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部法规,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湖北省中医药条例》全面系统规范了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和中医药产业促进等内容。
中医药“一法一条例”在全市贯彻实施情况如何?今年6月至8月,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对“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问诊”,“把脉”当前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依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出“药方”。
登高“望”远 中医药产业发展“成色”十足
中药材种植面积126.05万亩、产量30.51万吨,为历史最高值,位居全省第一。中医药综合产值316.32亿元、占全省38%。
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准产品17个,居全国地市之首。湖北省“十大楚药”,黄冈占其五,其中苍术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茯苓和天麻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
这组截至2023年的数字晒出了黄冈市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的成绩单。8月27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黄智敏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给出了“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体检报告”。
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市委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市五大战略高位推进,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领衔的工作专班,建立市县乡三级书记抓中医药的工作格局,并出台系列支持措施。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全市11所中医医院全部纳入城市医疗集团或县域医共体统一管理,三级中医医院数量居全省第一。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家,中西医“旗舰”科室32个,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
中医药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2024年,新增100亩以上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111个。蕲艾和中药材供应链平台入驻3461家企业,交易额6.8亿元。全市艾灸馆210家,药膳食谱300余道,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3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5家。
中医药传承创新有序推进——
建有李时珍、王叔和、庞安时、万密斋、杨济泰等名医学术传承基地,设立院士临床工作基地和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等传承工作室24个,县级中医院中医传承工作室实现全覆盖。组建8家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制定32项国家和省级标准技术。
“成色”十足的“体检报告”,极大鼓舞了我市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闻”令而动 精心部署紧扣法律规定全面检查
数据详实的“体检报告”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精心部署、周密组织的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前,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社教指导调度,准确把握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常委会成立了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黄智敏任组长的执法检查组。
“为了提高此次执法检查的实效性,我们对执法检查的方式进行了改进,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先行对照‘一法一条例’进行全面自查,重点梳理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黄智敏说。
“人大的执法检查不是一般性的工作检查,也不是行政机关的督察检查,而是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必须紧扣法律制度、法律规定、法律条文开展检查。”黄智敏介绍,市人大常委会专门邀请了湖北省中医药大学胡真教授围绕重点条文以及黄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等作专题辅导讲座,促使执法检查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检查重点。
为全面了解法律责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采取执法检查组赴县(市、区)检查与委托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重点检查了罗田县和蕲春县,其他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对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上报执法检查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综合重点检查、各县(市、区)执法检查和各单位自查情况,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
“问”道专家 问题导向精准把脉挑刺又拔刺
执法检查就是要真找准问题、真抓住问题、真解决问题。
为弥补自身专业人才不足,市人大常委会借势借力、引入“外脑”,邀请了李保国、王明辉、谭爱华3名专家参与执法检查,用“火眼金睛”深查细照,既“挑刺”又“拔刺”。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同心医院院长李保国,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治疗。他检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具有精湛炮制技术的老药工所剩无几,技术得不到传承,人才出现断层。炮制技术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药性发挥。
市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王明辉,主要研究中药材、花生育种、栽培、绿色防控。他检查发现,我市还没有建立稳定大规模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经2022年新标准认证的中药材GAP基地面积仅为1500亩。
市中医院副院长、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副研究员谭爱华检查发现,全市92种已获鄂药准字号的中药院内制剂,由于成果转化不足,仅在医疗机构内部使用,不能投入市场推广,院内制剂、中药材保健食品开发力度还不够。灵芝、天麻、石斛这些大众认知度高的药食同源产品全市没有一家深加工企业。
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服务供给、中医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情况、中医药产业促进、保障与监管以及有关违法行为查处情况中出现的问题被一个个揪出,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被逐一梳理,中医药人才、药食同源产业、良种繁育等被列入下一步重点调研课题。
“切”中要害 开出药方破解难题做好执法检查大文章
执法检查是人大“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剑。执法检查的目的在于以利剑直指问题,以监督推动问题解决。
执法检查报告指出,全市中医药“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存在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法一条例”宣传学习不够、中医药服务供给和创新能力不足、中医药保障监管水平不高、中医药人才智力支撑作用不强、中医药产业发展能级不高。
“问诊”的同时,执法检查报告也开出“药方”。如针对“宣传学习不够”,建议高标准创建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以及文化展馆,面向群众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知识普及以及中医药服务体验活动;针对“中医药服务供给和创新能力不足”,建议医疗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区域中药制剂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攻克“卡脖子”难题。针对“中医药保障监管水平不高”,建议完善中医药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针对“中医药人才结构性短缺”,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探索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完善人才职称评审体制。针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能级不高”,建议构建中药材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二次开发,做好文旅融合文章。
报告还附上“问题清单”,每一个问题都公开点名,真正做到了直面问题、动真碰硬。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扎实做好“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后半篇文章”,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一法一条例”实施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助推全市中医药文化、事业和产业在法治的轨道上融合发展。(熊庆萍 李娇 徐锐 杨志文 赵超智)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