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湖北人大工作概况(2021年3月)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1-03-15 10:41   [收藏] [打印] [关闭]

一、“十三五”以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省上下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深走实,办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就,在爬坡过坎中书写了激越人心的奋斗篇章。截止2020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大台阶,人均超过1万美元。全国文明城市增至10个。全国百强县增至7个。

这是发展质效大提升的五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科技创新成就斐然。“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市场主体增至571万户。长江经济带发展“双十”工程扎实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完成。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显著提升。

这是发展条件大改善的五年。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汉十高铁、天河机场三期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圆满完成。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村村通硬化路。4G网络全覆盖,5G应用推广全国领先。

这是改革开放大突破的五年。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非行政审批全部取消。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1380项便民服务“掌上办”。武汉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湖北自贸区累计新增企业超过6万家。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

这是民生福祉大提高的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58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31.8万户88.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41.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70%以上。社保五项参保人数达到1.1亿人次。“四馆三场两中心”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提高到92.4%。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提高1.5岁,达到78岁。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千年梦想与百年目标交汇,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英雄答卷。

——打赢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性大战。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毅然封城封省,付出巨大牺牲,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牢牢守住了全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涌现出一大批抗疫先进个人和集体,张定宇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盛赞“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伟大抗疫斗争铸就新时代湖北精神新高峰。

——扛住了疫后恢复重振的历史性大考。全力应对百年不遇疫情、严重洪涝灾害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多重冲击,主要经济指标逐月逐季向好。地区生产总值恢复到上年的95%以上。进出口逆势增长8.8%。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545亿斤。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市场主体净增29.4万户,办税市场主体净增22万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52家、境内上市公司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大疫大灾之年,没有发生企业规模性倒闭、职工规模性失业、涉疫涉灾群体规模性上访,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守住了民生和社会稳定底线,高质量发展有了新进展。

——夺取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性成就。5.8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荆楚儿女彻底告别绝对贫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考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政府债务、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尽管受到疫情灾情重创,湖北没有拖全国后腿,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机构情况

1954年8月9日至15日,湖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以此为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省系统建立起来。1980年1月17日,湖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省人大常委会,我省人大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新阶段。

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1月24日在武汉召开。省十三届人大代表732名,现有719名。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65名,现有58人,其中:副主任7人,秘书长1人,委员 50人。全省现有五级人大代表9.3万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14名。

省人民代表大会设法制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等8个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设立法制工作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等4个工作委员会,设有办公厅、研究室等2个综合性正厅级工作机构和信访办1个办事机构。机关现有在职在编干部224人。

三、2020年省人大主要工作情况

在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中心,依法履职尽责,助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为推动疫情防控、疫后重振和省域治理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展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担当作为,书写了彰显根本政治制度独特优势的生动篇章,必将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北发展史上留下厚重一页。一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7次,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18件,批准设区的市、“一州两县”法规17件,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9件,开展4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作出决议决定7件,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67人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力助推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防控举措。依法及时做好重要选举任免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克服交通管控、人员不能集中等困难,创新会议组织方式,先后召开3次常委会会议、4次主任会议、6次党组会议,共审议30项工作议题、出台3件地方性法规、发出4件通知、作出多项重大决定,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落实落细。动员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踊跃参与战斗,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切实加强疫情防控法治保障。紧急启动立法修法快速反应机制,2月11日专门加开常委会会议,作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决定,授权政府根据需要依法采取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确保各项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3月5日,作出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着力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6月中旬,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决定,汇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广泛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全面投身抗疫斗争,在战疫中守初心担使命、当先锋作表率、架桥梁系纽带。有的代表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连续奋战在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最前沿;有的代表夜以继日、坚守一线,全力参与调查摸排、社区封控、生活保障和政策宣传;有的代表千方百计、争分夺秒,紧急组织防护物资生产供应;有的代表召之即来、星夜驰援,投入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医院建设;有的代表利用专长、发挥优势,加强群众心理疏导和情绪抚慰。各位代表胸怀大爱、义行善举,踊跃捐款捐物;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20件省人大代表建议被直接采纳或吸收。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受到国家级表彰43人次、省级表彰66人次。“人民英雄”张定宇,全国人大代表罗杰、阎志,省人大代表熊学敏、邢锦辉、徐必生等,就是其中的突出典型。

