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08-07-16 07:56   [收藏] [打印] [关闭]

今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是我国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污染企业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大部分农村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废水、废气、固废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或管理措施,存在诸多污染环境的因素。大自然早就开始惩罚这些胆敢破坏原生态的人类。炎热的夏天,太阳把缺乏大面积绿色庇护的城市烤得火热,空调固然能制造局部的凉爽,却使大环境变得更加炎热;每当暴雨袭来,雨水没有草地、土壤渗透停留,在光滑的水泥地面四处流淌,排泄不畅时,让大街小巷变成大河小溪;沙尘暴不时光顾繁华的都市,把光亮的窗户玻璃、高级家具、豪华车辆撒上一层黄沙;噪声污染也成为城市无法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持续高温干旱、冰冻雨雪灾害与“手足口病”更是对人类漠视环境的极端报复。

环境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形象,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一个有着优良环境的地方,理所当然地会吸引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投资兴业,从而既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又使人类自身得到生存和发展。优美的环境是独特的资源,是一个地方的窗口和名片,有利于赢得口碑,提高知名度,形成地区的品牌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优美的环境还可以使土地增值,商品价升高,提高项目投资的吸引力,有利于资本聚集,进而产生倍加效应;优美的环境可以吸引人才,使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当地知名企业发展,展现示范效应,从而加速变现生产力,推进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说,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给一个地方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益。因为好的环境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谐互动的反映,能有力推动法律的完善、制度的生成、道德的回归。它有利于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民心,形成合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生产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限制使用塑料袋的举措看似平淡,却用心良苦、用意深远。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是21世纪中国给予世界的一个承诺,也是给中华民族以及我们的炎黄子孙的一个承诺。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我们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保护环境,我们应当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保护环境,我们应当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建立完善环保产业投资机制。要把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资到位、监管到位。要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保护环境,我们应当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保护环境,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抓好环保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和岗位培训。把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及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告知于民、同时,动员和鼓励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建设、遵守环保法规,自觉保护好环境,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风尚。

是要“酸雨毒雾”还是“蓝天碧水”,是只要单纯的经济指标,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是当前中国人必须认真面对的两个问题,惟有妥善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大发展,才有机会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丢弃了环境,就等于割断了人类和大自然母亲的脐带,人类也就会成为失去良好生存环境的流浪儿。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人定胜天”自负,不应该为突出自己的伟大而站到原始自然生态的对立面,而应该把自己皈依为自然生态的一分子,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万物和谐相处。

尊重生态环境,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吴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