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五五法则”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9-09 09:48   [收藏] [打印] [关闭]

9月7日,区人大常委会到朱集镇雷庄村辣椒种植加工基地调研

2022年,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通过“议事汇”“联络汇”“监督汇”“民主汇”“民生汇”推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助力全区社会治理,共筑幸福美好家园,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襄州实践。

议事汇:决策共谋察民情

人大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襄州区人大以“听听选民说说话,为民办成一件事”为主题,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决、重点工作决策、代表建议办理督办等,组织人大代表、选民和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把人民群众的“好声音”“金点子”转化为科学决策、正确决策、依法决策的成果,真正做到决策共谋。

一是召开协商会,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了帮助朱集镇雷庄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优势产业,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镇人大在组织代表实地查看村里辣椒产业、蘑菇种植、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情况后,围绕“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开展了人大协商。经过人大代表、雷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的充分协商,目前,雷庄村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了大球盖菇种植项目、辣椒种植加工基地,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拓宽了周边群众增收渠道,带动了当地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有力的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召开圆桌会,助力社区治理提档升级。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区人大常委会到张湾街道办事处红星社区、汉津社区和张湾社区开展调研,详细了解社区大党委建设、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等情况后,组织人大代表、社区党组织书记、“双报到”党支部书记、居民代表及公安、综合执法、物业等各方工作人员,召开了“共建幸福社区”圆桌会,大家收集民意、积极响应、共商对策。截至目前,成功调解家庭暴力、劳资纠纷等矛盾15起,辖区内夜间重点场所巡查已成为常态,构筑起社会治安联防联控;已打造门球场1个、增添兵兵球台7个,休闲长凳3张,满足了居民的健身娱乐需要,为“共建幸福社区”添砖加瓦。

三是召开板凳会,助力人居环境改善。为了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带领部分人大代表,召集黄集镇、村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在姚刘村村民刘军志家召开了一次“板凳会”。通过与人大代表、驻村党员干部和村民面对面协商交流,对绿化管护、人居环境整治薄弱环节进行了梳理,推动问题解决。现在的黄集镇,植树造林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开展卫生评选和奖励惩戒,营造了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乡村"颜值" 进一步提升。

一场场“协商会”“圆桌会”“板凳会”,既拉近了人大代表跟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共同参与治理的责任意识,也充分发挥了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作用,真正做到“决策共谋”让群众说出来。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专题座谈近30次,参加座谈的人大代表90多人次、选民代表120多人,协商解决问题45个。

8月31日,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在肖湾街道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会

联络汇:发展共建聚民智

襄州区人大强化“五个联系”举措,通过建立健全功能型党支部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代表、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五级代表上下联系等五个体系,着力从党的建设、社区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变“你和我”为“我们”、变“靠政府”为“靠大家”,架起代表选民连心桥,真正实现发展共建。

一是注重党建引领,奠定共建基础。突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功能型党支部+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组”为载体,把党支部建在活动组上,把党小组建在联络站上,通过强化支部委员、党小组长与其他党员代表之间的联系,突出党员代表与非党员代表之间的联系,让全区1535名各级人大代表在23个功能型党支部、85个党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履职活动,实现了有代表的地方就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地方就有代表联系。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以人大代表身份在五级人大代表浩然联络站,了解到育红社区选民反映的财源路两旁树木修剪不及时,对停放车辆和行人造成安全隐患问题,当即联系有关部门落实到位,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赢得群众普遍赞誉。

二是建好代表联络站,搭建共建平台。襄州区人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将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作为代表闭会期间与选民联络、推动家园共建的新平台。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在城区、镇(街)统筹建设标准化代表联络站66个,将1535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每月10日、20日在联络站面对面接待选民,倾听选民心声,收集社情民意,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张湾街道依托联络站,收集选民反映的问题,协调解决了七巧巷路灯安装、麻茶小区电动车棚修建、铁四院社区清风园下水管网改造、朱庄社区道路扩宽、西湾路商户开通出行路等问题,社区居民的生活更便利了。

