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科学运用“五化”手段 提升后专题询问刚性效率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5-23 17:06   [收藏] [打印] [关闭]

继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也相继出台了专题询问办法等相关法规,因地制宜、积极认真且富有成效地推动专题询问工作向纵深发展。实践证明,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能够娴熟地掌握和运用专题询问的程序与技巧,而且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好方法;不仅为推动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进一步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机制体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探索出了具有鲜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民主与法治建设路径。

然而,从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实践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少数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专题询问针对性不够强,互动性不够紧密等等,特别是在进入后专题询问阶段,如何再深入、持续扩大专题询问实效等方面,仍然存在“虎头蛇尾”、“一问了之”、“刚性不足”现象;相关法律法规对后专题询问如何深入展开,则语焉不详,缺乏可操作性;扎实开展后专题询问跟踪监督显得“有气无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人大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不仅要从法律法规层面,而且也要从实际操作中加以改进,切实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时效性和刚性约束力。

因此,笔者建议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运用“五化”手段,切实抓好后专题询问的跟踪监督工作,提升后专题询问刚性效果。具体地讲:

一、深化后专题询问跟踪监督的认识

专题询问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必须“以问题为导向”, 深入走访调研,全方位地搜集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信息,掌握全面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从中遴选和确定专题询问主题,科学精准地制定专题询问方案,与询问对象反复交流沟通后,补充修改完善专题询问方案,再付诸组织实施。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确保实效。

怎么落实解决询问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当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基本上是难啃的“骨头”,但又是老百姓最急盼解决的问题。这“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来说,无疑是对其政治素养、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严峻考量!

从总体上来看,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是辩证统一的,其目标也是高度一致的——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因此,被监督者要主动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积极作为,恪守执政为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政理念;监督者也要放下身段,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督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树立寓支持、服务于监督之中的监督理念。只要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相向而行,相互理解与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不可相互掣肘,打通“最后一公里”则会水到渠成。

二、细化后专题询问法规制度条文

要增强后专题询问的刚性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就必须进一步细化后专题询问法规制度条文。纵观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专题询问工作的相关规定,都对如何开展专题询问的程序和方式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然而,对后专题询问如何深入展开,特别是对那些一时半会儿还解决不了,或解决了又出现反弹的问题,则语焉不详,或只有原则性要求,可操作性不够强。

这类问题虽说在总体上占比很少,但如果不穷追不舍,彻底解决,则可能会出现“行百步者半九十”的后果。这是个“黑洞”,或“黑票”,即不信任票。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内心存在着心理“黑洞”,轻则造成漫长的痛苦,重则会扼杀鲜活的生命。了解和正视心理“黑洞”,对执政者而言尤为重要。消极的心理“黑洞”有些是显性(特征明显)的,有些则是隐形(具有潜伏性)的,而这些影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黑洞”,都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人大形象和“一府一委两院”执行力的认同感,就会出现心理“黑洞”。长此以往,这种心理“黑洞”现象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进一步细化后专题询问的相关法规制度条文,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在增强刚性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为加大解决后专题询问“最后一公里”的力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强化后专题询问组织领导

可考虑成立后专题询问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分管的副主任担任组长,人大机关相关专(工)委主要负责人、“一府一委两院”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等组成整改工作专班。

要进一步深入走访调研,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后专题询问《遗留问题整改意见书》,明确整改具体事项,确定整改目标任务,要事权明晰,分工负责,任务到人,分段实施。

要充分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群策群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否则,就会出现“三家四靠糟了糕”的现象。

要定期听取和审议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进一步督促推进整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走深、走实,不打通“最后一公里”,专班不散,工作力度不减。

要主动及时地向同级党委汇报,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向“最后一公里”发起“总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硬化后专题询问考核措施

要在跟踪监督的基础上建立考核机制。后专题询问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要全面负责对后专题询问相关部门和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采取实地考察、执法检查、召开座谈会、抽样检查等方式进行,推动后专题询问监督工作落实见效。

要制定后专题询问考核标准、内容和实施细则。相关职能部门要表明态度,承诺兑现解决的措施和时限,明确责任目标,逐个跟踪落实考核。

要将后专题询问考核成果纳入相关责任人晋升、晋级的衡量标准之一。根据“一府一委两院”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在后专题询问中所担负的责任大小、权责轻重、考核优劣,实事求是地权衡相关部门年终绩效考核档次和主要负责人的晋升、晋级,或转岗、或降级。

五、转化后专题询问成果运用

组织开展专题询问或后专题询问不可能一蹴而就,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且耗时较长。如遇特别难啃的“骨头”,要想取得理想的实实在在的效果,那花费的人力物力精力则会更大、耗时会更长。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要十分重视专题询问、特别是后专题询问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效应。

要认真总结后专题询问成功的经验,吸取教训,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方法,提高问询质量,扩大问询效果,少走或不走弯路。

要加大后专题询问的宣传工作力度,包括制作电视专题片,同时运用市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吸引广大民众关注、关心和参与后专题询问全过程,争取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好酒也要勤吆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督促相关部门对后专题询问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善作善成,善始善终,进一步彰显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的担当、作为和威信,进一步塑造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的良好形象。(武汉市江夏区地方人大工作研究会会长 杨家堤)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