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共护母亲河,实现人与长江的和谐共生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9-08-16 15:00   [收藏] [打印] [关闭]

修正过去的粗放发展模式,不再守着青山绿水过灰头土脸的日子,长江大保护的直接受益者,无疑是生活在长江边的千千万万普通人。与此同时,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人们与长江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一味地向长江索取,到与长江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沿长江一路走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耳闻目睹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

十九大期间,湖北团代表、洪湖市滨湖办事处船头咀村村医谢爱娥,在驻地酒店展示了从家里带来的三张大幅照片。

三张照片拍的都是洪湖。第一张照片中,湖水里插满了密林般的竹竿,养鱼的围网将湖面分割成一个巨大迷宫;第二张照片,湖中的围网不见了,万顷碧波一望无际;第三张,新建的渔民安置点里,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小区整洁而美丽。

谢爱娥介绍,三张照片反映了洪湖退渔还湖之后渔民生存状况的变化。她所居住的船头咀村,原是由200多艘船屋组成的渔村,渔民们以船为家,长年生活在水上。洪湖全面退渔还湖后,大家搬进了岸上的新居,她和丈夫也告别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船屋诊所”,转移到岸上的安置点继续为大家服务。

谢爱娥的经历背后,是湖北省近年来对洪湖生态的大修复和大保护。

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然而,开始于20世纪的“围湖造田”“围湖挽埂”“围网养殖”,一度侵占了洪湖近90%的天然湿地,渔民的生活垃圾和养鱼饲料也进一步导致环境恶化。洪湖水质一度下降到劣Ⅴ类。2016年8月,当地政府开始拆除洪湖上的养殖围网,着手解决过度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仅用70天便完成全部拆除计划。2018年7月,洪湖宣布全面禁捕,着手对湖区19.99万亩围垸进行退垸还湖还湿。

拆围容易,难的是让大家真正实现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的生态转型,渔民们世代捕鱼为生,“上岸之后怎么办?”一度成了大家的心病。

为妥善安置万余名上岸渔民,当地出台了“一套住房、一个工作、一份保障”的安置政策,帮大家解决安置住房,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并为年满60岁的渔民发放生活补助。身为党员的谢爱娥也参与其中,她组织妇女参加免费培训,学习就业技能,还带领村民去跟企业进行对接。在她的奔走协调下,有百余名渔民被企业接收,顺利转型。

“捕鸟大王”变身“鸟保姆”

通过拆围与退垸,洪湖恢复天然湿地面积23.8万亩,扩大天然湿地面积近50%,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减少人类活动与干扰之后的洪湖,水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洪湖的鸟类数量也明显增多。夏候鸟数量超过3万只,冬候鸟超过10万只,小天鹅、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都重返洪湖,重现出鹤汀凫渚、雁阵排空的胜景。

在洪湖的大修复大保护中,张圣元由“捕鸟大王”变身“鸟保姆”的故事带上了几分传奇色彩。

61岁的张圣元出生在洪湖阳柴湖村,自幼跟着大人捕鱼为生。随着环境的恶化,洪湖的鱼越来越少,大家就开始捕鸟,猎枪、网套、投毒等方法无所不用,张圣元也加入其中。由于他每次捕到的鸟数量最多,逐渐在当地获得了“捕鸟大王”的名声。

然而,在一次去湖里打鸟的时候,张圣元被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巡逻队员抓了个正着。巡逻队员对张圣元罚了款,同时对他进行了一番环境保护教育。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教育下,张圣元的思想有了转变。保护区工作人员见张圣元熟悉洪湖情况,家庭也确有困难,便吸纳他为阳柴湖水上监测站管护人员,专门负责救助受伤水鸟、制止非法捕鸟。

张圣元干脆把家搬到了湖里,以船为家、与鸟为伴。已到花甲之年的他,每天划着小船在湖上巡逻,观察候鸟的迁徙动态,记录各种水鸟的种群数量,搜索可疑的偷猎者,防范杜绝猎鸟等违法行为。每次刮风下雨后,为救助被困或受伤的水鸟,他还会划着小船靠近芦苇丛中或水草叶上的鸟窝,看看鸟蛋有没有滚落,幼鸟有没有受伤,先后救护落难水鸟200多只。为了做好观测记录,只有初中文化的张圣元专门购买了观鸟手册等书籍,多年来记录了十几本观测日志,洪湖上30多种候鸟,他如数家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捕鸟大王”的名头也变成了“鸟保姆”。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这里守护这些鸟儿。”张圣元表示。

美发师变身“长江美容师”

在宜昌,52岁的李年邦不仅由美发师变身“长江美容师”,还带动了一大批人和他一样,成为致力于保护长江的志愿者。

2015年12月的一天,李年邦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外国人清理自己家乡河道的故事,很受感动,当下决定也要去捡长江边的垃圾。

不过,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每天早上六点,李年邦出发去江边捡垃圾,风雨无阻。渐渐地,身边的异样目光变成了崇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去江边捡垃圾的行列。2016年,“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协会成员上至8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大家都以保护长江为目标,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截至2018年年底,“三峡蚁工”共计开展了近500场捡拾长江江滩垃圾的活动,共计十万多人次参加。

“我们的清理范围从伍家岗江滩一直到到西陵一路江滩,路线大概有15公里长。周末一般一场四到五百人参与,最多时一场2000多人,累计捡了七八千吨垃圾。”李年邦表示,现在江边垃圾少了,“三峡蚁工”就帮社区收拾杂物,在各小区宣传垃圾分类,这些公益活动他们会一直做下去。

夷陵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文欣是宜昌市的“生态小公民”。2018年4月,宜昌市“生态小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践行生态文明倡议,引导大家制定个人生态成长计划和集体生态公约,自觉践行生态理念。在学校,刘文欣同样参与了多次环保志愿活动。

“通过参加这些公益活动,我感觉到,环保不是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来。”刘文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