(二)全力助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推动复工复产。找准依法履职与服务大局最佳结合点,针对一季度我省经济“断崖式”下跌的严峻形势,由主任会议成员带队,组织开展复工复产等10个方面专题调研。支持、服务在鄂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建言,推动湖北人和湖北产品“走出去”。依法审查批准政府预算调整方案,大幅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作出决议,实行“一次授权、多次发行、一并报备”,支持省政府在新的政府债务限额内提前组织债券发行,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针对疫情带来的就业困难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督促检查,依法促进稳就业保就业。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组织开展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执法检查,深入120多家单位调研,走访代表,听取和审议省“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社会反响强烈,收到良好效果。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多件代表建议实行集中督办,推动解决部分地区工业园区用电贵、用水贵、用气难问题,受惠企业近万家。

推动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开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拨付使用情况调研,监督支持政策早落实、早见效、早受益。发挥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监督平台作用,加大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监督检查,促进项目投产达效。组织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中央一揽子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调研,听取省政府相关部门汇报,提出意见建议,力促政策红利“对冲”疫情影响,把损失降到最低。

推动防范和化解“疫后综合症”。聚焦打好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社会稳定战,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五进五访”,收集意见建议14962件,办理10928件,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促进大疫之后社会大局稳定。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工作的监督,狠抓扶贫专项整改,听取和审议粮食安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报告,支持做好抢险救援、灾民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助力“十三五”圆满收官。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选择若干重要专题开展调研,为这次大会审查批准规划纲要奠定基础。

(三)全力助推省域治理现代化

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突出高质量发展立法,完善生态环保立法,加强民生保障立法,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制定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禁捕决定、学校安全条例、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组织开展4次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集中打包修改20件、废止2件。建立立法联动机制,提高立法整体质量。

大力推进法律法规实施。召开立法与法律法规实施工作会议,健全工作格局,强化法定职责,形成实施合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着力做好“下半篇文章”,推动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认真做好人大执法检查,让法律法规真正“活起来、落下去”。

深化法治湖北建设。听取和审议省政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扫黑除恶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半年工作报告,听取监狱法及我省司法鉴定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促进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审查报送备案规范性文件54件,办理公民审查建议4件,督促纠正3件。

(四)切实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更加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落实“双联”制度,实现联系基层省人大代表全覆盖。组织代表参加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152人次,370人次受邀参加省“两院”有关活动。

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实效。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3件议案、代表提出的788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规程,改进分办交办方式,组织会前阅看服务,建立代表建议及时处理机制,推行即提即办,代表提出建议的数量、质量和办理满意率均实现提升。加强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持续抓好代表培训,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架好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五)进一步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人大工作新境界。全年开展集中学习研讨30次,连续三年举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读书班,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大职能新优势。自觉在省委领导下工作,把省委工作部署体现到人大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之中,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落实“1+1+11”制度安排,积极推进省委确定的立法任务,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城乡社区治理立法调研,尽快补齐治理方面的制度短板,共同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展现人大建设新风貌。省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及时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为人大工作指明方向、注入强大活力。省人大常委会带头落实,各市州迅速行动,全省人大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主要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人大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依法忠实履职,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强化使命担当。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持从政治上做好人大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大局依法履职尽责,在大事要事上担当作为,护航全省经济社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坚持良法善治、务实管用,加强有效法规制度供给。更好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增强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拟制定11件地方性法规。统筹立改废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长江大保护、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个重点开展专项法规清理。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放管服”改革、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生态环保、安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要领域,高质量做好地方立法。探索开展省内省际区域协同立法。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促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牢牢把握人大监督工作的政治定位和法律定位,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抓实五项监督,向发展聚焦、为发展开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打好监督工作组合拳,助推营商环境革命。围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开展视察调研,助推城市互融互促互进。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持续推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加强学校安全、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监督,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全面加强备案审查工作。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保障代表更好发挥作用。做实“双联”工作,加强双向互动交流。做实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更好发挥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作用。建好用好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工作平台和联系载体,推动代表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开展建议办理专项视察和满意度测评,强化承诺解决事项跟踪督办,组织优秀代表建议评选,切实做到“说了有回音、提了有效果”。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推动我省人大工作走在前列。进一步密切同市县人大的联系,依法做好全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指导工作,共同推动全省人大系统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落实党委安排部署、创造性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等方面争创一流,拓展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推动我省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