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0-11-17 10:51   [收藏] [打印] [关闭]

——2019年5月27日在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省林业局局长 刘新池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省政府委托,现将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卧审议。

一、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我省是林业大省,也是林业生物灾害重灾区。全省有害生物种类多(共1981种,其中常发的有10多种),灾害发生面积大(每年500万亩以上),造成经济损失重(每年损失达30亿元以上)。特别是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相继入侵,在三峡库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武陵山区等重要生态区域危害严重,直接危及全省森林生态安全。

近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将其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作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保障性工作来抓,以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防治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动员部署。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之大、投入之多、标准之高前所未有,取得积极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同志、省长王晓东同志、分管副省长赵海山同志多次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出批示,强调要把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为防范化解重大生态风险的重要内容,严控疫情扩散蔓延。省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开展《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执法检查,督促各地依法推进防治工作。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围绕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加强防治工作研究部署,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成立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别于2018年8月和2019年3月,召开专题视频会议,对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将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2次组织检查考核,推动各地防治工作。各地都加强组织领导,很多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现场调研督导。市县两级政府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机构,或召开常务会、联席会,或就防治重点难点问题召开推进会,层层压实责任,深入动员部署,强力推进防治工作。

二是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管。制订了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除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作业实施方案,建立防治包保调度、明察暗访、定期通报等机制,逐级向下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督促指导。2018年以来,省林业局采取分组包片的形式,开展了6轮防治调度,下发通报5次,督办函33份,督促各地加强防治。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共同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省财政厅、省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省发改委立项实施了“湖北省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松材线虫病疫木焚烧除治的通知》,省通信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通信建设领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通知》,形成防治工作的强大推动态势。

三是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各地各部门以宣传贯彻《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为主线,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编发宣传资料、宣传单,开展大型咨询服务活动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防治教育,普及防治知识,营造浓厚防治氛围。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关注支持度不断提高,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2018年以来,省林业局编印下发条例单行本3万余册,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业务培训54期,培训8375人次。向13个疫区市(州)书记、市长致信,请各地主要领导进一步加强领导,压实主体责任,依法推进防治工作。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向全省公布疫区、疫点名单,公开行政主要责任人、监督电话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举报平台,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引导社会公众关心和参与防治工作。

(二) 强化防治保障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加大保障力度,提升防治能力。

一是强化投入保障。省级层面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经费,逐年加大政府投入,其中,2019年度安排资金5000万元,较2014年增加了10倍。各地不断加大防治投入,2018年以来全省共筹措防治资金2.2亿元。武汉、宜昌市本级及黄陂区、夷陵区、松滋市、罗田县、江夏区等地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49个市县投入在100万元以上。

二是强化队伍保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各地逐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建设,目前机构总数99个,其中,孝南区、通城县、来凤县、十堰市经济开发区4个县(市、区)防治机构为近年新成立;当阳市等部分地方防治机构性质由公益二类上升为公益一类;通城县、罗田县、英山县等地解决了森防机构人员编制,增加了工作经费。

三是强化能力保障。实施中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提升防治能力。近年以来,各地配置各类防治设施设备6000多台(套),业务专用车辆117台,监测防治无人机113架、大型疫木粉碎设备13台,建成了神农架天敌繁育厂、改扩建了当阳白僵菌厂。推广应用了无人机航空监测、有人机多光谱监测等新技术,县级以上防治机构全部安装了监测信息化软件。

(三) 推进除治攻坚

全省以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防治为重点,打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攻坚战,努力降低危害程度。

一是加强监测普查。全省设置了36个国家级、44个省级中心测报点,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监测体系。推行监测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生态护林员的监测职责,开展全域普查。以人大地面调查为主,积极运用无人机、高分卫星等高科技手段辅助开展监测,建立地面与空中相结合的立体监测平台,监测时效性、准确性大大提高。全省历时3年,完成了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大普查,查明林业有害生物1981种。每年开展春秋两季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和美国白蛾专项调查,2018年,全省调查松林面积3490.5万亩(含混交林),查明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56.46万亩,分布在79个县(市、区);悬挂诱捕设备1200余套,查明美国白蛾发生面积1.2万亩,分布在10个县(市、区)。

二是加强检疫封锁。各地加强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流通检疫和落地复检,强化源头监管。2018年以来,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对25家松材线虫病疫木定点加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注销定点加工资格13家。开展“林安”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违规调运、加工、利用疫木案件233起,依法处罚企业21家,个人237人。崇阳县查处了1起松材线虫病疫木非法运输出售案,1名责任人被以“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判刑。宜昌市在全国首次发现伪造新版《植物检疫证书》假证线索并及时上报,国家林业局据此成功侦破山东郯城特大跨省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刑事犯罪案,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40余人,其中已判刑6人。

