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奋楫扬帆谱新篇——襄阳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综述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4-01-03 10:21   [收藏] [打印] [关闭]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2023年,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加快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依法履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襄阳更加焕发生机活力。

在全国首创制定《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为法治化推进古山寨保护提供襄阳样板;

着力完善“1+N+1”立法联系点工作网络,奋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经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议上交流;

坚持预算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工作经验在全国人大专题会上推广,并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获《中国人大》杂志专刊介绍;

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经验分别入选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信访局印发的《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典型案例选编》和省人大工作简报;

强化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任后监督,常态化开展履职情况审议,同步进行满意度测评;

创新制定《襄阳市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暂行办法》,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一年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创造多项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作出了人大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大工作步伐始终坚定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年组织14次中心组学习、2次专题辅导、6次交流研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6篇,推动解决民生实事30余项。

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谋划推进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就立法工作、专项监督、决定决议等大事要事,向市委请示报告20余件次,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17件次。

主动担负推动发展重任,积极围绕东津新区建设、古城保护与利用、重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履职尽责,推动形成上下一心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全力落实市委安排工作任务,在包保联系产业链发展、招商引资、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良法善治,法治襄阳建设持续深化拓展

法者,治之端也。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法治襄阳高水平建设取得新成效。

地方立法富有特色。紧盯襄阳特有的古山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持续推进立法协商,召开各类座谈会22次,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制定保护条例,为古山寨保护夯实法治根基。配合开展沮漳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区域协同立法,为全省流域综合治理作出襄阳贡献。紧盯城市治理难题,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立法调研,全面摸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问题。

立法联系点再添金字招牌。坚持健全机制、规范流程,持续深化拓展立法联系点功能,有效发挥在服务立法、推进普法、促进社会治理、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建言站、直通车、助推器、宣传台”作用,奋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基地,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被确立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共建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年完成全国人大、省人大交办的27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询工作,整理上报建议348条、调研报告3篇。

法治之力持续彰显。扎实开展《襄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推动以法治手段解决好登记管理、配套设施建设、停放管理等突出问题,保障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聚焦流域综合治理,开展《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视察,及时交办问题,强化跟踪督办,助力汉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落实新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全覆盖工作要求,弘扬宪法意识、增强法治精神,持续推进依法行政。

强化刚性实效,建设性监督更有力度、更具权威

坚持在监督中凝聚共识、在支持中汇聚力量、在实践中践行民主、在工作中注重实效,大力开展建设性监督,全年听取审议报告35个,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60余次,组织专题询问1次、满意度测评6次,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有效贯彻落实。

抓住经济发展“牛鼻子”。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东津新区发展等报告,开展交通优势转化、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专题调研,助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听取审议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报告,邀请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代表身份参加专题视察,现场交办审议意见,共同推进项目落实落地。制定出台《襄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襄阳企业家日”的决定》,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企业发展难题并跟踪督办,为58家企业解决问题76个。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联网监督,着力守好人民共同财富。

紧盯流域综合治理这个关键。审查通过《襄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听取和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及时交办问题并跟踪问效;大力推动“襄荆荆宜”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全力守护蓝天白云。听取审议古城保护利用专项报告,并同步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完善古城保护体制机制,督促政府明确整改时限,助力千年古城焕发生机活力。听取和审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编制情况及2022年度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全程监督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变为发展蓝图。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扎实开展民生实事办理情况专项监督,强化城区防洪积涝点治理、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建设等工作监督,推动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持续深化提升城市交通功能专题询问工作成效,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推动钻石大道占道铁塔拆除、鱼梁洲隧道公交线路、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架空线缆入地等热点难点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紧盯全市人民期盼,开展《襄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调研,推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全力维护稳稳的幸福。开展全市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情况调研,助力全面开通门诊统筹实时结算服务,在全省率先明确定点零售药店按照最优待遇进行门诊报销,有力保障门诊共济改革平稳落地。围绕人大民生关注热点、代表履职事迹,精选主题制作刊播《人大聚焦》专题栏目12期,获得全市人民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持续跟踪督办消防安全工作,推动全市挂牌重点火灾隐患全部整改销号,切实筑牢安全发展屏障。围绕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建设开展监督,推动平台建设和招生培养等工作提速,助力我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城市到农村,从产业到服务,市人大常委会倾力发展、情系民生,用一个个务实创新的监督举措,夯实发展厚度、提升民生温度。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着力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有事找代表!”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口头禅。全市549个代表联络站定期开展活动,架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成为察民情、聚民智、汇民意的第一线。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下,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奋勇争先、认真履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代表履职活力持续激发。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参与决策、监督推动和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组织开展“聚力共同缔造·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代表行动,全市687个代表小组、9210名五级人大代表全员参与。围绕人居环境改善、特色产业发展、村庄绿化美化、公共基础设施改善等提出意见建议3620件,办结答复率达90%以上。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邀请66名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相关领域代表参与立法、预决算审查、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工作;组织代表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督办议案建议办理进展,持续扩大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把议案建议提到关键点、办到心坎上。构建“提”“交”“督”“评”工作闭环,组织代表回原选举单位开展视察调研,了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开展人大代表建议“即提即转即办(复)”,25条涉及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在大会期间完成即提即转即办(复),实现民情民意的精准派发和高效处置;把建议督办融入日常工作,现场督办、持续跟进,全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建议办理效果满意度测评,确保代表真满意,建议真落实。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件大会议案、256件代表建议,已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答复率100%,满意率达98.82%。

坚持服务保障代表高效履职工作宗旨。紧扣履职所需,组织200多名市人大代表赴贵州、厦门等地开展专题学习培训,筑牢履职尽责基础。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组织协调43名代表参加“一府一委两院”和市直有关单位活动,推荐18名代表担任特约监察员。服务保障在襄全国、省人大代表参加各级履职培训6批30余人次,执法检查、视察调研21批50余人次。加强代表事迹宣传推介,荣获2023年度《中国人大》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制定《襄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开展优秀市人大代表评选活动,激励代表学习先进,贡献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将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不断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为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瑞)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