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代表委员热议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承东启西 连南接北 辐射全国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1-03-08 09:42   [收藏] [打印] [关闭]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

建立高规格的实施推进机制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由国家有关部门及湘鄂赣三省共同建立高规格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实施推进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压实政策,推进落实。推出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主体功能的核心领域,鼓励湘鄂赣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打造一批核心项目和平台,推动区域内在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区域间核心诉求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万勇——

以基础设施和产业为先导引领一体化发展

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指导,努力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加大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功能定位、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改革开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基础设施和产业为先导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支持区域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多的中央企业总部或第二总部布局在长江中游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黄石市委书记董卫民——

黄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是黄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主动作为、落实落效。一是坚持长江大保护,始终把长江生态保护作为前置性要求和压倒性任务,加快绿色转型,打造最美长江岸线。二是坚持扩大开放,发挥大临港、大临空优势,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城市。三是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四是坚持区域融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我国已进入由东到西、由沿海向内陆发展的新阶段。中部地区目前缺乏特别强有力的增长极,崛起的关键是要做大做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主要动力源。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一体化发展。凝聚合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腹地、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全国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胡仲军——

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省际协同机制

城市群的发展,往往支撑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尤其要重视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要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省际协同机制,就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工作进行协调、沟通和交流,聚集发展的合力。以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基础,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努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科学制定武汉城市圈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武汉市充分发挥资源聚集和辐射作用,促进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特色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文振富——

做好长江中游城市群能源保障工作

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离不开能源保障供给、互联互通。湖北能源在荆州江陵建设了大型煤港和煤炭储配基地。做好长江中游城市群能源保障工作,要共同利用好浩吉铁路的运能和荆州煤港;要强化省域电网的互联互通,做好区域间的电力调度和调剂。建议做好“气化长江”的文章,在长江边建设一批液化天然气(LNG)储存、加注站,打通LNG海进江通道,提高天然气的保障水平。统筹供需两端,开展源网荷储试点,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打造可靠电源支撑厂站、储能设施和坚强电网。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

武汉要发挥引领作用

武汉是长江中游经济要素最集中、人口规模最巨大、战略地位最突出的城市,地理区位优势和科教人才优势明显,工业经济基础雄厚,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无可替代,城市圈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武汉要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中心引领作用、循环节点作用、综合枢纽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国际化金融中心建设,带动并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

强化城市群文化产业协同

共同文化属性不强、产业协同程度不高,是影响和制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关键问题。建议强化顶层制度设计,通过高层级跨区域的制度,保障规划落实、落地、落细;加快构建类同文化,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强化域内群众对“长江中游文化”的认同;狠抓标志性工程,通过城市群沿长江路网建设和强关联产业,强化物理连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王馨 许旷 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