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崔家营航电枢纽与汉江水环境保护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3-10-18 13:39   [收藏] [打印] [关闭]

一、枢纽概况

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是我省交通部门主持建设的第一个航电枢纽,也是我省水运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枢纽坝址位于襄阳市下游17公里处,上距丹江口水利枢纽134公里,下距汉江河口515公里。项目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灌溉、环保、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枢纽主体建筑包括:1000吨级船闸1座,20孔泄水闸,总装机容量为90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发电站1座,鱼道和拦河土石坝,总投资20.61亿元。于2005年11月22日开工建设,于2010年7月底建成试运行。

二、环保理念

在流域上修建航电枢纽工程,可以提高上游水位,增加蓄水量,满足通航要求,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但是工程建设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径流量和其原有的水资源分配,河流下游的地貌、水文条件诸如输沙量、水质、温度、水体的自净能力等也将随之改变,这些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改变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特征,从而影响到水环境的方方面面。

崔家营航电枢纽的建设,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不但要将负面影响降至最小,而且力求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统一。在枢纽建设期,坚持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一是在建设之初,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各项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时开展设计研究工作,成果得到国家环保部门批准。建设过程中,坚持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节约土地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合计造地14000亩,减少征用土地2000多亩。二是为减小枢纽建成后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建设了国内航电枢纽首个生态环保工程——鱼道,为汉江漂流性卵鱼类的溯河产卵,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的上下洄游开辟了绿色通道,起到了保持库区鱼类数量和遗传多样性的作用。三是配套建设了汉江鱼类增殖站,通过对坝上、坝下生物增殖放养的方式,维持物种基本种群数量,使物种得以延续。

三、实效分析

为了调查枢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分析枢纽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有效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本枢纽在建设期及运营期分别委托了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调查工作,委托襄阳市环境监测站承担竣工环保验收水环境和声环境监测任务,委托湖北省辐射环境管理站承担电磁辐射监测任务,委托武汉大学承担水生生态的调查任务。各方面监测和调查总体情况如下:

1、水污染源调查情况分析

水污染源主要为枢纽管理区和库区两方面。

枢纽管理区的生活污水全部通过两套WSZ-AO-3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外排;为方便对生产设备用油进行处理,在发电厂房设置了油处理室,其中油罐室内置2个30m3卧式油罐,用以储存油料;油罐室内设置有挡油坎,防止事故排油时油溢出;所有运行中出现的废油,经人工装罐外运进行统一处理,有效切断了污染渠道。

针对库区水污染源,襄阳市在枢纽建设过程中,积极落实襄阳市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一是对13家市内化工企业实施搬迁和关停,市区不再有化工企业直排汉江。二是关闭了小清河沿线8家小造纸厂,对部分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三是就唐白河流域污染问题,加强与河南南阳的联系与沟通,促使南阳加大对小造纸企业的关停和取缔力度,关闭了125家造纸企业及2l家“十五小”企业,有效地减轻了唐白河污染负荷,使唐白河水质有所好转。四是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分别处理樊城区和襄城区由污水管网收集后的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汉江。

总体来说,襄阳市为降低枢纽建设后导致的水流变缓、库区水质自净能力下降的影响,加强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并关停或搬迁了部分位于市区内的高污染化工、造纸等企业,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直排汉江的现象较环评时期有较大改善。监测数据显示,库区监测断面中汉江段BOD5、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均能达到相应水质标准,仅总磷在坝上100m、白家湾2个断面有超标现象;唐白河和小清河BOD5、氨氮和总磷均有轻微超标现象。汉江干流监测断面项目建设前环评阶段和验收阶段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唐白河和小清河水质在验收阶段仅有BOD5、氨氮和总磷有轻微超标现象,较环评阶段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BOD5和石油类的监测结果超标严重已大有好转。与环评时期相比,坝下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一定程度降低,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

