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科研经费“包干制”≠“承包制”

来源:湖北新闻   时间:2019-03-12 12:06   [收藏] [打印] [关闭]

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教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关键。湖北广电2019全国两会全媒体直播《我给两会捎句话》几天前走进了武汉大学,把科研人员的心声带到了两会上。一起去看看他们科研活动中的困扰。

武汉大学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典庆:我给两会捎句话,这里是武汉大学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我要反映的问题是,目前,科研项目预算制占用了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

记者 梁蕊 :李典庆道出了全国科研人员共同的心声。一直以来,我国的科研经费采取的都是预算制。在项目立项时,就对设备采购、材料、会议、出版等等科目的经费算好、定死。一旦定好,相互之间就不能再调剂。如何“松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办法——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

来自中船重工的首席技术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张锦岚,今年就提出了《关于修改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规定的建议》。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张锦岚:今年的建议只是想我可以突破这个科目的限制,可以使用这个钱。我只是想到这一步,没有想到这个步子会迈这么大。

报告中的“包干制”,不仅突破了经费在科目上的限制,也突破了在时间上的限制。张锦岚代表认为,这是国家对科研人员的充分信任。但他同时也指出,“包干制”不等于“承包制”,这项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在根本上确保科研效果最大化。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张锦岚:你省下来的钱,或者你不够的钱,你都可以调剂,但是用在哪儿呢?还是要用在科研创新当中去,不能说我省了多少钱,项目组就把它分掉了,分到个人的口袋里面。

避免“包干制”走形成了“承包制”,关键还是要有制度的保障。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张锦岚:包干不是敞开不是没人管,还是要有制度来约束,还是要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对创新的投入,把这个界面要界定好。

张锦岚代表表示,他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调研,从制度框架上提出具体建议。围绕“包干制”实施后的科研质量监控,在鄂全国人大代表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烈云:比方说能不能再做一些更细致的规定,比方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调整,调整的额度应该是怎么样。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 、华中科技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冯丹:预算的阶段应该放粗一点,项目做完之后,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审计,只要来看一下,你是用在合规合理的科研研究上面。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窦贤康:同时的话要建立很好的评价体系,做完科研以后,你能不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这个评价和你的付出是不是匹配的,这是要正面引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