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0-05-18 01:03   [收藏] [打印] [关闭]

——2009年9月21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省卫生厅厅长 焦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疫情概况及防治工作进展

我省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之一。由于江河洲滩面积大、湖泊众多、沟渠纵横、雨量充足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导致血吸虫病在我省流行历史久、范围广、疫情重、危害大。疫区范围西起宜昌市的夷陵区,东至黄冈市的黄梅县,北达襄樊市的谷城县,南抵咸宁市的通山县,涉及63个县(市、区)、519个乡(镇、场)、5408个行政村,疫区人口982万人。2008年底,全省有血吸虫病人17.8万人、晚血病人4787人、病牛5555头、钉螺面积116万亩,疫情居全国首位。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和艰巨的防治任务,省委、省政府从切实减轻血吸虫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疫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完善防治规划和法制保障,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加大督办检查力度,认真贯彻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大力实施重疫区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实行省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血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2008年底与实施《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之前的2003年底相比,全省血吸虫病人数下降39.5%,病牛数下降48.7%,垸内钉螺面积下降15.9%,报告急感病例数下降94.7%,无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发生。经国家考核验收,我省于2008年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体系。血吸虫病在我省流行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心腹大患”。历届省领导始终把血防与防汛一道当作两件“天大的事”对待,作为影响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作为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省长李鸿忠同志多次深入血吸虫病疫区调查研究,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政府专题会研究部署血防工作,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血防领导小组,省政府连续6年将血防工作列为向全省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在2008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结合湖北实际,作出了“十年送瘟神”的战略部署,并着重对今后5年血防目标任务进行了研究。按照血防工作的总体部署,今年我省血防工作的目标是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以行政村为单位降至3%以下。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省政府制定下发《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鄂政发〔2009〕11号),李鸿忠省长与疫区市政府“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血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并建立了省直部门与重疫区血防联系点制度,把联系点的工作成效作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把血防工作纳入省政府重大政务督查的内容,采取地方自查与省政府综合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部门对口检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政府督查与专业指导相结合,加大血防措施督办落实力度。

2008年,王生铁、宋育英等同志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加大湖北省四湖流域血防综合治理的提案,得到了贾庆林主席、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高度重视,专门做出批示要加强四湖流域的治理,进一步促进了我省血防工作的开展。

(二)大力宣传《血防条例》,依法防治血吸虫病。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颁布实施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1991年颁布实施的《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进行了修订,于2008年9月26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为新形势下开展血防综合防治提供了法制保障。新颁布的《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根据我省血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血防投入、查螺灭螺、队伍建设、人畜治疗、以机代牛、洲滩禁牧等一系列血防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保障了血防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将血防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公共财政支出,给予重点保障,不断加大投入。2009年省级安排卫生血防经费7152万元,并安排疫区血防转移支付专项经费1670万元(疫区市每人0.5-1元、疫区县(市、区)每人1元)。同时整合农业、水利、国土、林业、交通等项目资源,优先安排重点疫区,有力保障了血防工作开展。省政府还组织省卫生厅、省法制办在省直部门和重点疫区进行贯彻《血防条例》的巡回宣讲,各地各部门也纷纷组织《血防条例》的巡回宣讲,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深入宣传普及《血防条例》,全省形成了依法防治血吸虫病的良好环境。

