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省人大代表杜芝凤:心系贫困家庭“边缘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1-01-05 14:54   [收藏] [打印] [关闭]

“杜妈,你看一下规划的停车位是不是在这里。”

“杜妈,这个登记表该怎么填?”

“杜妈,出行的路被堵了,你来看一哈。”

2020年12月23日,伴着冬日的暖阳,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荆州沙市区胜利街办的王板桥社区,“杜妈”是社区居民最常挂在嘴边的称呼。

“杜妈”是何许人也?她就是省人大代表、荆州市沙市区王板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杜芝凤。

图| 杜芝凤

在荆州,人们习惯把上了年纪的长辈喊作姨爹姨妈,这种娘家人的称呼,叫起来格外亲切。比起“杜代表”、“杜书记”,居民们更愿意把服务社区居民30余年杜芝凤,称为“杜姨妈”、“杜妈”。

一声“杜妈”,是这个老社区居民心里最踏实的声音。

和居民一起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

记者见到杜芝凤时,她一身棉大褂,胸前别着党徽,正在协调社区改造事宜。“我们这里多是老人,要是下雨踩着滑了,那不得了。师傅们帮忙把这些渣土平一下,既然是来帮忙的,干脆好事做好,对不对?”

原来,施工队平整道路后将渣土堆在路旁,在居民楼前形成两排“土包子”,影响出行。随后,杜芝凤又自己在社区里走了一遍,把改造中隐患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这要是旁人,面对改造中的小区免不了抱怨一下。但是,王板桥社区的居民倒一脸豁达。“不要看现在啊,过三个月再来,那就是完全的新面貌。”社区的彭祥慧婆婆说。

能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杜芝凤多年的努力分不开的。王板桥社区是七、八十年代以企业职工宿舍为主体的老社区,辖区内5960户,11300多人,居民多为企业下岗职工或离退休人员。随着企业逐步改制,社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环境脏乱差、管理难度大,邻里矛盾时有发生。

图| 杜芝凤看望社区孤寡老人

杜芝凤团结一帮党员干部,开辟“就业一条街”,为下岗职工谋出路;向上争取支持,帮助社区改善环境。2013年,杜芝凤当选省人大代表,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加快社区建设。随后,在省民政厅、荆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扶持下,王板桥社区建成了荆州市社区中便民设施最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

35年的不懈努力,社区先后建起五层楼带电梯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办起了“居民学校”、“妇女儿童救助维权站”、“四点半钟点课堂”……这个老旧社区还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全国科普社区等称号。

图| 杜芝凤看望社区孤寡老人

看着之前的规划一点点实现,杜芝凤打心眼里高兴,她说:“只要我还在这岗位上一天,就要和居民一起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

“群众盼什么,我就做什么”

才刚收集完小区隐患整理清单,杜芝凤又赶往熊家惠婆婆屋里。“怎么没穿我上次送你的呢子衣咧?”一进门,杜妈就和熊婆婆的女儿唠起家常。

熊家惠婆婆已年过七旬,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基础疾病,照料者老年痴呆的老伴和身患精神疾病的女儿,全家就靠着她2800元的退休工资。“不是杜妈在,不是社区的同志帮我,只怕我这个家早垮了。”熊家惠婆婆握着杜妈的手,泪眼婆娑。

图| 杜芝凤看望社区困难家庭

每周去低保户及困难家庭走访,已是杜芝凤和社区工作者坚持多年的事情。“我们很多居民不是低保户,甚至生活条件谈不上困难,但往往因为生一次病,就把家里压垮了,这种事情太多太多。”杜芝凤向记者一一细数着:社区居民杨超凤自己患有膀胱癌,老伴患有肠癌,进入第四个化疗期,前后就花了五万多元的医药费,对退休工人来说压力不小;舒中文家的小孩才刚大学毕业,就患了脑癌,由于小孩没有医保,他自己也没有固定收入,全靠我们帮他申请大病救助筹款;黄文新自己开着一个渔具店,一个月4000元左右的收入,但现在患了肾衰竭,一下家里经济支柱就倒了……

贫困家庭的“边缘户,一旦遇到大病、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抑或其他不确定因素,收入就可能直线下降,立马入不敷出,甚至超过贫困群众。怎样防止贫困家庭边缘户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杜芝凤一直在思考。

图| 杜芝凤看望社区困难家庭

困难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杜芝凤总是记挂在心。两年前,社区成立了“杜妈工作室”,并推出“杜妈说事”“杜妈课堂”“杜妈热线”等服务。工作室就成为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帮扶困难群众、调解矛盾纠纷的“大本营”,也是她履行代表职责、了解民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的“情报站”。

近十年来,她先后在湖北省、沙市区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关于加大对城区房屋改造投入的建议》、《关于对拆迁对象开展技术就业培训的建议》、《关于加强对城镇贫困人群精准帮扶的建议》等18条议案、57条建议,都相继转化为惠民为民的实在行动。

“群众盼什么,我就做什么。”杜芝凤表示,今年的省人代会上,我将继续关注贫困家庭的“边缘户”,建议政府完善扶危济困划分范围,扩大弹性区间,在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进行政策予以倾斜,推动社会救助向低收入群体、支出型贫困家庭、临时性贫困人口拓展和延伸,在帮扶带中为边缘群众筑牢致富根基。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刘丁维  摄影:刘中灿  视频:赵鹏  编校:蔡民伟、李雪  责编:陈熙、马华、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