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走近洪湖

——2010年湖北环保世纪行报道之一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0-10-13 06:34   [收藏] [打印] [关闭]

洪湖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我省第一大湖。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洪湖赤卫队》风靡一时。碧波荡漾、接天荷叶的洪湖美景让人心旌摇荡,“洪湖水,浪打浪”优美旋律让人如醉如痴,艺术展现了洪湖深邃无穷的魅力。也就是从那时起,洪湖深深铭刻在世人心中,声名远播。8月中旬,骄阳似火,2010年湖北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洪湖这片美丽富饶的红色土地,泛舟洪湖,走近湿地,亲身感受这片神奇沃土的变迁。

美丽洪湖我的家

洪湖坐落于风景秀美的江汉平原,南面是奔腾不息的长江。全湖呈多边几何形,湖岸平直,湖底平坦,面积414.12平方公里(62万亩),东西长23.4公里,南北宽20.8公里,最大水深2.32米,最小水深0.40米,平均水深1.35米,容积7.5亿立方米。洪湖流域地势低洼,三面临水,分别由长江、汉水和东荆河环绕,经若干涵闸通过长江对湖内水量进行排蓄和调节。

洪湖湖水呈淡绿色,大部分湖面水波荡漾,清澈见底。洪湖是湖北所有湖泊有机物含量最丰富的湖水,是我国淡水鱼类的重要产地。鱼种类丰富多样,共有84种。沿湖周边渔场、养殖场密布,常年鱼虾蟹产量达1亿公斤,占全省产量半壁江山。由于水位较低、光照充足,从湖岸到湖心,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依次掩体,形成了13万亩的挺水植物和44万亩的水下大草原,湖中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共92种。“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洪湖有天然荷花8万亩,每年产莲子达20万公斤。洪湖水面辽阔,水草茂盛,鱼虾丰富,且地处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野鸭飞雁冬候鸟、水稚须浮鸥等夏候鸟迁徙栖息地、觅食地,湖区南部黑鱼湾至螺山一带每年冬季雁鸭麇集,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重要区域,堪称长江中游华中地区湿地物种“基因库”。越冬水禽共有39种,野鸭共有18种之多。野鸭、雁不仅肉味鲜美,羽绒更珍贵,可制成高级衣被,供登山及其它特种装备,用野鸭羽毛制成的羽毛扇为洪湖当地传统手工艺品。

洪湖不仅水产丰富,而且景色绚丽。四季皆有特色,渔家风情别致,是理想的水上旅游风景区。春天,渔帆点点,绿草依依;夏天,荷林丛丛,野花盛开;秋天,莲满菱熟,游人可泛舟湖上,品香莲,尝鲜菱,亲身体会水上渔家生活的乐趣;冬季,九雁十八鸭等候鸟群居,长空落雁,水天一色,美不胜收。美丽的洪湖,以其特有的自然风光,每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为了一湖清水

历史上的洪湖,水清鱼肥,一望无际,湖汊纵横交错。到上世纪50年代初,洪湖面积达760平方公里。曾几何时,由于围湖造田、过度捕捞,导致水面缩小、水质下降、水草濒临枯竭、鸟类和鱼类资源急剧减少。而今湖泊面积锐减到仅建国初的一半多,平均水深也大大降低。由于缺乏保护意识,一度导致生态失衡、洪水泛滥成灾,保卫洪湖脆弱的生态成为人们的共识,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6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后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坦诚地讲,洪湖之所以美名远扬,是因为“洪湖水,浪打浪”横无际涯一湖碧波,引发世人无限畅想。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洪湖这种恬静自然经典之美却被人为打碎,失去了固有的生态平衡。在利益的驱动下,周围群众及社会团体纷纷下湖,水面被竹竿渔网所吞噬,且愈演愈烈。至2004年底,洪湖围网养殖面积占湖区面积71%。“洪湖水,竿打竿”导致生态严重恶化,凸显重重危机,围网养殖使湖底河床在10多年间抬高了20厘米,整体水质下降到四类至劣五类。养殖区湖水恶化甚至变臭,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洪湖遭遇了围网养鱼的灭顶之灾,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新闻媒体深入报道境遇危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保护洪湖生态刻不容缓。

