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人大代表王功桂:民心中的“山川女杰”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08-11-26 01:05   [收藏] [打印] [关闭]

 

    她从事林业技术工作20多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她通过艰辛的努力从一个技术员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市管优秀专家。获得了中国科技部“振华科技扶贫奖”、省、市、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等奖”、县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湖北省林业“先进工作者”、宜昌市“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她就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级人大代表、秭归县第十六届常委会组成人员王功桂。

她长期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常年与林业有害生物打交道,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乡村林地、板栗园的林间地头度过。寒来署往,年复一年,使她落下了职业病,每到春夏季节,双眼发炎红肿,痛痒难忍。尽管如此她并没有退缩,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身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站之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病虫害防治季节,她在林间地头组织召开防治现场会,送药送器械到实地,指导配药、打药,耐心为林农服务,有求必到,哪里发生森林病虫害,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先后三次主持全县马尾松毛虫的“飞防”工作,并亲自实地踏勘、精心设计、慎重选药,防治面积5.4万亩,共飞67架次。每次飞防她都亲自到机场协调指挥,有时还上飞机导航,生怕有什么地方被遗漏。为避免化防污染环境、损害天敌和减少松毛虫对使用同一种药物的抗性,延长其再度发生的间隔时间。她对全国所有防治松毛虫的药剂进行反复比较和筛选,在三峡地区首次全部使用仿生物农药开展大面积的马尾松毛虫“飞防”工作,其虫害死亡率由原“飞防”的82%提高到97.9%,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蔓延。  她主持开展了森林病虫害灾前控制技术的研究。针对近年来紧邻秭归县的恩施自治州发生大面积的松材线虫病,直接威胁着三峡地区秭归县和全宜昌市31万余公顷马尾松林,影响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严峻形势,她主持开展了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试验研究课题,采取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式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的最适寄生寄主虫龄的研究和一天内最佳放蜂时间的研究,将最佳放蜂时间与最适寄生寄主虫龄进行了有机组合,放蜂当年平均寄生率达81.3%,第二年仍有53.5%的寄生率。首次摸清了湖北三峡库区松褐天牛的生活史和习性以及管氏肿腿蜂野外生物学特性、释放技术等,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及省、市、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采用天敌防治松褐天牛,不仅经济高效,而且对人畜及林木安全,不污染环境,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有效地防治,遏制松褐天牛在秭归乃至全市31万余公顷松林中的扩散,为库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三峡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她主持秭归县的板栗“双象”防治工作,开展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技术应用、填补了秭归及三峡地区该学术研究的空白,实现了“双象”有效防治零的突破。推广人工灭卵、灭蛹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将虫口密度9头/株降到0.2头/株,使成年栗树单株产量2—3公斤恢复到了10—12公斤,防治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了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潜心科技扶贫  她心系三农,科技扶贫。为了提高低半山地区主导产业板栗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尽早脱贫致富,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半山地区农业产业服务。她主持的板栗丰产栽培试验研究项目,在梅家河乡原大石包村、鲁家湾村及归州镇的彭家坡村选择试验示范点,进行引种、试验和示范。在推广运用一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技术措施的同时,探讨防治病虫害的最佳方案,将获奖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主持完成了省土肥研究所下达的板栗微肥试验项目,对其果实品质(蛋白质、淀粉、总糖)化验分析,如期提交了试验报告,提出了试验结论和建议;通过引种试验、观察物候期、配置适宜的授粉树(红毛早)克服了浅刺板栗自花授粉率低及大小年明显之弊、叶面喷施以硼、镁为主的果树微肥,根施生物活效肥,降低了空包率,总结找出了最佳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建成了120亩试验园和880亩示范园。试验园在建园后的第四年最高单株产量达2.5公斤,平均株产0.6公斤,第7年最高单株产量17.3公斤,亩产378公斤,超过原部颁标准的7.5倍﹙原部颁七年生栗树亩产为50公斤﹚。亩产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3.86倍,其空包率比面上低11.6%,虫害率低13.5%,林农得到了收益,成果得到了省、市林业局领导和专家们的认可和好评。  为了提高板栗生产效益,加强栗园管理的技术指导。她几次放弃到新疆、九寨沟、西藏等地疗养的机会,坚持多年到田间地头为栗农技术服务。她应广大栗农的要求,将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以通俗的语言、易记的方式编写了《板栗园管理台历》。为栗农加强栗园科学管理,提高板栗产量,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文本。目前全县板栗面积已达到6万余亩,有近4万亩结果,年产量达300余万公斤,已成为全县农村继柑桔、茶叶、烟叶之后又一特色农业产业,全县已有1050户、37100人通过发展板栗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被人们誉为科技扶贫的“领飞雁”。时刻不忘选民    她作为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秭归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她忠于选民,敢想敢说,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她时刻不忘选民,乐当群众的“代言人”。  为了反映群众的呼声,每次人代会前,她都要抽出时间做好调查研究,走访选民,了解民情、倾听群众意见,以便在会上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身为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她无论多么繁忙,都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每次代表会或小组活动,常委会会议从不缺席,凡有代表活动她一准参加,凡是常委会会议她一准发言。她说:“人民群众选了我,我就要反映他们的愿望和呼声,人大代表不仅仅是荣誉,而更重要的是责任。”近年来,她针对三峡库区的道路交通、库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扶贫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10多件有价值的建议,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得到了落实。如:针对三峡库区移民和失业人员等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弱、谋生手段少的问题,向省政府及其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了《关于兴建三峡库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建议》,省劳动就业局及时拨出400万元资金,支持三峡库区秭归县建起了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并答复今后将在政策、再就业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她长期与农村和农民打交道过程中,深感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为此,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向省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提出了《关于把秭归县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建议》,被及时采纳,秭归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已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当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农民只需自愿缴纳人民币10元,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5元,人均可筹资45元,全县基金总额超过千万元,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第一次享受到了住院补贴,农民得到了实惠……。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年近50岁的她并不满足现状,决心不负重托,当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保护森林资源,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湖北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宋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