里、省际出口及断头路124公里、通村公路1275公里。规划总投资192.21亿元,其中区内高速公路183.3亿元、普通公路8.91亿元。高产农田建设方面,计划三年内,在试验区建成30万亩高标准农田,规划总投资4.5亿元。搬迁农户3153户,腾退土地9300亩,流转盘活集体建设用地4050亩。水利建设方面,计划在试验区疏挖沟渠243条、长1143.17公里,硬化衬砌渠道96.35公里,整治塘堰660处,更新改造和新建排灌站122座、总装机33487千瓦;解决试验区内31.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估算水利建设总投资9.04亿元。卫生血防方面,加大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围绕控制传染源、控制钉螺、健康教育和血防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狠抓试验区卫生建设。力争2010年30%的村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3年所有的村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7年40%的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村镇建设方面,组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突出抓好给排水管网改造、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等,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农村新社区。商贸发展方面,围绕试验区现代农业、商贸流通发展等方面,规划安排53个支持项目,投资8.5亿元。

(四)加强了组织建设和监督保障。 省纪委、省监察厅根据试验区的建设特点及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积极探索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的意见》和试验区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办法、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办法以及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等管理办法和制度。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对试验区乡村干部示范培训,省直单位与试验区互派干部挂职,实施每村培养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

二、仙洪试验区取得的初步成效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从动议起步、制定规划到组织推动、项目实施,仅仅一年时间,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效。

(一)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试验区优质水稻、油菜和水产等农业板块建设快速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投入9018万元实施农业板块建设项目37个,建设优质稻基地52万亩,优质油菜基地28.3万亩,新开发水产板块14.3万亩,建成畜禽养殖小区50个,万头养猪场1个。试验区机械化率已达到60%。试验区14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粮食总产达48.30万吨,比上年增加2.21万吨,增长4.79%;水产品总量19.43万吨,增加3.15万吨,增长19.36%;油料总产4.84万吨,增加1.13万吨,增长30.35%。试验区14个乡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财政收入3.7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试验区仙桃片为5575元,比上年增加675元,增长13.8%;洪湖片为5028元,增加848元,增长20.3%,监利片为4980元,增加790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绝对额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试验区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公路建设、国土整治、农村电网建设、流通体系建设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年来,交通建设投资5.36亿元,对仙洪公路和峰观公路主干线进行了全面大修或改造,完成县乡公路76.4公里,完成通村公路980.7公里。水利建设投资1.5亿元,疏挖渠道56条,总长124.2公里。高产农田建设投资4.5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2个,总面积30.6万亩。电力建设投资1800万元,已完成104个村的电网建设勘测与设计,启动了一期电力配套项目,今年继续安排资金4000万元,加大试验区农电基础设施建设。试验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试验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共安排试验区新机制经费2.4亿元。共完成血防查病17万人,治病化疗1万余人。解决了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补助202万元,建起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了15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安装。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农村低保计划7153人、达到2万人,安排农村低保资金980万元,完成1575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启动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已有1600多名村主职、副职干部参保。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已有19.6万人纳入参保范围,3.5万余年满60周岁的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投入近1亿元用于电话及互联网进村入户、无线覆盖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村庄建设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试验区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入手,抓好以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为主要内容的“一建三改”,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建设。沼气建设,建成户用沼气池1.54万户,建设了一个可供近300户用大型沼气池。村镇建设,先期启动了100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正在推进实施一批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试验区环保项目的资金达1410万元,实施“清水养殖”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科技建设,投入科技经费3600多万元,实施了12个重大重点项目。绿化建设,完成绿化造林367万株,林业血防林、低产林改造、长防林工程建设共8.1万亩。通过整治,试验区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换了“新颜”,有效推动了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

(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突破,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省委、省政府和试验区有关市县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明确了六个方面的改革试验任务,并就改革的具体内容、具体步骤、试点乡镇以及省直指导单位进行了具体安排。重点在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投入机制、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推进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如,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试验区三市县各开展1个万亩双季稻吨粮田示范区建设。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机制,仙桃工业园区通过迁村腾地、引农上楼,大力发展工业、休闲农业和服务业,实施城中村改造,极大改变了村庄面貌和农民生活习惯。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建立农村道路、水利、安全饮水、林网等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洪湖市创造性地开展了以疏洗河渠沟汊为条件,换取河岸植树造林权益的“林水结合”模式。创新“以钱养事”及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通过完善岗位设置、资格准入、考核管理、激励约束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构建新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益事业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试验区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等建设,各级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在推进试验区各项建设中,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真抓实干,得到了试验区老百姓的欢迎。在2008年第六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洪湖市曹市镇20个村,18个村支部书记满票当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试验区改革试验有民意基础,新农村建设深得民心。

三、仙洪试验区改革探索取得的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仙洪试验区改变了过去新农村建设试点大多采取“点状开发”的办法,进行跨区域、综合性试验。试验区在推进过程中,打破了行政区划和部门界限,把产业发展、资源优势、项目建设有机整合起来,实行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总体要求,同步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等,实现整体实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试验区自身的特色。

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加强协调配合。 试验区能在较短时间里取得重大变化,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以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加强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内外衔接、协调推进。省里建立了统筹协调、检查督办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健全了省直单位对口联系试验区乡镇的工作联系制度,加强了省、市、县各级工作报告和检查督办制度。省委、省政府通过现场会议形式,研究政策,落实项目,加强督办,推动工作。同时,注重加强省直部门与地方协作,实行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

三是坚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 通过规划引导、部门协调、统筹安排,以项目为平台,以县市为主体,优化配置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建设资金,加强各渠道涉农专项资金的整合使用。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把土地整理、通村公路、水利建设、血防工程、“一建三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项目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和优势,发挥项目资金的整合聚集效应,有效地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打造了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敢于大胆突破。 试验区大力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普遍困难和突出问题,先行先试,大胆改革,闯出新路。通过把改革创新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将进一步认真总结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并适时向全省推广,逐步建立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5月25至26日,省委、省政府将在仙洪试验区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仙洪试验区的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全面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当前,仙洪试验区各项建设和改革创新正在扎实向前推进,下一阶段,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扩大试验范围,将周边的9个乡镇(其中仙桃市2个,洪湖市2个,监利县5个)、322个村,新增纳入仙洪试验区建设,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与村镇建设为主要任务,以基层党的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加快仙洪试验区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