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宜昌:做好民族地区“土特产” 念好乡村振兴“致富经”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7-23 17:15   [收藏] [打印] [关闭]

宜昌市民族地区是集老、少、山、穷于一体的特殊地域,曾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经过多年攻坚克难不懈奋斗,纷纷脱贫摘帽,开启振兴之路。在宜昌市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模范实践地的背景下,全市民族地区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立足绿色生态本底和特色优势,念好群众致富经,充分发掘大山里的特色富民产业,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棵草”种成“摇钱树”

天麻称为神草,被列入药中上品,可药食兼用,开发应用潜力巨大。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地面积318万亩,有35°坡度以下林地面积161万多亩、25°坡度以下林地面积64万多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3%,非常适宜天麻种植。截至2022年底,五峰全县天麻种植面积逾5800亩,干货产量达到4300吨,农业产值突破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宜昌市人大代表、五峰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文牧带队在五峰牛庄乡、五峰镇中药材交易市场调研座谈时,很多农民反映,希望从节本降耗的技术层面解决天麻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将天麻产业培育成为支持山区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为回应山区群众的需求,五峰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综合考虑代表的专业特长、地域属性等因素,从全县325名人大代表中挑选出20名人大代表,成立了由县人常委会主任文牧领衔的特色产业代表小组,由人大代表先行先试,助推天麻的产业研究发展。

在自治县人大的积极推动下,县人大代表、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主任王业红积极走访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多名专家,从天麻种质资源保护、良种(良菌)选育、代料技术、代料加工、生态种植、连作障碍、产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展全方位技术攻关。2021年,开展天麻代料节材栽培技术林下生态种植试验示范,由县乡人大代表张青松、胡宗富、谢建国带头“吃螃蟹”,采用不同品种分别在高中低不同海拔地区试验均获得成功,每平方米天麻产量最高可达到18公斤,平均产量11.2公斤,质量检验达到药典标准。2022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天麻代料林下栽培示范,8个乡镇示范面积500余亩,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天麻长势良好。以棉籽壳、短绒棉、细树枝、玉米芯、茶树枝等为基础的代料新技术,采取的是林下种植的新模式,不与粮食争地,可以节约森林木材资源70%,每平方米降低成本30元以上,折合亩降低成本9000元,种植周期由16个月缩短到6个月,顺利解决了天麻种植发展规模受到木材资源性限制的矛盾,避免出现生态问题,有利于实现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天麻代料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趋成熟,五峰天麻产业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将推动全国天麻产业发展实现技术性变革。

“一片茶”长成“黄金叶”

茶叶是大自然赐予湖北宜都潘家湾土家族乡的宝贵财富,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度因为茶叶种植农残超标、制作过程随意添加糖料,险些让乡亲们丢掉赖以生存的“金饭碗”。既要土地生“金”,还要生态致富。2022年初,潘家湾乡人代会票决12项民生实事,“优质茶示范基地”项目摆在第一位得到全票通过。

2022年,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指导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和工作流程,健全民生实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工作机制,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实现了全覆盖。潘家湾乡乡长张劲松真切地感受到:“通过这种民事民决程序,实现了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让我们寻求到了土汉群众对项目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把人民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转化为体现人民民主的民生大事,促使一批急难愁盼项目在第一时间得到实施,真正做到了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吕家坳村是奥陶纪石林中的后山村,从建国最初的20亩茶园逐步发展到今天的4650亩高山连片茶园,人平2.5亩,户平8亩,茶产业产值突破6000万元。该村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在减少农残、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实行茶园标准化种植,加强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进行基础配套设施提档升级,打造高效有机茶园。目前吕家坳村茶园己成为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地理保护商标“宜都天然富锌茶”的核心产区之一和宜都宜红茶的原产地。禹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祖兵自豪地告诉我们,全村的茶叶主要出口到非洲,合作社还配套建设10家茶叶加工厂,一到生产旺季,家家开足马力生产,带动近600户茶农增收。全村将借力“优质茶示范基地”项目实施,稳定茶出口,增加茶收入。如今,全乡茶叶总面积突破3万亩,年产量达4900余吨,年创产值上亿元。走进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仿佛走进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叶,已经成为土家儿女发家致富的“黄金叶”。

“一颗瓜”变成“金元宝”

木瓜为蔷薇科木瓜属贴梗海棠,药用部位为其干燥近成熟果实。在作为“资丘皱皮木瓜”原产地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美药香的木瓜已经成为全县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长阳自治县人大将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长阳榔坪镇人大主席团以木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马坪、梓榔坪片区建立第五代表小组。

第五小组的自治县人大代表、麒麟头皱皮木瓜合作社负责人向新年,主动走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为民服务,真正发挥人大代表的带头作用,2021年被宜昌市委表彰为“百佳农民”。数十年来,他立足于榔坪木瓜资源优势,择一业,爱一业,精一业,通过改造老园、扩建新园、建设高标准示范园,规模年年递增,效益日益明显,先后打造了以关口垭村、马坪村为中心的木瓜产业园,辐射带动八角庙村、沙地村等周边5个村。在每年农忙的二月,他高薪聘请专家“线上+线下”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代表搭桥,链接各类资源,培养了一批木瓜产业专业人才接班人。同时,他还探索发展农村电商,将“老产业”玩出“新花样”,实现了“基地+产品+旅游”深度融合。经过近几年的提质升级,木瓜可以春赏花、夏摘果、秋制药、冬酿酒,将单一木瓜产业造就成多元化产业,不断延伸木瓜产业链,提高了木瓜产品附加值。榔坪药用木瓜在广西、云南等中药材市场颇受欢迎。麒麟头皱皮木瓜合作社辐射带动社员和周边213户农户从事木瓜种植,建成了1000亩无籽皱皮木瓜示范园,每年外销木瓜干果600余吨,产值超过千万元,将“以农促旅、借旅兴农、待客增收”的文章做足,实现了“农旅融合”、生态富民。

目前长阳自治县木瓜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规模位居全国之首,为药用木瓜第一大县。投产面积5.5万亩,年产木瓜干品6000余吨,产地外销价稳定在20元/公斤左右,2021年产地收购价达到26元/公斤创历史新高,年产值1.2亿元,成为农民捧在手里的“金元宝”。到“十四五”期末,全县年产鲜木瓜可达20万吨。

宜昌市民族地区将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实群众“家门口”的民主,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依托地区资源禀赋,找准产业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拓展民族地区农民增收渠道,更好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通讯员:文媛 彭俊波 付强)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