2、对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1)对库区水温影响分析

崔家营航电枢纽库区为典型的混合型水库,水文结构属于混合型,不会因为大坝的修建而破坏天然的水温状态。目前库区基本保持原天然河道形态,水温特征没有大的变化。

(2)工程营运对库区水文影响分析

枢纽依据入库流量、库容、坝上水位、库区控制水位、发电流量、大坝弧门泄流能力、船闸最低通航水位及通航最低保证泄流量等基本数据,确定水库调度任务。水库一般情况下是来多少水放多少水,不影响下游的水文情势;特殊情况时枯水期可联合上游的王甫洲枢纽对坝下水量进行调节,有利于维持坝下水位和水量的稳定。洪水期开闸泄流,汉江流量为天然状态,不影响下游水文情态,也不影响坝址区域的防洪安全。

3、对地下水影响调查

(1)枢纽的建设使得由于丹江口水库调水而打破的汉江水与一二级阶地地下水的补给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直至建立新的更加有利于地下水的动态平衡。与环评阶段相比,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有所升高,地下水储藏量增加,为襄樊市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企业用水提供更加充足的水源。

(2)地下水位的逐步回升,一级阶地区域农田的干旱化得到一定的缓解,使一些已经荒废的耕地有可能恢复耕种能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可耕种土地。而一级阶和二级阶地前沿地上的湖泊湿地将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回升逐步恢复,甚至有可能扩大面积,生态功能也将进一步扩大。

4、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根据历年研究资料,汉江中下游现有鱼类75种,分别隶属14科56属,其中鲤科48种。据调研,近年来渔民单船日产量多在10-15kg,主要为鲤、鲫、三角鲂、长春鳊、黄颡鱼、鲇、鳜、鲢(个体偏小,1~2龄,其量增加起因于增殖放流的效果)等,鱼类种群以定居性鱼类偏多,渔获物个体明显偏小,江湖洄游以及喜急流的鱼类已很难在渔获物中看见,一些主要经济鱼类已难以形成渔汛。

调查时在崔家营电站坝上100m和坝下1000m各设置一处调查站位,坝上坝下共采集到鱼类19种,隶属于3目3科19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共16种,占总数的84.2%;鲇形目2种,占10.5%;鲈形目1种,占5.3%。坝上共采集到鱼类16种,坝下共采集到鱼类19种,坝上和坝下渔获物基本相似,均为汉江常见的经济鱼类。

5、鱼道过鱼效果监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于2012年9月19日至26日对本工程鱼道过鱼效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监测,采用三层流刺网在鱼道出口前进行回捕和水声学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该鱼道过鱼的种类、数量和生物学特性等重要数据。根据监测情况,认为过鱼效果较好。建议配置鱼道在线监测系统,对鱼道的过鱼效果进行长期监测,了解过鱼种类、规格、数量,据此更全面的评价该鱼道的过鱼效果。同时,加强运营期鱼道的安全管理,防止过鱼期间受到人为干扰。

6、鱼类增殖站调查

鱼类增殖站位于崔家营大坝左侧水电站营地,其用水引自汉江,距增殖站0.5km,水质较好,无工业污染,常年可保持天然河道水温;交通方便,可利用已有的交通和用电设施。增殖站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原种生态池、亲鱼池、鱼种培育池,苗种池。目前,管理处已购青鱼、草鱼、鲢、鳙等一些经济鱼类在增殖站进行暂养,并从2012年5月开始不定期进行了增殖放流,2013年开始按照环评报告书要求逐步增加放流品种和数量。

7、水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1)浮游植物变化趋势分析

在环评阶段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38种,本次调查在调查水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42种,与环评相比,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变化不大,硅藻和绿藻数量略有增加,主要优势种类未发生明显变化。工程建设未对浮游植物产生明显影响。

(2)浮游动物变化趋势分析

环评阶段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门20种,主要是原生动物和轮虫。本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3种,各调查断面,崔家营大坝坝上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6种,崔家营大坝坝下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5种,支流唐白河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5种,支流唐白河浮游动物种类数稍高于干流。本次调查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种类数多于环评阶段,优势种类未发生明显变化,总体来说,枢纽建设未对调查水域浮游动物产生明显影响。