三是加强疫情除治。全省各地分级制定了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防控专业队伍。建立了区域联防联治机制,对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实行统一行动。大力推行政府向社会购买防治服务,对防治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施工、合同化管理。2018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581.12万亩,其中采取无公害化措施防治面积534.43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1.97%。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除治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上,全省共有69家专业公司和629支专业队参与疫木清理大会战,累计清理病死树280.4万株,基本做到了应清尽清。在美国白蛾防治上,2个美国白蛾疫区(宜城市、潜江市)实现了根除目标。此外,马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等常发病虫害得到及时治理,全年没有发生大的灾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发生面积大。我省处于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易发区域,有害生物种类多达1981种,其中常发的10多种,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危害。2018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671.76万亩。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发生156.46万亩,在全省13个市(州)、79个县(市、区),351个乡镇出现疫情,严重危及到全省松林资源安全。二是防治难度大。生物灾害固有的隐蔽性、传染性、反复性,决定了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同时,灾害发生区多集中在山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覆盖面广,施工难度大。部分灾害有效防治办法不多,如松材线虫病,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清除病死树,而清理要求很高,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施工,1个工人每天至多能够清理10棵树,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三是入侵风险大。毗邻的江西、湖南、安徽、河南、重庆、陕西等省市都是松材线虫病或美国白蛾疫区,疫情都很严重,疫情自然传播概率极大。

(二)防治责任落实不够

部分地方负责同志对林业有害生物了解不够,对其危害性、严峻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应对不及时;有的地方仍认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部门的事,简单地把责任压给林业部门,政府责任压得不实,责任追究力度不够。从社会层面看,少数群众认识不高,对疫木清理抵制阻挠,少数林业生产经营者“只经营,不防治”的现象仍然存在。从防治理念看,预防为主的思想还停留在表面,实际工作中还是救灾重于防灾。部分县(市、区)监测工作不到位,疫情发现不及时;部分县(市、区)检疫监管不严格,疫情封锁有漏洞。

(三)基层防治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森防队伍力量薄弱。大部分县级森防站与野生动物保护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合署办公,人员总数只有3—5人,专职森防人员很少,专业人员更是奇缺。二是专业防治市场主体发育滞后。专业施工企业、施工队数量、素质不适应当前除治任务,加上农村劳力缺乏,施工组织难度很大。三是防治资金投入不足。按照现有的松材线虫病疫情形势,对所有疫木进行清理,并在天牛羽化期进行化学防治,预计2018—2019年度总投入需4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防治资金缺口较大。目前,仍有部分县(市、区)没有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无法保障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四是防治技术及设备条件落后。当前防治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和传统手段,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卫星遥感、航空监测、远程施药、定点施药等先进的监测、防治技术手段还处于起步应用阶段,没有普遍推广应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工作要求和本次会议精神,以深入贯彻执行《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着力化解林业生态风险,切实维护好全省生态安全。

(一)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按照《条例》要求,切实落实好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一是压实市州县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动员,加强督查问责,逐级压实责任,发挥乡镇一线作用,推动工作落实。加强投入保障,争取中央加大投入力度,省级提高预算额度,督促各地落实防治资金。按照人员总数不低于5人,其中专业人员不低于3人的标准,加强县级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有人防、有钱防、有能力防”的问题。二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协调协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三是积极发动社会参与。在《条例》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继续下功夫,积极组织引导乡镇村组、涉林企业、合作组织、工程建设单位和广大林农等林业生产经营者,依法做好其所属或者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的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工作,积极参与防治攻坚战,形成全社会齐抓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 加强综合防治,强化疫情管控

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完善监测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快建立地面与空中相结合的立体监测平台,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做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专项普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严禁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二是加强源头管理。抓好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和疫情监管,把疫情控制在源头,加大调运检疫和落地复检力度,构建全过程可追溯检疫监管体系,严防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传播扩散。三是加强科技攻关。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学研究,加大无人机监测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四是加强联防联治。协调省与省、市县相邻区域的防治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标准一致、进度一致,提高防治整体成效。五是强化重大疫情治理。继续推进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三年除治攻坚行动,当前至10月底,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加强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和美国白蛾的防治,遏制疫情传播。抓紧做好疫木采伐迹地补植造林,尽快恢复森林植被。强化疫区管理,全面停止松木釆伐、加工和利用,加强检疫执法,严防疫木流失,严控疫情扩散。六是谋划新一年度防治方案。在认真评估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成效基础上,总结除治攻坚行动首个年度的经验和教训,提前谋划制定第二年度的防治工作方案。

(三)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一是加强指导调度。继续实行包保调度机制,对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防治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和督导。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二是开展防效评估。抓紧完成冬春除治情况的中期评估,对推进不力、质量不高的地方,进行通报约谈,责令整改。11月份,结合秋季普查,开展年度检查验收并结硬账。三是严格追责问责。对工作失职,造成疫情严重扩散蔓延、社会影响较大的,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