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两院”工作报告侧记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1-02-26 16:08   [收藏] [打印] [关闭]

努力让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两院”工作报告侧记

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各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审议中,代表们结合实际认真审议、踊跃发言,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法治湖北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们一致认为,“两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各项工作要求,发扬伟大抗疫精神,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在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上立场坚定,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上尽责担当,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有为,在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上持续发力,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聚焦一个大局 全力为抗疫护航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千年梦想与百年目标交汇,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两院”在大战大考、疫后重振、省域治理、司法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助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代表们对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体现的司法担当、贡献的司法力量纷纷点赞。

“两院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中心工作,疫情防控有担当、疫后重振有作为、维护人民利益有成效,充分体现了护航抗疫大局的担当、保障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王祺扬、王国斌、龚定荣等代表的发言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两院依法忠诚履职尽责,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刘芳震、王述华等代表如是说。

刘晓洪代表说,对“两院”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在疫情防控中体现了法治力量,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同时,代表们对两院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法院工作报告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用事实和数据作支撑,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全面具体,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细更实更有效的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王守安代表不仅肯定了法院的工作,也对“两院”新的一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坚持一个根本 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司法工作的最大优势和根本政治保证。过去的一年,“两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审判和检察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司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此,代表们给予高度评价。

张家胜代表说,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了司法为民的根本立场,贯穿了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服务大局有担当,公平正义守得牢,司法为民有情怀,为加快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平安湖北、助力省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孙兵、罗联峰等代表说,报告既有政治高度、法治力度,也有民生温度,政治性、思想性、法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罗词凤代表说,报告政治站位有高度、担当作为有力度、改革创新有深度、司法为民有温度,是公正、担当、为民的好报告。

王立代表认为报告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强、形势把握准、工作措施实,充分展示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改革发展的突出成效。总的来看,报告坚持政治引领、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大局意识,融入为民情怀。

紧扣一条主线 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法的核心价值是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筑牢这道“防线”,全省“两院”广大干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努力让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20年,法院受理案件944358件,结案877400件;11起案件入选全国法院相关审判领域典型案例。检察机关批捕各类刑事犯罪24936人,起诉54547人;依法从快批捕涉疫相关犯罪176人,起诉329人;批捕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1028人,起诉相关犯罪1372人。

报告中的一件件工作、一个个案例、一组组数据,折射的是新思想的使命担当,汇聚的是新发展的磅礴力量,诠释的是新时代的法治进步,赢得了代表们的普遍认可。邓继涛、邓士雄等代表提出,要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杨文、周红等代表建议“两院”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等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

执行难问题由来已久,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司法公信力和法律的权威。解决执行难问题,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满怀期望。近年来,人民法院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持续开展执行攻坚,引导公众自觉履行裁判义务。全省法院执结案件273405件,执行到位资金851.19亿元。这项工作得到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要注重研究破解执行难问题的具体措施,切实提高执行率和执行到位率。”陶良虎、付绪银、刘文波等代表也为破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陈丰林、姜海华、陈时付、王文成、武星、丁萍等代表则提出,推进解决案件执行难问题,重视解决债务纠纷案件,特别是涉及“老赖”“欠薪”等案件的执行力度。在执行案件中,更加注重整体资产处置,力求被处置资产价值最大化。秦开美、张远梅等代表希望继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有效推动解决执行难。

站稳一个立场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美好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等也提出新期待。“两院”积极作出回应,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全省法院妥善审理涉及土地“三权分置”、扶贫项目开发等纠纷,审结相关案件1864件;妥善处理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纠纷,审理相关案件84547件;落实最严格生态环保制度,审结环境资源案件6038件;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审结公益诉讼305件。全省检察院批捕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1028人,起诉损害商业信誉、强迫交易等妨害市场公平竞争犯罪1372人;对假冒商标、“山寨”产品等侵犯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的犯罪,依法起诉192人;依法起诉非法捕捞、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485人。对于这些工作成绩,代表们纷纷称赞。

黑恶势力是社会的“毒瘤”,黑恶不除,则民不安、国不宁,必须依法坚决予以打击。一年来,全省法院集中力量做好扫黑除恶案件的审判工作,一审审结涉黑恶案件1360件9244人,二审审结605件5941人。全省检察机关倾力投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批捕涉黑恶犯罪633人,起诉3023人。

