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2017年上半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7-11-07 07:41   [收藏] [打印] [关闭]

——2017年7月24日在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晓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7年上半年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区域竞争,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2013年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据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振兴实体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重点工作,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变化,呈现结构改善、动能增强、质效提升的特点,基本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出口总额增长23.6%;城镇新增就业49.17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4%;节能减排符合国家进度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平稳,经济增速逐月回升

面对年初主要指标增速在全国和中部位次回落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建立经济形势“旬分析、月调度、季结账”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运行调度等工作,有力促进了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一是主要指标增速逐月加快。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1—5月分别加快0.2、0.2、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分别加快0.8、0.4、0.8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高于全国、提速进位”的良好态势。二是就业收入总体稳定。上半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49.1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0.2%,较去年同期多增0.39万人。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均增长8.4%,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三是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较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四是要素保障总体平稳。截至6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年内新增贷款3338.7亿元,居中部第二位。上半年全省发行企业债券212.9亿元,发行规模居全国第一。用电、用工、用地等要素保障基本正常。

(二)结构优化,发展韧劲不断增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的指示,始终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巩固“三去”成效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降一补”。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振兴实体经济的意见》,初步测算可为企业降低成本1100亿元左右。再取消或停征1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零收费”。出台实施《精准发力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总体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省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卫生、文化体育等补短板领域投资增速分别高达38.8%、34.7%、18.9%、38.1%。查处15家“地条钢”企业,涉及产能约180万吨,相关设备已全部拆除;关闭退出煤矿5处、产能30万吨。6月末全省商品住房库存面积同比下降20.6%。5月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质效不断增强。一方面,经济投入产出双提升,投资、财政增速均居中部五省首位,显示我省增长质效和后劲在区域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上半年,我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2.2%,其中税收增长15.3%,绝对额居中部首位;投资增速从1—2月全国第11位、中部第4位跃升为上半年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另一方面,全省投资以“两库”“三定”①机制强化常态化督办考核,以增量撬动存量,投资结构呈现“一升一降”: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9.8%、19.4%、32.8%,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8.4、47.5、16.4个百分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幅持续下降,钢铁、铝业、火电行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1.2%、35.4%、8.6%。消费稳步回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较1—5月、1—4月、一季度加快0.2、0.5、0.8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15条”和发展新经济“16条”意见实施,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上半年,全省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设备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9%、17.2%、1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4.2%。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天马第6代显示面板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引领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上半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3.1%,规模保持中部首位。旅游、文化、健康等服务型消费增势良好。上半年,全省共接待游客3.0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54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6.8%。

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加快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继续调优种植业结构。全省夏粮总产501.7万吨,比上年减少7万吨;夏油总产248.2万吨,比上年增加6.5万吨。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②工程,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截至6月末,全省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面积达到973.8万亩,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648.4万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截至6月末,全省94.5%的农户已完成承包地的权属调查,91.3%的耕地完成测绘登记。

五是绿色发展力度加大。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践于行动。省人大审议通过《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印发实施。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融资规划》,总投资1.14万亿元的配套项目库启动实施。严肃开展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强力推进化工污染专项整治、江河湖库拆围、乡镇垃圾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河(湖)长”制改革全面推行,省市县乡四级框架基本确立。上半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值为74.6%,较去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114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5.1%,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

(三)改革创新,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2016年以来省政府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审批等事项316项,现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49项;上半年再取消108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双随机、一公开”③监管工作全面推开。在全国率先出台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地方性法规,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出台《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湖北省2017年本)》。投资报建审批事项由56项减少至39项。印发《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PPP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全省累计落地的PPP项目投资总额居全国第3位。国企、价格、电力、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扎实推进。深入抓好“科技十条”“新九条”④等政策落实,进一步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等政策措施。“双创”工作蓬勃开展,武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全省新增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4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全面实施“我选湖北”计划,武汉市启动“双百万”工程⑤。三是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截至6月底,自贸区三大片区共新增企业4523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实施。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一期)通过验收。出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6条”意见。上半年,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470个,签约金额1.8万亿元左右。融入“一带一路”力度加大,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取得新进展。中欧班列(武汉)进出口货运量位居全国前列。

(四)民生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一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既不要降低标准,也不要提高标准”的要求,深入推进“五个一批”⑥,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总体顺利。截至6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已实施建房12.84万户35.77万人,实现全面开工。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春风行动、零就业家庭精准帮扶等措施。上半年,全省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0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80.1%;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8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8.5%。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4.5%和22.2%,农村集中、分散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8%和15%。全省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22.21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4%。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统一的“两免一补”⑦政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分级诊疗工作全面推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显示了全省聚焦“四个着力”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的强大合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省人大、省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全省上下提高经济工作的政治站位,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撸起袖子加油干”,形成了克难奋进、务实重行的发展氛围。二是显示了各地各部门狠抓投资“定海神针”、牵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强大动力。全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扩大有效投资、狠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既盘活存量、又优化增量,既扩总量、又优结构,既稳当前、又利长远。三是显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产融合的新趋势。以“四化同步”为引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精准脱贫、农民稳定增收,为实现全面小康夯实支撑。四是显示了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释放的强大活力。持续深入地推进体制机制、内陆开放、创新发展“三个高地”建设,调动了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干事创业热情。以上成绩的取得,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制约我省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仍未消除,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增长的基础不牢

