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鄂湘赣三省代表团联动,协同提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3-03-11 10:12   [收藏] [打印] [关闭]

“长江中游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创新高地、制造高地、产业高地,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整合各项优势资源,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闫大鹏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湖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向大会提交《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长江中游经济区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此次,三省代表团联动,协同提出该建议。

长江中游经济区,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位于我国四个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可辐射周边9省市,有超过16万亿元巨大消费市场,占全国40%以上。

此外,长江中游经济区是我国科教资源的重要集聚区和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湖北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湖南长沙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江西有色金属产业稳居全国前列。同时,长江中游经济区作为全国战略腹地、发展要地,长江流经三省里程占干线长度近40%,是全国重要生态绿色屏障,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

代表们认为,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更好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有利于更好发挥巨大市场优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腹地;有利于更好发挥科教产业优势,打造若干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出重要贡献;有利于发挥物流枢纽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产业备份基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守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

“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将加快推动我国构建以创新驱动、内需驱动的国内大循环,同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新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军说。

从人文地理和历史发展上看,长江中游经济区形成了“一江、两湖、三平原”的自然地理格局,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单元,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长江中游三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方面紧密合作、同向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2021年9月,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达成了《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推进机制。三省在铁路、公路、过江通道、水利、能源、新基建等领域积极开展对接与合作,以武汉、岳阳、长沙、南昌、九江为节点的“五边形”经济联系格局逐步成型,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和转移接续政策参与城市扩展至20个,12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省会城市跨市通办。

从五大经济区近十年发展情况看,长江中游经济区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3.24%,与长三角地区增速相当,高于粤港澳、京津冀,仅次于成渝经济区,是五大经济区中增长较快的重要动力源。“长江中游经济区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形成五大主要经济区优势互补、联动合作、融合发展、更加稳固的‘钻石型’发展格局。”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春山说。

基于现实基础及深远意义,代表们建议,国家发改委在中部地区加快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