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黄冈市人大代表陈文: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百姓中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9-23 15:20   [收藏] [打印] [关闭]

看他的相貌,憨厚中透着沧桑,普通得再普通不过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人,却带着一颗赤子之心,积极回报桑梓,解忧带富众乡亲,为家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他就是黄冈市人大代表,湖北骏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 

穷人的孩子比别人想得多

浠水汪岗镇陈庙河村,位于巴水河的上游,河、港、汊交错,在陈文记忆里一年四季有摸不完的鱼,是儿时的快乐,也是儿时生活上最大的艰难。住在水袋子旁,每年都会被水淹,一发洪水,到处都被水灌得满满的,稻田里的庄稼被水泡久了没收成,河堤决口了整个稻田被河沙湮没是常有的事。靠天吃饭艰难的生活,根本养不活一家人,半大小子正是长个的时候,却常年饿着肚子,在同龄人里陈文的个头显得瘦小很多。儿时的陈文一直有两个疑问,怎样才能让稻田的庄稼能够养活人,怎样才能让大家生活好起来。

18岁那年,陈文应征入伍了,和所有贫家子弟一样,吃苦耐劳是他最大优势。在部队里陈文刻苦学习各种技术,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集团军授予“红旗车驾驶员”、“优秀士官”称号、“优秀保障人员”等荣誉,还连续两次荣立三等功,真正从一名懵懂的乡间少年成长为一名坚毅的志愿军战士。虽然走出了那个穷苦的地方,但儿时辛酸记忆一直难以忘怀,探亲时乡亲们辛苦劳作的场景总在眼前萦绕,在部队里的五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老家的父老乡亲,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那两个问题。

因为有牵挂,才选择回乡创业

2014年陈文从部队复员,原本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他却毅然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只因他心中始终有份牵挂,放不下贫困的父老乡亲。

回来后,陈文通过走访调查,市场调研,决定成立畅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农业种植和水产品养殖的路子,以机械化种田、科学技术来种养水产品,并带动周边群众入股参与集体致富。说干就干,2014年下半年,他注册了湖北骏旗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种养。

创业之初非常艰难,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家里人不理解,村里人笑话,有发小觉得陈文当了十几年的兵,最后还是回来刨土疙瘩、捉鱼摸瞎,真是不值得。然而多年的从伍生涯,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他坚信回到家乡一定能够有一番作为,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忍受住各种非议,克服各种难以想象得困难。

2014年,他正式成立了小龙虾协会,并担任浠水县小龙虾协会副会长。他利用陈庙河流域靠近水源地的优势,将100多亩低产田改造成龙虾养殖场,开展龙虾养殖和水稻种植,达到粮食、龙虾实现双丰收。

在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浠水,开展龙虾养殖和水稻种植,是一种新的尝试。如何克服丘陵地形的不利优势?如何保证粮食的品质和产量?这是摆在养殖户面前的首要难题。为了找出一套科学的、因地制宜的养殖模式,陈文多次带领养殖大户开展各类养殖技术的学习,在浠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实践,终于找出了适合当地虾农的养殖模式。这一因地制宜的模式,叫虾稻连作。

“如果单纯种水稻, 一亩地可以搞1200块钱左右,如果搞稻虾混养的话,小龙虾就是纯赚。一亩地可以养出200斤小龙虾,除去虾苗、饵料的开支,一亩地有接近2500元左右的收入。”陈文跟合作社的养殖户介绍。

在陈文的带动下,周围的农户都搞起了虾稻连作,现全镇养虾面积达30亩以上的有10多户,有效推动了汪岗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带领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

2021年底,陈文又开始试水“稻虾憨”模式。“稻虾憨”模式可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三收,即一块田既可以种植,也可以养殖,实现稻、虾、中华沙塘鳢三收。目前已经在武汉水科所的技术指导下,建起了沙塘鳢繁育中心。通过这一模式,虾亩均产可达125-150公斤,中华沙塘鳢的亩产约20公斤,与原来的稻虾鱼综合种养模式比起来,亩均增收超千元。

当了人大代表,就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陈文认为自己是个老百姓,回乡创业是为了带领大家富起来,让大家生活好起来。始终把自己养殖产业与贫困户脱贫、乡亲们致富紧紧联系在一起,自己富起来了要带动乡亲们富起来,自己亏了也不能让乡亲们亏。

陈文的水稻品牌名就叫陈庙河,陈文希望着,用“陈庙河”牌农产品走向全国的形式,让自己的家乡陈庙河,也能走向全国,让陈庙河的父老乡亲,能够享受到产业发展的利多。

在被选举为黄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这种感情越来越强烈,逐渐成为一种责任感,他创建了骏旗农业人大代表联系点,提醒自己要以最真诚的态度群听基层民声,要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基层民意,要以最有效的办法带领群众致富。陈文积极探索扶贫助农新模式,提出了“返租倒包”、“分包管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针对贫困户的“返租倒包”制,贫困户先期不用投资一分钱,虾稻田租金、虾种苗、饲料、稻种、种养技术等一切支出都由公司统一提供,稻、虾成熟统一收购时再进行扣除,扶贫户没有任何经济压力和风险。

如果说,“返租倒包”是乡亲们的定心丸,那么“分包管理”就是乡亲们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分包管理”制,以80亩至100亩虾稻田为标准分包给村民管理,公司每月支付3200元至4200元的工资报酬,然后每亩以产虾200斤、水稻1200斤为基准,超出部分按公司40%,管理人60%进行分成。

村民陈新亮告诉记者:“工资是4200一个月,产稻谷超过1200斤就四六分成,小龙虾超过200斤就四六分成,正常情况下每年收入有十来万。”

自陈文回乡创业至今,已流转土地8700亩,其中,发展稻虾综合种养5400亩,带动汪岗镇73户村民从事稻虾种养11000亩,131户贫困户从中受益。(通讯员 徐锐  夏五一)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