对“两院”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代表们予以充分肯定。为了更好的打击犯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公正“获得感”,张桂华、刘望清、陈平、龚定荣、姜海华、汪发良、朱慧玲、杨局成、韩旭、游庆洪、刘欢、金战、王明洪、陈迪强等代表建议,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完善长效机制。同时,要更加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网络诈骗、净化网络环境、个人信息保护、基层治理、暴力犯罪、涉众金融犯罪、征地拆迁、高空抛物等案件,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非法占用耕地建房、未成年人犯罪、非法集资、电信诈骗、校园欺凌、非法传销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刘明灯代表还建议,要建立类案同判机制,加强对高频高发类案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类案发生。此外,刘立勇、张尚贵、邓继涛、邓士雄、杨运春、朱晓明、明进华等代表还十分关注公益诉讼,希望“两院”继续做好公益诉讼工作。

用好一个法宝 推动司法改革落实

司法体制改革中很多问题事关全局,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保证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一年来,“两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促进审判、检察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王永高、王兴於等代表建议,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好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蒋星华、武军等代表建议,要找准立案案件办理慢的堵点难点,进行集中攻关,同时,从内部挖潜,研究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具体措施。同时,应总结发布典型案例,为基层法院、检察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指导和参考。柏妍、李纯华等代表提出,完善司法机关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完善法律服务网络。总之,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的权威需要公民维护,公民的权益需要法律保障,要让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为此,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段昌林代表说,要加强地方性法规司法适用工作研究,让地方性法规用起来、活起来。刘学甫代表说,要注重解决司法积案,推动司法公正。江明炎代表说,要依法规范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大对虚假诉讼、刑罚执行的监督力度。李诗信、马国华等代表提出,要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加大对无理闹访、医闹、校闹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和追赃追逃的力度。”张良成、胡弘弘、李叶青、周吉森、闵自珍、熊学敏、代晓曼、张龙、耿喜玲、林丽、韩旭、杨文、周红等代表建议。同时,还提出要注重普法宣传工作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新媒体等,深入基层开展以案说法、现场讲法、典型案例分析等普法教育,加大对基层、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此外,还要普及民法典知识,推进民法典的实施。

强化一个支撑 打造过硬司法队伍

法院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省法院有99个集体和46名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通报表扬。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全省检察机关有168个集体和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但“两院”队伍年轻化、专业化面临困难,司法作风不正、司法不公不廉问题时有发生。可见,提升司法队伍整体素质只有进行时,加强干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夯实审判、检察事业发展基础没有休止符。

代表们高度重视法院、检察院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李长健、汪存锋等代表说,应重视后备法官、检察官的教育培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切实解决基层法院人才短缺问题。杨军、李凯、彭胜坤、徐涤宇、赵立新、候在咏等代表建议,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建立法官、检察官员额动态调配机制、激励保护机制,完善法官、检察官助理制度,关注司法人员身心健康、人身安全和职业保障。万红、李军等代表建议,加大“两院”工作人员跨系统流动。鲍清芬、陈晓林、柯东海等代表建议,加快建立完善法官、检察官惩戒相关制度,加大对司法工作人员的监督。

此外,王立等代表还关心涉外司法问题,认为应重视贸易规则等民商事纠纷,超前培养、储备具有国际商贸、航空物流等专业背景的高素质司法人才。在审议中,来自基层的代表结合基层实际,提出人员、经费、装备等应向基层倾斜,给予基层法院、检察院更多关注。

信息化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司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但也应看到,现实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为此,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刘芳震、万洁瑶、黄勇等代表说,应重视智慧法院和智慧法院建设,协同推进法院、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司法机关数据共享,用好互联网思维解决“案多人少”问题。万洁瑶、伍晓峰、王健、李学武、胡清芬等代表说,应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把人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缓解当前办案力量不足等问题。“建设智慧法院和智慧检务,还应把握好本与末的关系。”周叶中代表强调。总之,信息化与传统司法相结合,作用巨大、未来可期,也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为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保障。 (吴志州)

责任编辑:丁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