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王润涛:细悟干事创业之“道”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4-04-26 10:43   [收藏] [打印] [关闭]

细悟干事创业之“道”

王润涛

鲜明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它在共产党人身上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干事创业。一名党员干部是否把干事创业当作一生的修为,不仅反映作风、鉴见人品,还考量党性、检验官德。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这个“门道”就是从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来探寻规律。底层逻辑,指世间万事万物运作的方法,是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规律。如果说工作技能是“术”的话,那么底层逻辑就是“道”。干事创业之“道”,可以从“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善共事、不出事”五个方面来把握。

想干事是态度

心理学认为,70%的能力问题,都是态度问题。“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理想往往不是因为能够实现才去追求,而是只有你去追求了,才会实现。就像一句歌词: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华为有句口号——每天,我们都在生产世界上最好的通信产品。把远大的愿景融入自己每天的工作之中,从而成就了一个响当当的企业和品牌。进军汽车领域的雷军说,自己“不甘平庸,还在为梦想奋斗。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浑身都闪耀着乐观与自信的光芒”。

人生如屋,精神是柱;凡心所向,素履所往。干事创业的第一要务是把“想干事”这种内驱力发动起来、燃烧起来。无论单位大小,不管职位高低,都要时刻保持对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投入,进一步提振精气神,遇事主动干、抢着干、拼着干,干就干成一流,走就走在前列。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任何事情一定是越主动,机会就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能“躺平”,更不能幻想“躺赢”。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敢想敢拼敢追求,才能发挥出最大潜力、创造更大价值。

会干事是方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成功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来的、干来的。行胜于言,执行力往往比思维、创意更重要。只有具备坚定的执行力,才能把愿景变为现实。提升执行力,要做到“苦干+实干+巧干”。

苦干,就是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和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职业素养。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实干,就是真做事、做真事、做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行动是最好的宣言书,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要采取“实”的举措,按照各项工作的“施工图”,条目式、清单化,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一件一件去做,逐个逐项去完成,以实干实绩书写人生答卷。

巧干,就是要用心干事、用脑干事、用情干事。一味蛮干,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边干边总结,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才能事半功倍。具体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问题导向抓重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做到办法跟着问题想,工作奔着问题去,靠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工作的高效落实。运用“二八定律”,用80%的资源和精力抓住20%的关键变量,牵住牛鼻子,推动整个局面的发展。

二是遵循规律顺势为。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规律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制定规划、政策的重要前提。遵循它,就顺利、成功;违背它,就挫折、失败。

三是解放思想闯新路。高水平的执行,一定不是机械化地执行,而是创造性地执行。目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必须大力营造尊重改革、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引导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向改革要思路、向创新要办法、向市场要资源。

干成事是标准

道理千万条,成事第一条,所想、所谋、所干最终要有所成。真正成大事者一定是结果导向、使命必达。

阅兵式和体育比赛中,军人和运动员整齐划一的步伐、精准到位的动作,让人叹为观止。他们通过无数次地重复规范,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成就=核心方法×大量重复动作。为此,一要找到正确的核心方法;二要对这套核心方法进行反复实践。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叫“一万小时定律”。假如每天拿一半的工作时间用于能力训练,一周5个工作日,积累够一万小时至少需要十年,正所谓“十年磨一剑”。

管理学上有著名的“复利思维”。假如我们现有的水平是1,进步一点点就是1.01,退步一点点就是0.99。如果一年里持续不断地进步,1.01的365次方是37.78;如果每天退步一小点,0.99的365次方是0.0255。爱因斯坦把这种“滚雪球”“利滚利”的方式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们可以投资那些能带来正向增长的事物,比如品牌塑造、前沿技术、资源整合、心智提升……持续精进、循环积累、指数增长。

量变和质变是有机统一的,没有锲而不舍的量变,就不可能有滴水穿石的质变。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久久为功,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善共事是保障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

要想取得事业成功,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少不了。有效沟通有三个诀窍:一是保持微笑,礼貌待人,释放善意;二是善于倾听,懂得尊重,给予共情;三是不吝赞美,互相欣赏,正向反馈。向上沟通要及时,既要提出问题,还要给出合理化建议;同级沟通要真诚,换位思考,积极配合,不设障碍;对下沟通要体谅,不能蛮横霸道、颐指气使,一味地批评指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氛围和效果,而不是“1+1<2”的内卷和内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处在组织之中,彼此构成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是最伟大的力量。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西游记取经团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德者领导团队,能者攻坚克难,智者出谋划策,劳者执行有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恪尽职守、同心协力,这样的团队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取得“真经”。中国人素有“敬业乐群”的文化传统,不管身处哪个领域,都要努力成为一个专业并善于团结的人,都要做一个靠谱的人,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输出价值、成己达人。

不出事是底线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波谲云诡的市场变化,苦练内功,强筋壮骨,坚定地做好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情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万全之策。这契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因决定论。

党员干部个人不出事,就要自觉明纪遵规守法。哲人讲,成事之前先学会“成人”。心理学有一个公式,幸福=能力÷欲望。当能力一定的时候,欲望越大则幸福感越小,欲望越小则幸福感越大。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保持良好心态,学会平衡自己的欲望,有能力时多行好事,无能力时常存好心,做到守分、知足、常乐,这样幸福就能常伴左右。如果说理想情怀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盘”,那么纪律规矩就是保护我们人身的“安全带”。要发自内心地认同和理解这种约束和保护,通过不断地修炼,使之内化成为心性的一部分,最终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工作和事业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就要实现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要求我们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经济金融等各种风险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综上,干事创业,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心,心态积极主动;想,有破解难题的招数;事,马上动起来、干起来;成,事业成功。正好印证成语“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