三是人大代表进村入企,畅通共建渠道。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人大代表主动进村入企,发现发展共建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共同解决。在黄集镇前进街社区,人大代表详细了解社区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襄阳市贵莲针织有限公司、高翔箱包加工销售、陶安新服装加工等3家小型企业生产车间,听取企业经营效益、产品销售、发展现状和带动周边居民就业情况,询问了解企业当前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和需要支持解决的事项,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在峪山镇泉水村,人大代表发现个别农户因地势较高,村民生活用水水压不足,用水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后当即协调督办,相关部门迅速对几户农户家中接装了增压泵,水压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监督汇:建设共管解民忧

襄州区人大认真发挥监督职能,通过代表约见、代表视察和代表建议督办三个途径,推行“代表群众选、项目代表定、建设群众帮、建后大家管”工作法,强化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增强群众共管的自主性、自觉性。

一是开展代表约见,促进美好环境共管。出台《代表约见国家机关人员暂行办法》,开展“面对面答复,背靠背评议”活动,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更好解决。2022年先后开展代表约见7次,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如针对调研中群众普遍反映的辖区一家养殖企业污水溢出造成堰塘、农田、水库污染的问题,区人大围绕“整改养殖市场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主题,开展了代表约见活动。通过约见,警醒了各主体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各项环保管理责任制度得到修订完善,堰塘污水基本抽干,堰底污泥正在开展清理,整改落实初见成效。

二是开展代表视察,促进安全保障共管。为了强化学生及家长防溺水意识,使学生平安度过暑假,黄集镇人大围绕“严防学生溺水,保障生命安全”开展代表视察活动并向政府提出“组建防溺水巡逻队,加强入户流动宣传,增设救援物资,安装安全防护栏,包村包户常态化巡河”等意见建议,得到镇政府的及时采纳和落实,干部与学生和家长一起行动,合力构建了防溺水“安全网”。区直教科文卫(社会)代表组发挥自身特长,深入古驿镇吕镇村襄州四中学生家中,开展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家访活动,了解家长和孩子在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呵护学生健康、安全、快乐学习生活。

三是督办代表建议,促进民生保障共管。襄州区人大把办理意见建议作为检验代表为民办实事成效的尺子,创新了五种办理方式,即开设“专栏”亮办、党政主要领导领办、联合“职能”督办、代表选民联办、部门社区共办,推动意见建议落实落地。在肖湾街道办事处潘台社区,代表们收集到居民反映社区城中村污水无处排放、长期累积、形成黑臭水体,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的问题后,经过调研提出建设配套雨污管网解决黑臭水体问题的建议。为了尽快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区人大把代表建议交办函、检察建议书、媒体跟踪问效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促成该项目纳入今年全区城建项目计划,目前项目已正式开工,黑臭水体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小区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民主汇:效果共评听民声

襄州区人大将群众“答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最终目标,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工作评价体系,把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成效交给群众去评价。

听!村干部这么说——

“垃圾桶来得真及时啊!有了垃圾桶,大家的生活垃圾就不会乱扔。老百姓们一起参与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就能养成自主打扫的好习惯。”伙牌镇张伙村书记韩晓华开心地说。

原来,区人大机关党组会同乡村振兴工作队,将伙牌镇张伙村作为重点联系服务对象,在6月的一次走访调研中,得知“村里垃圾桶短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等问题后,立即协调解决了垃圾桶短缺的难题,为张伙村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人大代表真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啊!短短一个月就为村里安装了80余盏路灯,到了晚上,路灯全都亮起来了,整个村子亮堂堂、明晃晃的。村民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跳广场舞也方便了。”峪山镇朱洼村书记崔华勇说。

原来,村民们反映,位置偏僻的朱洼村,入村的沥青路于2021年底已修好,但由于路旁没有路灯且路周边都是农田,晚上出门很不方便,文化广场也无法使用。区人大代表张昌明调研了解情况后,立即提出安装路灯的建议。经过人大的督办,如今,朱洼村庄路灯亮了,村子亮了,老百姓的心也亮了。

