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湖北卫视|全国人大代表王琼:让迁地保护江豚重返母亲河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时间:2024-03-01 11:25   [收藏] [打印] [关闭]

全国人大代表王琼,长期从事长江水源地水质监测。去年她提交了大力建设“数字江豚”平台,用数字技术赋能江豚保护的建议。今年,她继续为长江江豚保护建言发声。

去年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首次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止跌回升,这直接反映了长江流域水生态持续好转。但在这一年的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王琼还发现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是时候让迁地保护的江豚回家了。

中科院水生所调研现场:“天鹅洲迁地保护区在过去的30多年,种群增长其实是很快的,种群数量已经超过100头了,我们当时估计它的环境容纳量实际上是在80到90头之间,肯定是超过了它的环境容纳量的。”

为了及时保护濒危的长江江豚,1990年,首批5头长江江豚从长江干流迁入荆州天鹅洲保护区。如今每年都有15头左右小江豚出生,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治理,母亲河长江再次适合江豚生存。把这些曾经迁出的江豚野化放归,恰逢其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梅志刚:“它最终的目标仍然是把我们迁地保护的江豚,释放到野外的自然环境中去,促进野外种群的恢复。”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水务集团宗关水厂水质检验高级技师王琼:“野化放归工程,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工作之一,如果只是在保护区内生活的话,对于捕食的功能、躲避外围的侵害的功能,慢慢地会退化。”

如何野化训练?还有哪些瓶颈?王琼来到位于洪湖的湖北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利用6.9公里长的长江老湾故道,已经对5头迁地保护区的江豚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野化训练,包含自主捕鱼、避开船舶等项目,并且在去年4月成功放归了两条至长江干流。但问题是,湖北仅有一个这样的野化放归基地。

湖北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高级工程师曾强:“长度有6.9公里,但是常规水位下面积只有5000亩,其实在我们保护区还有更好的更大的基地,但是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也不能搞。”

全国两会在即,王琼正抓紧完善自己的建议,从组织编制《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程方案》、加大对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和监测技术研究、实施首次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三个方面,争取国家支持,推进实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国家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水务集团宗关水厂水质检验高级技师王琼:“希望能够国家支持我们再新建几个野化训练的场所,然后技术手段还有监测手段,希望能够再加大。让我们的微笑天使回到我们的长江,回到我们的大自然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