(三)调整防治策略,强化传染源控制。根据2006年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政府逐步将血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调整到传染源控制上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先实施重疫区农村能源、农业机械化等项目,切实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一是把一建三改和卫生改厕作为加强人畜粪便管理、整治农村环境的重要措施,2006年以来先后在15个重疫区县(市、区)建沼气池30多万户、建设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20多万户。二是大力推进淘汰耕牛、以机代牛进程。省政府按淘汰1头耕牛补助1200元的标准安排淘汰耕牛专项资金3100万元,同时结合国家农业机械化推广项目,对疫区农户购置小型农机给予购机总额50%的补贴,全省有181个重疫区村实现了“无牛村”。前不久,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江陵县三湖农场组织了一次“以机代牛”专题调查,专家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垸内敞放牛是感染性钉螺持续广泛存在的根源,在重疫区实施“以机代牛”、淘汰全部耕牛是控制传染源、消除感染性钉螺的重要措施。专家建议在重点疫区村实施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淘汰耕牛、以机代牛并土地整理、水旱轮作等措施,避免出现“年年淘汰病牛,年年有病牛”的现象。三是施行有螺洲滩禁牧。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禁止在有钉螺地带放牧的通告》,并安排经费300多万元,督促各地落实禁牧巡查人员,落实建安全牧场、滩地招租、替代养殖、家畜圈养等配套措施。全省已有34个县(市、区)政府印发了洲滩禁牧的文件,落实禁牧人员630名。汉川、公安、阳新等地将洲滩禁牧工作与洲滩开发利用相结合,实施洲滩翻耕种植,兴林抑螺,发展水禽养殖,取得了多重效益。

(四)整合项目资源,实施综合治理。近年来,我省切实加强对血防项目的综合协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针对江汉平原四湖流域以及富河、汉北河等流域环境复杂、疫情严重、治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省政府决定以科学规划为前提、项目整合为载体、综合治理为手段、控制疫情为目的,实施“整县推进、综合治理”,集中力量打攻坚战。2006年以来,共整合农业、水利、卫生、林业、国土、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62亿元,在重疫区实施“一建三改”、卫生改厕、以机代牛、流域治理、沟渠硬化、饮水安全、兴林抑螺、兴地灭螺、通村公路建设、晚血救治、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等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全省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在血吸虫病重疫区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战略决策,将血吸虫病综合治理作为仙洪新农村建设六个专项规划之一,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一个月召开一次现场会议,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个主管部门负责一个专项规划的实施,一个部门负责联系帮扶、督办一个乡镇,围绕试验区2010年30%的村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3年所有的村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7年40%的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目标要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实施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通过实施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不仅使所有重疫区达到了疫情控制标准,也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建成了如洪湖市锦绣梅园、公安县花基台等一批标准高、效果好的血防综合治理示范区,示范区内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五)坚持以人为本,免费救治晚血病人。 2004年全省“两会”上,省政府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免费救治所有现症晚血病人,率先在全国开展晚血病人免费救治工作,并将免费救治晚血病人作为我省血防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确定下来。到2008年为止,全省累计免费救治晚血病人25810人次,投入资金1.29亿,晚血病人救治率和救治有效率达到了95%以上。经过连续几年的救治,我省新发晚血病人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759人降至到2008年的881人,晚血病人生命质量不断提高。每年春节前夕,省领导深入疫区农户家中,走访看望家庭贫困、病情危重的晚血病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病人家中。

(六)实行省部联动,创新工作机制。在李鸿忠省长的亲自带领下,李宪生常务副省长、张岱梨副省长等领导同志专程到卫生部、农业部商谈血防工作,于2008年10月24日,省政府与卫生部、农业部联合签署了省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协议。省部联动协议签订后,卫生部、农业部高度重视我省血防工作,卫生部陈竺部长专门协调相关部委支持我省血防工作,专程来我省现场调研指导,卫生部今年安排我省血防项目资金2亿元。借省部联动的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要求省卫生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并和卫生部、农业部建立完善了联动工作机制,在9个重点疫区县(市)开展了最优防治策略、工作规范化的探索试点。借鉴省部联动做法,我省建立了省血防领导小组成员部门与23个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县(市、区)对口联系制度,成员部门与县级政府共同制定5年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并加大检查督办和扶持帮助力度,及时总结联系点工作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二、我省血防工作的难点和存在问题

(一)自然环境因素复杂,防治难度大。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湖北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省血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省沿长江大堤所建涵闸中,有236座涵闸通过引水灌溉,同时也有部分涵闸向垸内扩散钉螺,导致“年年灭螺年年光,年年都是老地方”,血吸虫病根治困难。在平原湖区如四湖流域,钉螺大多分布在沟渠和水田中,群众出门是水,水边有螺,因排灌水系定型,沟渠纵横交错,形成江河连渠道、渠道连塘堰、塘堰连田块、田块连村湾的格局,水系相通,治理难度大,成果难巩固。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中下游的水位降低,滩地增多,又为钉螺孳生提供了生存环境。在阳新、松滋以及汉江北片等区域,虽水系比较孤立,但属于水网和丘陵兼有的疫区,环境复杂,防治任务仍然艰巨。尽管我省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但仅仅是阶段性的成果,血吸虫病疫情依然很重,目前全省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流行村还有2830个,其中人群感染率在3-5%的行政村还有1391个。这些地方流行环境和危险因素没有明显改善,疫情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防治工作稍有松懈,疫情将会反弹。