听!群众这么说——

“之前,只要一下雨整个小区就变成一片‘汪洋大海’,环境脏乱不说还严重影响出行。感谢人大的帮助,给我们排水管网彻底整治疏通修复,现在出行也方便了,人住着也舒心了。”这是张湾街道铁四院社区清风园小区居民魏大爷的肺腑之言。铁四院社区清风园是铁路单位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随着小区下水管线的老化,路面溢水、积水现象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曾经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张湾街道人大收到小区居民强烈的反映并了解情况后,迅速与区国资局、铁四院社区开展协商,拟定排水管网修复疏通方案。切割挖掘、疏通排污、铺波轮管、道路硬化……,这个居民心中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我们在机车社区终于有了归属了,感谢人大代表为我们解决了心头大患。”这是肖湾街道机车社区55户拆迁居民向区人大代表孙学辉表达感谢。机车社区位于襄阳东郊,8年前因市政建设需拆辖区内55户房屋,由于种种原因,居民还建房建好长期未还建。孙学辉在走访联系群众时得知这一情况,通过座谈、入户的形式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了解居民诉求,安抚居民情绪并积极向肖湾街道人大反映情况。在市人大、区人大、肖湾街道的共同努力下,有关单位已于7月10日发出每户还建后应补的面积公告,待居民补清款项即可拿钥匙。回家指日可待,55户居民欢呼雀跃。

民生汇:成果共享暖民心

襄州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群众通过协商议事、沟通反映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在持续改善的建设红利中感受到安居、安心、安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居——人居环境有颜值

村道硬化刷黑了,村庄沿路的杂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随风摇曳的小雏菊,一幕幕南大雁景观呈现在眼前……这是位于伙牌镇的周家村、尹张村,它们是如今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殊不知,曾经的周家村和尹张村村道是坑坑洼洼的泥路,两侧杂草丛生……伙牌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终于迎来了人居环境共享的良好局面。

古驿镇针对弱电线路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现象,镇人大办协调城建办、供电所、派出所、四大运营商等单位带领干部群众一起行动,开展弱电线路专项整治,如今,空中“蜘蛛网”彻底消失,一根线杆拉设网线使得全镇的线路更加规范、有序、整洁、美观。

安心——抗旱保苗有希望

襄州区人大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投身抗旱一线,走田间、访旱情、作指导、做表率,带动四级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多措并举解决村民用水用电难题。峪山镇80多名人大代表下沉村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发动志愿者、老党员、群众等300余人日夜清淤清阻,挖沟引水,架设水泵,保障农民农田用水。响井村,通过抽引熊河西干渠进行灌溉,解决了坝北近400亩良田的“燃眉之急”;大坡村,投工投劳开展清淤畅渠行动,群众一呼即应,共疏通3条渠道,总长29.7公里,基本保障了全村500亩稻田、800亩特色水果基地的灌溉用水;蒋岗村,协调了一台洒水车为农作物送来了“及时雨”;樊岗村,借助已废弃自来水管道,通过30kw大功率水泵从南湖抽水入塘引流灌溉,并架设多台水泵分段提水,解决了两千余亩农田灌溉问题。

如今,随着酷夏进入尾声,高温天气逐渐退却,初秋农作物抢收抢种又到了关键期,襄州区、镇两级人大主动作为,组织代表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协助群众开展农产品秋收秋种工作,共同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

安全——社会治安有保障

峪山镇樊岗村毗邻东津新区,人口多,外来人员进出频繁,是曾经出了名的‘烂仔村’,吸毒、偷窃等违法现象较为突出。年初,村民李明向人大代表李敏反映并提出了在村里设立警务室以改善治安环境的期望。在代表的积极建议下,经过镇委、镇人大及相关部门的多方努力,筹措资金60万元,樊岗村警务室于今年7月正式落户。

随着警务室民警每日不定时的巡逻和上门入户排查,樊岗村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案件大幅降低。村支部书记罗正清说:“我做梦也没想到村里真的会建一个警务室,每天看到警察在村内巡逻,我们住得也安心了。”(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海晶、马永锋)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