2004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关于加强洪湖生态建设现场会,并形成了会议纪要,下拨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拆除围网和各项治理工作,并成立“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负责洪湖湿地保护和科学利用工作,承担洪湖范围内的湿地保护、渔业开发、旅游、航运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2005年7月16日,洪湖拆围工作正式启动。由于拆围涉及洪湖市、监利县10个乡镇15000人的生计问题,难度很大。省政府和荆州市周密部署,采取多途径、多方式的拆围补偿安置政策,认真细致做渔民的思想工作,保持了湖区社会稳定,拆围工作顺利进行。截至2007年2月,共拆除围网面积37.7万亩,投入专项资金6959万元,妥善安置渔民2535户,组织、安排离湖渔民从事旅游、运输、植莲等行业,开辟新的生产创收门路。十多年沧海桑田,洪湖终于展露从前美丽容颜。

与此同时,洪湖湿地保护区还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恢复生态,让其休养生息,如封湖蓄禁、“灌江纳苗”,对淡水鱼实施抢救增殖等。从2005年起,每年向湖里投放200万至500万尾鱼苗、上千万只蟹苗,恢复鱼类种群;从2006年起,每年4至7月实行封湖禁渔,保护生态;取缔“迷魂阵”、“电打鱼”等非法渔具,严禁猎杀野禽;关闭洪湖上游20多家污染企业等。在长江渔汛期引进天然优良鱼苗,每年灌江纳苗时间不少于30天,纳苗约2亿尾。下大力气恢复水生植被。拆围前,洪湖水生植被覆盖率不足40%。拆围后,一方面对沼泽化先锋物野菰与植被恢复项目建设,通过人工移植、划定禁采区等方式恢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黄丝草等,效果明显。千方百计防控外来物种入侵。2009年初,水花生、水葫芦等外来物种突然暴发,最高时候面积一度达3万亩,保护区不惜代价及时筹款购置两艘除草船,及时清理水花生、水葫芦近1万亩,有效遏制了外来物种入侵。

拆围任务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一系列行之有效治理恢复生态举措让洪湖劫后重生,水质由原来的四类至劣五类迅速上升到二类至三类,水草覆盖率恢复到80%左右,到洪湖越冬的鸟类种群数量由治理前的2万多只增加到20多万只,连天碧荷、百鸟翔集的迷人风光已然重现。2006年11月,洪湖被世界环境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2008年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被誉为“中南之肾”,洪湖湿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呵护之路漫漫

洪湖湿地具有调洪蓄水、物种保护、水源供给、渔业养殖、旅游航运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中游地区天然蓄水库,是荆楚大地的生态屏障。将洪湖建设成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对于促进四湖流域经济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重大。

洪湖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天然荷花分布区,采访洪湖已至处暑节气,当是莲叶田田、荷花映日时节。但眼下洪湖荷花难觅影踪。在洪湖排水河口上船,向洪湖纵深行进,肉眼所及,不见一株荷花。据介绍,所行区域是洪湖湿地缓冲区,汛前有1万多亩荷花,莲叶接天,无穷碧色。今夏的大汛,导致全湖荷花悉数被淹。由于水位高,时间长,荷叶荷花损毁殆尽。星星点点的荷叶浮在水面上,随风翻卷,一片凋敝。但外来物种水花生却借助水力,呈兴盛之势,今夏蓬勃生长。1.7万亩蒿排也漂浮在湖面上,这些本来生长在岸边的挺水植物,被高涨的洪水连根拔起后,聚成一团,随波逐流。连日高温导致根茎腐烂,所到之处影响水质。

显而易见,汛期特大洪水对洪湖生态的破坏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的。据专家介绍,通过科学方法实施治理保护,生态肯定能够恢复,但并非一时之功。有鉴于此,保证洪湖正常水位至为重要。洪湖警戒水位为26.20米,今年最高水位为26.86米。为了抵御大洪水对洪湖湿地保护区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保护洪湖湿地周边环境和群众安全,必须加大洪湖周边泵站涵闸的建设力度,增加排水流量。与此同时,务必改善洪湖围堤的防洪能力,高标准实施围堤整险加固工程,将围堤加高培厚至28.5米,并硬化堤顶路面。

洪湖周边有2个县市、13个乡镇共20多万人。近年来,沿湖周边地区对洪湖的污染不容乐观,水质呈富营养化态势明显,环湖截污迫在眉睫。据悉,洪湖等县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运行,而监利县污水处理厂还在建设之中。四湖流域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其中3个已通过试运行。可囿于运行费用的掣肘,实际上这些乡镇污水处理厂根本没有正常运行,污染的压力没有得到彻底缓解,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予以解决。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这是今年央视《感动中国》为普通农民“滇池卫士”张正祥所作的颁奖词。同样,生命只有一次,洪湖也只有一个,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去用真情真意呵护洪湖,洪湖的明天一定会水清景更美,“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丁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