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王润涛:下绣花功夫 写锦绣文章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1-12 17:49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管主办的《秘书工作》2022年第12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王润涛同志的《下绣花功夫 写锦绣文章》一文,现予以转发。

文稿写的是思想、把握的是规律、预见的是方向、体现的是责任。提高文稿服务水平,要练就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硬功夫。

机关文稿起草是以文辅政的重要形式,也是政务工作的基本内容。“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篇成功的文稿背后都凝结着汗水和心血,都隐藏着诀窍和规律。我从事文稿服务近三十年,深深感到只有练就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硬功夫,才能写出锦绣文章。

提高站位

意高文自胜。起草文稿,必须有高度、有深度,既要“关起门来当领导”,又要“开窗放入大江来”;既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又要“站在田埂上找感觉”,不能“桌子底下放风筝——起势太低”。起势高,视野才能开阔,思路才能活跃,看问题才能全面。

要突出政治站位。机关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治之中有业务、业务之中见政治。文稿起草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否则就会发生偏差,甚至出现错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起草的每一篇文稿既要体现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上接“天线”,又要努力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创造,做到下接“地气”。比如,我们起草的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决定等,就是“党言党语”“法言法语”“民言民语”的很好结合。

要把握领导风格。机关文稿不同于文艺创作,要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既“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又“想领导之未想,谋领导之未谋”,做到准确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文稿起草者不仅要完成好领导交办的事,而且要能参善谋,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帮助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在把握领导意图方面,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落叶知秋、闻风识雨。

要培养用户思维。文稿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这个“用户”就是文件的阅读者、讲话稿的听众。文稿起草要有针对性,要把握受众特点、了解受众期待、引起受众共鸣,切忌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甚至说别人听不懂的话。无论是起草领导讲话稿还是制发文件,只有让人理解、认同,才能更好地得到执行,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修炼心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东汉刘祯的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书,回回目纷乱”来形容机关从事文稿工作的人员埋头文稿、忘记用饭、不知早晚、头昏眼花的状况。文稿服务是一个苦差事、辛苦活,“欲修其文,先修其心”,文稿水平高低最终取决于个人思想境界。在心性修炼上要做到“三不”。

不畏难,勇于突破自我。日常工作中,大家普遍感到文稿服务工作不易。其实,从事文稿起草的门槛并不高,它不像开展重大科研项目那样高不可攀,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即可胜任。关键是要躬身入局,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把握文稿起草规律增强自信心,通过不断积累提升写作能力,从而使工作变得轻松、身心变得轻灵,工作效率成倍增长。

不急躁,下足“绣花功夫”。“绣花”是个精细活,考验的是耐心,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烦不得也急不得。文稿起草考验“坐功”,办公室每天事务繁忙,如果非得等到夜深人静才能提笔写下去,可能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文稿写作者应主动涵养静气,让自己坐得住,能够沉浸到写作状态中。在突击重点文稿时,可以暂时关闭通信工具,创造条件“自我隔离”,让自己静下来琢磨攻关。

不敷衍,倡导工匠精神。从事文稿服务,要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工作中用心了没有、努力了没有,反映到工作成果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疏忽与马虎,马上就能反映到纸面上。有的文稿仅一页内就出现多处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情况,实属不该。文稿工作者要增强精品意识和工匠精神,敢于与优者对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力求精益求精。

法有所宗

水无定形,文无定法。文章的写法各不相同,好文章的标准更是见仁见智。文章之道,“于无定法中有定法,于有定法中无定法”。文稿工作有“四怕”:一怕不与时俱进,缺乏创新;二怕不贴近工作,脱离实际;三怕不引领发展,没有抓手;四怕不顾及个性,不对胃口。这“四怕”是“负面清单”,从正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短、实、新”。

短——简练、干净。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写长稿子不是本事,写短文章才见功夫,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惜墨如金,要言不烦”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如何写短?一是合并同类项;二是减少层次;三是删掉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勤标点,多分段,多用短句子、短段落,文章才会显得干净利落。同时,文稿不要面面俱到,要有重点,抓具体问题。当然,长与短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会议讲15分钟,有时显得长了,有时则又感觉短了。所以,确定讲话稿的长短,须看场合、看用途,结合实际来把握分寸和火候。

实——平实、务实。这里讲的“实”,指的是内容充实之实、文风朴实之实。一般而言,好的文稿有个评判标准:专家看了不觉得浅,老百姓看了不觉得深,基层干部看了可付诸实施。如何做实?一是内容上尽量写实,少写一些看上去很重要,其实写不写无所谓、说了等于没说的话,多从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具体数据等方面着墨,把工作写具体、写生动,让文稿有血有肉、更加丰满;二是文风上尽量追求朴实无华,少谈一些“高大上”的话,多讲一些大众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注重学风和文风的健朗质朴、经世致用、清新活泼,最好能一语中的。

新——新颖、出彩。如果一份文件,一篇讲话稿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也就谈不上有何意义,如何创新?一是有新意。我们并不主张为新而新,而要将新意建立在思想出新之上,也就是要有新思想、新观点,能给人以启发和启迪。二是有文采。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是基于事实之上的文采,是为了方便记忆、方便听者抓落实的文字上的创新,而非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文稿要观点出新出彩、结构出新出彩、语言出新出彩,眼光独到讲新话,棋高一着生火花,道出那些“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持守“勤悟”

有人把写新闻稿的技巧概括为“深入、深耕、深刻”。机关文稿服务也一样,深入、深耕就是要“勤”,深刻就是要“悟”。

首先要勤。一勤天下无难事。从事文稿服务工作,要做到嘴勤、脑勤、手勤、腿勤,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合一,可称为“写作力”。勤,就要多读书、多积累,善于博学厚积,建立自己丰盈的知识“仓库”。管理学中有条“一万小时定律”——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练习。用我们现在的工作时间去换算,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不断积累和学习,才能“出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越难啃的骨头营养越好,多写几个大稿子、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一定会有大的长进。所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过的事,都会在日后的文稿中呈现出来。

其次要悟。苦熬不如苦干,蛮干不如巧干。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文稿写作精进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出奇制胜的技巧,而在于参透写作的本质、规律。我理解,文稿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是对事物认识的结果,或者说是对事物认识的文字反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稿写作者要时刻保持研究的状态、思考的状态、开放的状态,做到研究人、研究事、研究文。只有把这三者都研究透,写出来的文稿才能有情有景有滋味、见人见事见精神。

(作者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