(二)传染源数量大,防治任务艰巨。可感染血吸虫病的哺乳动物多达40余种,其中牛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我省疫区耕牛数量达31万多头,病牛5500余头,且病牛呈动态变化,重疫区每年查出的病牛中,约30%是重复感染。为压缩疫情,全省每年需要开展查螺255万亩,人群查病260万人,人群化疗140万人,耕牛化疗20多万头,工作量都占全国的一半左右,防治任务艰巨。同时,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够,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显著改善,群众对血防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传染源控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综合治理面广量大,经费投入不足。血防工作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卫生、国土、交通、教育等多个部门。经测算,实施《省部联动方案》(包括33个县市区,含卫生和农业项目)需投入49.1亿元;实施《湖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2009-2013年)》(包括63个县市区,含卫生、农业、水利、国土、林业、交通项目),需投入182.4亿,虽然省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逐年增加了血防投入,但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耕牛查治病、有螺洲滩禁牧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持,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以机代牛补助标准偏低等,影响了传染源控制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省血防工作正处于合力攻坚的关键时期,达到疫情控制目标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实现传播控制的目标任务更加艰巨。下一步,我省将以省部联动为契机,以23个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传染源控制,推进重点疫区“整县推进、综合治理”,确保我省2013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责。按照国家和省《血防条例》的规定,切实履行政府在制定规划、统筹协调、防治保障、监督管理、督促检查等方面的职责,继续对重点疫区政府血防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完善省直部门与重点疫区对口联系制度,强化部门血防职责,努力形成血防工作的合力。

(二)坚持依法防治,严格责任追究。《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是我省开展血防工作的重要法制保障,坚持依法防治血吸虫病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加强条例宣传和贯彻,重点宣传条例的精神和依法防治的责任义务,使条例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血防责任。将条例规定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逐条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加大对疫区所在地单位和个人的守法宣传和执法监督,对其违反条例规定、导致疫情扩散或传播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形成广大疫区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实施综合治理。针对全省血防工作投入不足的实际,一是进一步加大与卫生部、农业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卫生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的项目、经费和技术支持,全力推进省部联动项目的开展。二是进一步加大省和地方各级财政对血防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开展血防工作所必须的项目经费、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三是继续加大部门血防资源整合力度,在23个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实施“整县推进、综合治理”,重点针对人畜感染率在1%以上的行政村,以省部联动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的工作方案,连片整体推进,改造疫区生产生活环境,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四)强化工作措施,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继续加大淘汰耕牛、以机代牛、洲滩禁牧、卫生改厕和人畜查治等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实施力度。把传染源控制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优先安排重疫区淘汰耕牛、以机代牛、一建三改、卫生改厕、饮水安全等项目,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将洲滩禁牧与建安全放牧区、洲滩招租开发、替代养殖结合起来,切实减轻耕牛传染源危害。积极创新机制,深入实践,大力推行“无牛乡镇”、“无牛村组”建设。

(五)普及血防知识,提高群众防护意识。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血防基本知识普及力度,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血防知识进村入户、“无血吸虫病学校”、“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上门宣传、电视媒体公开宣传、学校健康教育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血防工作,努力形成血防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的9月,为了充分了解我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情况,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同志还亲自率教科文卫委员会和代表工作委员会有关同志,就血防工作开展情况和血防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赴荆州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和督办落实。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血防工作汇报,充分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省血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会后,我们将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十年送瘟神”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2013年全省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目标,着眼长远,着力当前,注重实效,切实把血防工作抓紧抓好,确保提前两年达到国家血防中长期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