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当好真与实的监督员—荆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进村记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19-07-02 08:03   [收藏] [打印] [关闭]

6月24日中午,荆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10多名代表,分成4个组,走访东宝区马河镇白泥村村民,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按照今年活动要求,代表们重点针对已脱贫人口展开“回头看”,当好“侦察兵”“监督员”,确保稳定脱贫,脱真贫、真脱贫。

再细一点,让“明白卡”更明白

“我是人大代表,来你家了解脱贫情况。”一跨进5组村民陈光春家大门,龙泉代表小组组长周健便自亮身份。

交谈中得知,61岁的陈光春曾因病致贫,在村里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下脱了贫,儿子到镇派出所当协警。

患有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的她,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去年住了一次院。

周健等代表想详细询问陈光春住院报销情况时,后者却说,自己并不清楚,都是儿子在弄。“那你是否清楚报销政策呢?”周健发现,在陈光春家大门背后,张贴着“东宝区健康扶贫政策明白卡”,上面详细写明了各种健康扶贫政策。“我认不了几个字。”陈光春直摇头。

见状,周健等代表拿出统一印制的扶贫政策手册,对照着明白卡,一句句跟陈光春讲解起来。

第一遍、第二遍,陈光春还是头摇得像拨浪鼓。第三遍,周健简单说:“你就记住,年内个人负担住院费在4000元以内就行。”

陈光春这才点了点头。

离开时,周健和村干部交流,像她这样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还不少,不能简单地将政策挂在墙上,还要面对面宣讲清楚,“我们代表也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入户走访当好宣讲员,让明白卡更明白。”

再稳一点,因地制宜突出“特”字

“穷不丢猪,富不丢书!”面对来访的人大代表,2组村民李顺宝掏了心窝子。

他依靠养猪,不仅于2015年摆脱贫困,女儿还考上了大学。

现在,一心想发展养猪业的他,却面临缺资金、缺劳力的难题。

李顺宝家共5口人,岳父母年岁大干不了重体力活,妻子在附近茶厂打工,收入不高还算稳定,女儿在外读书,养猪场日常就靠他一人忙活。“除了猪场,就是几亩薄田,一旦资金周转困难,猪怕是养不起了。”他说。

抓产业、促增收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如何让产业可持续发展,代表们非常关注。“突出一个‘特’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行。”

据了解,在周健的组织下,龙泉代表小组引入成功人士回乡在白泥村创办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带动114户农户种植优质油菜,收获季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菜籽。建起土榨坊提炼菜籽油,很快打开了市场,2018年年底实现对贫困户分红3万元。

再暖一点,“孩子托管费用我来出”

“李开云在家吗?”“他不在,去市二医院做透析了。”3组村民李开云的妻子胡容凤接过话。

坐定,打开话匣,胡容凤的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原来,58岁的李开云患有尿毒症,需长期接受透析治疗。“幸亏党的政策好。”胡容凤透露,虽然家里“吃穿住”没问题,李开云的医疗费用也实现应报尽报,但因看病带来的其他花销让家里有些承受不起,比如看病的交通和租房费用。再就是孙女的托管费用,从原来一个学期的1300元涨到2300元。“又不能不托,我一个人既要照看病人,又要照顾孙女,实在忙不过来。”胡容凤说。“孩子的托管费用我来出,一直到高中毕业。”一位代表当场表态。

代表们认为,李开云和胡容凤一家的情况很特殊,他们除了享受医疗、教育等扶贫政策外,还需要社会力量帮扶与救助。脱贫攻坚,需拧紧社会力量这股绳,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格局。

走访结束后,龙泉代表小组在白泥村村委会召开碰头会,总结梳理走访发现的情况,形成相关建议。离开时,太阳已经落山。

第二天,李开云孙女的托管费用就打到了托管方账户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馨 通讯员 车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