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十堰:聚力共同缔造 当好“五员”推动“五共”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8-16 10:30   [收藏] [打印] [关闭]

全省“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开展以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努力当好社情民意“联络员”、产业振兴“示范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民生实事“监督员”、便民惠民“服务员”,引领带动全市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当好社情民意“联络员”,促决策共谋。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利用645个沉到一线的代表“家站”,以“选民接待日”为抓手,聚焦乡村建设“六件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真实反映群众意愿。郧西县健全“网上”+“掌上”履职平台,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天候”“零距离”,使群众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郧阳区大力开展“场院会”“民主议事会(亭)”“村湾夜话”等基层民主创新,引导群众“沉浸式”参与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不断丰富共同缔造的基层实践。竹山县贯通“四个倾听”渠道,组织代表进站接待听“心里话”、入户促膝听“家常话”、座谈议事听“百家话”、进群入圈听“牢骚话”,精准把脉问诊、开方抓药,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当好产业振兴“示范员”,促发展共建。部分人大代表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能人”优势,积极领办产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民宿、做强种养产业,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变“我干你看”为“我干你跟”,变“靠政府”为“靠自己”。房县人大代表石吉涛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水产养殖500余亩,带动农户务工800余人次。竹溪县兵营镇人大代表王德成提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多渠道增收的建议,推动全镇流转土地6776亩,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销合作机制,形成了抱团发展振兴产业的良好局面。丹江口市凉水河镇人大代表金首平带动蜜桔种植大户30户,使“撂荒地”变“丰收田”。

当好矛盾纠纷“化解员”,促建设共管。市人大代表、丰溪镇戈边河村党支部书记黄小平,积极组织建立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环境理事会等“一约四会”机制,加大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炫富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的治理力度,引导群众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房县探索“群众出点子、专家谋方子、两委商路子、代表定盘子”的新路径,采取“代表领岗义务管、公益岗位专门管、群众三包共同管”的模式,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小区治理。郧阳区、丹江口市、竹溪县等地根据人大代表建议,在村(居)委会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纳入“积分制”管理内容,以积分兑物资,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深化民主管理新实践。

当好民生实事“监督员”,促效果共评。人大代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广泛参与、全力推动重要民生实事和重大政策项目落地落实。竹山县、竹溪县等地探索选民出卷、代表接卷、政府答卷、社会评卷的“四卷”机制,将乡村建设“六件事”实施情况向社会和群众公开,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组织人大代表和农民群众对相关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做到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郧阳区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组建乡村建设治理等5个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精准监督相关领域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当好便民惠民“服务员”,促成果共享。各级人大代表广泛运用直播、抖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共同缔造的经验成效,普及法律知识,扩大农产品销售。市人大代表王大明建立竹溪茶叶直播团队,为茶农开展义务直播,促茶农增收;竹溪县汇湾镇人大代表杜福超推动发展“共享经济”,协调金融部门对土地梁村授信194户,授信金额956万元,将村民培育成共建共享新时代农业产业红利的员工、股东和老板。郧西县涧池乡人大代表、下营村治调主任刘伶通过“伶姐说法”抖音号,发布普法、反诈短视频90多条,促进化解各类基层矛盾30多件,成功阻止网络诈骗5起。郧阳区刘洞镇庙坪村代表小组积极推动建立村级“赡养费共享账户”,解锁农村养老新模式。

活动以来,全市已有8340名代表参加活动,参与率达97%;提出意见建议1874件,其中书面建议839件,已落实425件,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得到解决。人大代表在活动中提出的建立“赡养费共享账户”、实行“积分制”管理、开展民生实事票决等好经验、好做法得到推广。(通讯员:刘欣)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