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城区:坚持“三问于民”助力共同缔造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4-18 16:23   [收藏] [打印] [关闭]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襄阳市襄城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落实落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缔造“五共”要求,推动该区卧龙镇垱铧村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问需于民,共议共谋发展蓝图。

一是深入走访察民情。襄城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组联合村“两委”成员、村湾理事会、党员群众代表和该村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开展座谈走访、入户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共同找准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共收集村民意见建议6类83条。

二是广泛征求聚民意。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协助村“两委”形成试点工作方案初稿,再经过多次入户走访、召开村民夜话会、板凳会等形式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最终经垱铧村四组户主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制定《卧龙镇垱铧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方案》,确定5大类11项工作任务,明晰建设思路、重点任务和时序安排。

三是搭建平台听民声。指导村“两委”建立“村民集中议事日”制度,每月第一周周六定期召开集中议事会议,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怎么想”和“村里怎么做”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大家为村里的发展把脉献计、出谋划策,营造共同办好自家事、打造发展共同体的氛围。

坚持问计于民,共建共管美好家园

一是紧紧依靠群众破解资源难题。根据群众打造村民文化广场(同心园)的建议,改建村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村民活动室,得到群众积极回应,村民主动投资投劳,参与共同缔造活动。该村原妇女主任刘道莲无偿提供自家160平米的闲置房屋用于村民活动室建设,该村村民宋万龙无偿提供800平米的自家堰塘用于打造村民文化广场(同心园)。其他村民,有的捐出自家的石滚、石磨盘等农具农物,有的采集挖掘野生麦冬,用于村庄绿化和乡村文化打造。村里“能人”自发组织施工队伍,义务承建池塘驳岸、沟渠清理、路灯转迁等简单公共工程项目。截至目前村民主动投工投劳200多人次,协助村两委清理村内5条沟渠3公里,修缮池塘驳岸300多米,加装转迁路灯40余盏,大力优化村庄人居环境。

二是尊重群众意愿破解建设难题。根据村民家庭实际情况,划分为标杆户、小康户、幸福户三个层次,协助村“两委”逐户走访沟通,尊重户主意见,一户一策形成改造提升方案,推动每户群众家庭提档升级。其中,对有实力有意愿的标杆户,打造村庄人文景观点;对大多数的小康户,因户因地制宜开展改造,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对条件较差的幸福户,突出整洁干净要求,尤其做到鸡归笼、猪进圈、狗入舍,并适当给予资金物资支持。截至目前,根据村民志愿和实际条件,建成村民书屋1家、乡风民俗点3个,修缮房屋21栋,村容村貌实现了整体提升。

三是依靠群众力量破解管理难题。根据群众意见和垱铧村实际,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小组、产业发展合作小组、村庄规划建设小组、村规民约维护小组、治安矛盾调解小组、村务组务监督小组等六个自治小组,由群众民主推荐党员或乡贤能人担任各组组长、副组长,共商制定村规民约,形成保障村民参与、相互监督与约束的自治规范。同时,引导、动员村民从最容易参与的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环境卫生整治等小事做起,发动群众开展“扫帚”行动、“四边四化”活动,做到“扫干净、摆整齐、拆顺畅、保常态”,维护房前屋后、主次干道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全面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坚持问效于民,共评共享幸福生活

一是村事民评。结合“集中议事日”,定期对村民意见清单落实情况、重大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开展民主评议,干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村民说了算。对评议结果不满意的事项,由村支部书记亲自负责整改落实,并在下次“集中议事日”再次接受评议。其中,去年因疫情和天气等原因导致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建设滞后,该村“两委”先后两次在“集中议事日”上未通过村民评议,有效激励村“两委”工作的开展。

二是民事互评。制定《环境卫生评比办法》,明确评比内容与细则,每月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村民自我检查、自评自选,促使村民照着学、比着做,激活群众争上游心态。每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鼓励村民见贤思齐,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三是成果共享。当前垱铧村共同缔造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村庄更加整洁、路灯布局更加合理、池塘驳岸全面修缮,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同心园)、村民活动室已全部建设竣工。同时,根据村民的智慧和意见,襄城区人大常委会正指导该村利用垱铧村水土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的有利条件,努力打造产业兴旺新垱铧。计划在现有兰花产业、水产养殖产业的基础上,筹建兰花种植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垂钓合作社,促进村民增收;大力招商引资引智,发展农业大棚生产和观赏农业,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民宿、农家乐产业,实现农旅融合,努力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通讯员:嘉波 史祎)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