(3)鱼类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环评阶段通过常规捕捞、超常规捕捞(电击法)方式,在距崔家营航电站坝址上游1公里处进行标本采集,并向当地渔民和水产部门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1种。本次调查在枢纽坝上坝下共采集到鱼类19种,坝上共采集到鱼类16种,坝下共采集到鱼类19种,坝上和坝下渔获物基本相似。本次调查所获取的鱼类种类略高于环评阶段,鱼类组成与环评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均为汉江常见的经济鱼类。总体来说,崔家营航电枢纽修建了鱼道,并修建了鱼类增殖放流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对汉江鱼类资源的影响。

8、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1)枢纽共占地279公顷,比环评时增加181公顷,增加的永久占地主要位于枢纽左岸凤凰滩,占地类型为河滩地,目前大部分已被淹没。与环评相比,本工程占用耕地的面积减少3.98 公顷,降低了工程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并在施工结束后,对弃渣场等临时占地进行了生态恢复。

(2)枢纽江心岛、船闸右岸及管理区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约17万m2。绿化景观的实施不仅美化了环境,为职工提供休闲游憩场所,更是显著标志,成为崔家营航电枢纽项目建设的一张名片。

四、相关意见建议

汉江在我省境内航道里程为858 km,流经十堰、襄阳、荆门等数十座大、中、小城市,于武汉汇入长江。它横穿江汉平原,途经我省化工基地、粮棉油基地及汽车工业走廊,所以保护好汉江水资源对我省工农业发展,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汉江水资源环保意识

由于汉江流域大中城市较多,各类工矿企业密集,人口密度很大,所产生的各类垃圾容易流入沿线的水库,从而造成水质污染。建议政府环保部门及民间环保组织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工矿企业及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不要向汉江倾倒垃圾。

2、成立专业管理机构,强化汉江水资源环保管理

针对目前内河水资源的环境保护问题建立非属地管理的行业垂直管理机构进行监管。一方面,可避免多龙治水、监管不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避免职能部门因迫于地方政府的管理压力而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问题。

3、建立统一责任主体,优化汉江水资源管理模式

关于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全省各地区应尽量化零为整,由统一的主体进行规划、开发和建管,汉江各梯级枢纽也应尽量由同一行业进行建设管理。这样既便于统一管理,也确保水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

4、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切断汉江各类大小污染源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关停或迁移了一些重污染企业,减少了一些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库区,但每天仍有不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库区。如崔家营坝区上游襄阳,贯穿樊城区的小清河和贯穿襄城区的南渠,进入库区的水基本都是深褐色或黑水;大坝上游2公里左右华中药业(原湖北制药厂)的排污口经常有工业废水排入水库,并聚积于船闸引航道。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治污力度,完善污水处理措施,严格达标排放。同时,政府应给予流域各枢纽一定的支持,帮助解决库区拦截的漂浮物的打捞和处理问题,保证了所辖库区水域水质良好,不发生水华现象,提高汉江中下游整体的水质。

5、加大非法捕鱼打击力度,坚决杜绝非法捕捞现象

枢纽建成后,坝区鱼类聚集。大坝上下游长期存在电鱼、粘网捕鱼,或在禁渔区捕鱼的情况,诸如此类的做法势必给鱼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生态平衡难以维系,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以保证汉江鱼类种类和数量的持续稳定。

6、创新水资源管理模式,探索一套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

为全面提升汉江流域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必须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和健全水量分配管理、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和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经济调节管理、干旱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的职能划分和结合;建立可行和高效的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

7、鼓励环保产品研发和使用,建立环保投入和运行补偿机制

加强正面引导,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环保产品研发、环保产品使用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用,通过政府公益(财政)投入,或财政补贴(税收返还),或产品加价固化相关成本,补偿因保障水资源保护而产生的“公益”投资或运行成本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