一是从增速看,主要指标虽然总体实现了“双过半”任务,但仍有少数指标低于增长目标的中心值,部分主要指标回升势头弱于全国,经济运行仍处于弱平稳。二是从动力看,投资“两个低于”(即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均低于投资平均增速)仍未明显改观,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新经济”等新动能块头还不大,难以弥补传统动能减弱留下的缺口。三是从支撑看,分化明显。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0%以上的市仅1个,8%~10%之间有6个,8%以下有10个。四是从区域看,“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压力仍然存在。

(二)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

一是实体经济困难没有根本缓解。上半年虽然我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存贷比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但受宏观政策调整和资金面“紧平衡”的影响,新增贷款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601亿元。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去产能、去库存的长效机制仍不健全,市场决定作用发挥不充分;降本增效的压力依然突出,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5.75元,仍略高于全国85.62元的平均水平;工业利润总额增长8.2%,较去年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而全国增长22.7%,较去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处置“僵尸企业”面临债务处置和人员安置困难;补短板精准度仍然不高。三是转型升级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石化、钢铁、房地产等行业市场形势好转,企业转型的紧迫性有所降低,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依然存在。

(三)防风险的任务加重

一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难度加大。二线城市销售低迷与市场供应短缺并存,三四线城市价格上涨较快与部分县城库存量过大并存,“两个并存”增加了调控的复杂性。二是各地财政收入增长不平衡。受“营改增”因素等影响,上半年仅武汉、黄冈、荆门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市州财政收入增长较缓,部分县及以下财政收支面临阶段性困难。三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涨和生猪禽蛋价格波动等因素叠加,挤压了农民增收空间。精准扶贫脱贫要求高、任务重,防汛减灾、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三、下半年宏观环境分析及走势预判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下半年全省经济仍具备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支撑条件。

第一,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回暖、全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势,为我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好于预期,三大需求全面回升,三次产业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同步改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抓住机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了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使我省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回旋余地增大。

第二,经济转型升级面临难得的窗口期。一是重大机遇叠加。“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崛起等国家级战略有力实施,为加快“支点”建设搭建了新平台,湖北自贸区建设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展了新空间。二是政策支撑有力。宏观层面,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间投资、扩大居民消费、推进创新创业等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武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武汉城市圈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不断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市场力量推动。当前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相对较低、就业保持稳定、风险总体可控、改革成本总体不高,尤其在政策引领、市场大环境倒逼下,企业转型升级面临难得的“窗口期”。四是共识加快形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凝心聚力,新发展理念、“四个着力”深入人心,“三个决不”的忧患意识不断增强,“一主两副多极”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各地加快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省营造了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势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等红利持续释放,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价值量指标、实物量指标和市场预期持续改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连续11个月保持在50%以上。我省货运量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12个月回升;工业用电量今年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持续快于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PPI今年以来保持5%以上的增幅。多数行业、多数企业效益回升,产能利用率提高,市场供求状况明显改善。

四、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措施建议

下半年,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四个着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委“六个坚定不移”的要求,以抓项目、强实体为重点,不断夯实经济稳中向好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改革发展质量;以务实重行、奋发有为的作风为保障,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建议突出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目标导向,着力营造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1.抓好经济运行分析调度。落实省委省政府经济形势“旬分析、月调度、季结账”制度,加强对下行压力大的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和协调调度。抓好重大政策部署的督办落实,对已出台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群众和企业感受进行综合评估。抓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的任务分解,细化方案,压实责任,分年度抓好落实,进一步强化党代会精神的宣传解读,向社会和市场主体传递正能量,引导良好发展预期。

2.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把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作为当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用活用足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等政策性资金,力争在支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转型和创新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健全担保平台、风险补偿机制、信用增信等风险缓释机制,稳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规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今年全省新增贷款规模保持在5000亿元左右,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200亿元左右。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充实发债企业后备资源库,加大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跟踪培育力度,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企业债券融资。

(二)突出稳速提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3.着力提升民间投资。研究制定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发展潜力较大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开展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清理专项督查,建立“三查三单”⑧制度,确保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细落实。着力抓好PPP落地项目计划实施,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入库项目的调度、督办和考核,健全奖惩机制,力争今年新增200个PPP项目落地。

