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宜昌:创新监督方式 提升监督实效 开创预算国资监督新局面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11-15 16:02   [收藏] [打印] [关闭]

为履行《宪法》《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预算审查监督职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决策部署,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主动探索创新,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丰富监督内容,拓展方式方法,提升监督实效,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助力宜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规章制度“搭架子”,夯实监督工作基础。围绕“双五”学习实践活动要求,抓基础促规范,不断夯实预算审查监督基础工作。一是整理监督法律法规汇编。将中央、省、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出台的有关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监督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汇编,并印发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监督能力。二是修订预算国资监督制度。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增强预算审查监督刚性和实效,重新修订了《宜昌市预算监督办法》。制定了《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促进和规范预算国资监督工作。制定《宜昌市人大常委会预算执行在线监督系统管理试行办法》《宜昌市人大市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确保预算联网监督平台有序运行,提升监督智能化水平。三是建立预算监督数据库。通过收集税收收入月报、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月报、政府债务月报、养老医保支出季报等报表,建立预算监督数据库。

(二)聚焦管好人民“钱袋子”,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强化对预算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市委重大支出政策、重点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监督,重点关注预算安排、支出进展和资金绩效。上半年,全市与民生领域密切相关的支出231.2亿元,同比增长6.1%,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5%。加强以绩效管理为中心的部门预算以及转移支付审查监督,支持政府集中财力推动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7.84%,完成预算的65.65%;引进培育税收预计达标项目38个,达产后预计年纳税额104亿元。财政经济运行增速回升、位次前移、后劲增强、质效提升。

(三)聚焦盯紧政府“账本子”,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针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等问题,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形成人大监督、政府督办、纪检监察跟进、审计部门主动作为的联动整改督察工作机制。8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后,针对报告反映的6个方面16类问题、64条整改措施,要求政府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部门、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将“问题清单”与“整改清单”对接,对整改情况实行集中动态管理,逐项整改销号,直至问题整改清、效果显。

(四)聚焦守牢人民“家底子”,做好国资管理监督。积极推动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紧密衔接,结合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研究分析国有资产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着力加强和改进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2022年10月听取和审议《宜昌市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后,针对监管职能转变不到位、生产运营效率有待提高、闲置资产未有效利用等问题,加强常委会审议意见跟踪督办,于今年4月开展办理情况满意度测评,推动政府有效改进国有资产管理。2022年,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40.53亿元、利润总额201.03亿元、上缴税费9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1.8%和38.7%,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五)聚焦筑牢风险“防火墙”,加强政府债务防控。探索建立听取和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重点关注政府债务风险是否可控、债务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有效,支持政府用足用好政府债务限额,聚焦重点领域,做好项目谋划,保障郑万高铁联络线项目、宜昌绿色公共交通建设项目、宜昌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助推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6月底,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为969亿元,严格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探索建立债务管理审议意见满意度测评机制。督促政府健全债务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筑牢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防火墙”,将政府债务收支和还本付息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针对以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听取政府专题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确保监督举措落地见效,转化为债务监管效能。

下一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人大预算和国资监督职能定位,实施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预算国资监督质效,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助力打造世界级宜昌作出新贡献。(胡舟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