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提高农民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意愿能力的几点思考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8-16 09:06   [收藏] [打印] [关闭]

人大代表要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中国有4.3亿农民,在总人口比例中占有很大比例,农民人大代表直接来自于农村,是全体农民利益的代表和代言人。

农民人大代表来自基层农村一线,植根于农村沃土,有效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民人大代表在基层一线发挥着承上启下、模范引领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农民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和能力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当前农民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类代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一是农民人大代表大多数都是兼职,部分代表认为当选为人大代表仅仅是一种荣耀,而忽视了人大代表本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此外,由于是兼职,有些农民代表无法统筹安排好本职工作与履行代表职责的关系,往往将履行代表职务视为工作之余的事,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随意性较大,缺乏严肃的纪律性。二是农民人大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和监督的效果不明显。许多农民人大代表认为,只有领导干部才具有决策的权力,自己作为普通农民人大代表,配合政府工作就可以了。他们不敢也不想对政府重大事项的决策提出不同意见,有的一年到头就是有会开会、开会举手,属于较为典型的 “会议代表”、“无为代表”,甚至甘当“哑巴代表”。

农民代表履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少部分农民代表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加之对政策不熟悉,看待问题的视野也比较窄,导致其不会撰写议案或者所提出的议案建议“飘在天上”操作性不强,农民代表独立完成的议案建议较少,附议的较多。二是受旧的传统观念束缚,视野不开阔,思想认识也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往往拘泥于一时一事而缺乏长远观点和全局观念,不能立足于本地实际去为民代言,谋民之利,代表作用难以体现。

农民代表桥梁纽带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部分农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结束后,没有及时在选民中宣传贯彻大会的决议、决定和重大事项,只觉得传达宣传是村干部和党支部的事,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对大会的精神和重大举措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同时一些代表又较少与选民保持密切联系,无法将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及时地反映到有关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关于提高农民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意愿的建议

把好民主关,提升人大代表素质。在选举人大代表时,首先要注意代表候选人结构,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参政意识强,有一定法律知识和议政能力,群众信赖的人选为代表;其次要通过有关法律知识学习,不断增强和提高代表的基本素质和履职能力;再次,通过人大制度理论的学习实践和代表视察、调查、交流、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当选代表履职的热情。

加强代表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一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把宪法以及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与代表履职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人大制度的基本理论、人大工作的基本程序、提出议案和建议意见方式、参与代表活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培训重点,让代表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二是丰富培训的形式。要将多媒体、电子网络等现代技术运用到代表培训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培训手段,使培训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代表就群众和代表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视察和研讨,并将这些工作同人大代表培训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代表学习、交流的平台和空间,为代表履职创造更好的条件。要结合代表履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个案讲解培训或专题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三是增强培训的时效性。要适时组织代表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和人大会议精神的学习,使代表及时将会议精神贯彻到履职当中,提高代表的政治敏锐性。四是保证培训工作的常态化。要把代表的培训贯穿于代表任期的全过程,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探索建立代表培训档案的形式,研究制定有利于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的长效培训机制。

密切选民联系,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作为人大代表,必须把自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经常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通过定期走访选民和“双联”活动、在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之家开展群众接待日活动,随时随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活动,将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意贯穿于代表履职的全过程,切实为群众当好“代言人”。

健全考核机制,发挥监督激励作用。一是县乡人大要建立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开展活动的考核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总结,并在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中公布,接受选民监督。二是表先评优,对尽职履责成绩显著,受到群众赞扬的人大代表给予奖励和表彰,以激发全体人大代表履职的热情,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三是建立健全人大代表退出机制,改革和完善现行人大代表的退出机制,使那些缺乏履职热情和能力差的人大代表能够通过规范的退出机制终止代表职务,为补选出适合的新任人大代表创造条件。(通讯员:陈兵)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