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荆门:探索实践“四项机制” 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4-04-25 16:43   [收藏] [打印] [关闭]

近两年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聚焦民声收集、民情联络、民智转化、民意检验四个关键环节,不断强化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建设,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荆门实践结出累累硕果。

一、创新民声收集机制,汇集最广泛的民意。生活过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必备环节,不断丰富民意表达平台,收集基层群众最真实最迫切的愿望。一是多举措开辟群众诉求“快车道”。结合“智慧人大”建设,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关于立法选题、监督议题、法规草案等的意见建议。在城市核心商圈建成荆门人大主题公园,设立“荆城意站”,实时收集群众意见。推进人大代表主动亮身份,通过“码上找代表”“码上见”等方式高效收集群众意见。二是高标准搭建社情民意“直通车”。发挥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带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不同角度,统筹规划建设转型升级、基层治理、共同缔造、乡村振兴、民主管理等不同类型研习实践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规范化推进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在市人大机关建成“代表之家”、设立“代表约见室”,推进各地将代表联络站前移至村、社区、企业园区等基层一线,方便人大代表反映群众需求。沙洋县李市镇在新城村设立代表联络站后,几乎每天都成了“代表接待日”,一个月内代表就先后帮助村民解决了征地补偿款、农田排水、搬迁户安置等问题。三是广角度敞开“唠嗑吐槽”“民意窗”。常态化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安排代表轮流进“家站”接访,将群众“请进门听意见”。创新方式方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出门找问题”,以“凉亭漫话”“禾场议事”“湾组夜话”“板凳会”等暖心方式唠家常、嗑农事,原汁原味听取意见建议。持续推进“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以人大代表“三重角色”优势,带动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近两年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围绕安全生产、营商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等50多个主题,收集社情民意5470余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3950多件。

二、优化民情联络机制,情系最真实的民生。人大代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不断增强代表联系群众实效,推动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变为代表的“履职清单”。一是深化“双联工作”为民代言。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与专工委对口联系相结合、集中走访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线上联系与上门走访相结合、邀请列席会议与组织参加活动相结合等方式,与基层人大代表保持经常性联系,广泛收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开展“三进活动”为民服务。组织人大代表进村组、进社区、进企业,围绕抗旱保水、社区养老、企业职工子女课后托管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建言献策、推进落实。京山市人大常委会以“三进活动”为载体,围绕“六个一”(开展一次调研、走访一批选民、提出一条建议、组织一次视察、听取一次汇报、办理一件实事)深入推进,有效促进了暖企惠民政策落实落地。东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走进浏河社区,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建成荆门首家社区普惠托育服务中心,补齐了社区0—3岁幼儿无专业托育的短板。三是探索“四方会商”为民发声。联合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开办融媒体访谈节目《代表来了》,将直播间搬到东宝区浏河社区九通小区、新桥村等基层一线,组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职能部门和村(社区)负责人“面对面”议事,推动解决了一批辖区选民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来商量”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民智转化机制,凝聚最强大的民力。群众智慧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把基层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金钥匙”。一是作出决定饱含民意。积极回应市民保护漳河的呼声,先后就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设立“漳河(母亲河)保护日”等事项作出决定,引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守护润泽百万市民的生命之源;及时回应市场主体关切,先后就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实施、设立荆门“企业家日”等作出决定,推动荆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二是地方立法关注民生。先后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立法听证规则、立法协商办法等21项立法工作制度,深入推进开门立法。按照立人民群众需要之法、人民群众拥护之法的工作要求,坚持做到每一部地方性法规必到基层调研、每一次调研必听取基层群众意见、每一条意见必研究反馈采纳情况,如在长湖保护地方立法中,先后5次深入到长湖周边镇、村调研座谈,收集意见建议110余条,“增加绿色发展的内容”“结合长湖自然岸线为主的实际合理划定保护范围”等意见被吸纳到条例中;在屈家岭遗址保护立法中,联合市委统战部首次开展立法协商,“鼓励创建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基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协商成果写入法规的做法被国家级、省级媒体宣传推介。三是持续监督直抵民心。创新监督方式,紧盯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在听取审议审计整改综合报告的同时,听取审议市直相关单位审计整改工作专项报告,督促开展殡葬管理服务、养老服务等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以全链条财经监督问效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力促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聚焦群众反映的中心城区危房改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等“群众身边事”,增加专题调研议题,扎实推动问题解决。

四、完善民意检验机制,彰显最管用的民主。工作成效好不好,要看群众的实际感受,并由群众来评判。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满意”、群众“受益”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探索推行“三重评议”。一是民生实事代表评。深入推进实施乡镇重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乡镇人大代表年初投票“定项目”,年中听报告“督项目”,年底评议“验成果”,以票决制完整闭环推动“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如钟祥市洋梓镇阳坡街升级改造,京山市雁门口镇夹谷冲村水库换“新颜”,东宝区仙居乡仙居中学危桥改造建成通车等全市30个乡镇150余个民生项目,都在票决制完整闭环过程中顺利落实落地。二是建议办理大家评。为探索推进代表建议办理新模式,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围绕《关于加强荆门中心城区三国文化遗址保护的建议》,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多次组织召开建议办理见面答复座谈会,邀请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委室负责人、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关注建议的市民代表汇聚一堂进行“四方会商”,让代表履职的过程更加可感可知,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更加高质高效。三是代表述职选民评。持续推进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工作,掇刀区、京山市人大常委会采取1次口头述职与4次书面述职相结合的“1+4”模式,实现选民对代表任期内履职监督全覆盖。选民通过面对面听履职情况、提问题建议、评工作成效,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尹淑倩、魏小虎)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