4.着力提升工业投资。抓好全省582个预增产值过亿元工业增长点、35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工业增长点的调度。加快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一期)、华星光电T4项目、天马第六代LTPS显示面板、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下一代C系列发动机、宜昌海航通航产业园、襄阳雅致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进度。

5.着力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特别是着力破解项目建设领域的资金“紧平衡”。加快推进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蒙华铁路等重大铁路续建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安庆至九江、黄冈至黄梅高铁、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荆州机场、宜昌机场改扩建项目年内开工,争取西安至十堰、襄阳至常德高铁等项目早日获批。加快推进五大湖泊堤防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推动14条重要支流治理尽早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开工建设海绵城市80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20公里的年度目标。

6.落实项目推进机制。深入落实“两库”“三定”机制,健全信息化手段,更加高效地抓好四类项目⑨的调度,严格落实常态化的情况通报、协调督办和考核问责机制。抓紧开展我省2016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理自查、督查和问题整改,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统筹城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创新,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着力提高“两库”建设质量。

7.营造抓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抓好招商引资“16条”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广武汉市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经验,提高招商水平和质效。更加注重招商落地项目的长期服务和环境维护,切实帮助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企业解决资金、办证、用地、用工等实际困难,确保项目“招得进、好落地、能发展”。办好2017鄂港澳粤、鄂沪(长三角)等重大招商活动,打造好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新平台。

(三)突出重点攻坚,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8.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年度任务。一方面,要巩固“三去”成果。去产能方面,要巩固已去除钢铁产能和依法取缔“地条钢”产能的成果,抓好今年再关闭退出20处煤矿、产能120万吨的组织实施工作,扎实开展水泥、玻璃、电解铝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处置“僵尸企业”力度。特别要研究制定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市场化、法治化机制。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一降一补”。降成本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振兴实体经济的意见》,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清单管理,严肃督办考核,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补短板方面,抓好《精准发力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落实,确保补短板“十大工程”分年度有序推进。

9.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统防统治,加强农业防汛抗灾组织工作,着力稳定粮食生产。认真执行国家收购政策,抓好粮食收购工作。继续调优农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广粮经饲统筹、稻虾共生等高效农业模式,支持“三品一标”⑩申报及后期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水稻生产功能区、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五区一园”建设。组织好5家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及冷链物流,扩大农产品通过互联网“上行”规模。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0.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把握好稳房价与去库存的平衡点,统筹做好房地产去库存、稳市场、防风险工作,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武汉市要继续落实和完善调控措施,既稳定房价,又适当增加市场供应,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部分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地区,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完善调控手段,防止市场过热。库存消化周期超过合理区间的地区,要综合施策,加强住建、国土、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联动,强化去库存的工作合力。

(四)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11.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用力地抓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15条”落实落地,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开展50家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千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重点抓好600家试点示范企业和贯标对标企业。积极推进沿江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12.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抓好加快新经济发展“16条”意见落实,印发实施《湖北省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海洋核动力平台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两批6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首批14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武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等。

1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召开全省服务业大会,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五个一百”,推进“三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落地。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健康、医疗等服务行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挖掘健身休闲等体育消费热点。抓紧落实网络提速降费等举措,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

14.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加快建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基地、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园、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荆门通用航空产业园等,着力推进海工装备、激光、北斗导航、新型航天等重点项目集聚发展。

(五)突出精准施策,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5.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出含金量。按照中央“四个一律取消”的要求,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再取消、调整、下放一批行政许可等行政职权事项。加大权责清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加快推进“多证合一”11改革,8月起在全省全面实施。“管”出高效率。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确保实现全覆盖。全面推广运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快推进信用监管。“服”出获得感。加快实施“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年底前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一张网”。

16.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PPP模式的总结和推广。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红顶中介”专项治理,继续稳妥推进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落实和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8月底前将政府定价管理的所有收费整合成“一张清单”向社会公示。研究制定和完善行业协会收费政策和行为规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度等政策。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12工作。

17.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出台《促进一主两副率先发展的意见》和《加快培育形成多极发展格局的意见》。积极谋划支持20个左右新增长节点县市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好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强长江新区的申报争取和推进建设,积极推进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及各市州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提高投资承载能力。

18.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有序推进湖北自贸区三大片区170项改革试验任务,推动实施《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更大力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支持省内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纺、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富余产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厂,不断提高“走出去”实效。

(六)突出生态优先,着力抓好绿色发展

19.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落地落实。开展非法码头专项整治第二轮“雷霆行动”,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治理工作任务。扎实做好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专项集中整治,协调实施退垸还湖、退耕还湿以及拆围等生态修复工程。突出抓好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编制的《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融资规划》的推进实施,抓好长江“645”航道整治、五大湖泊堤防加固、四湖流域骨干河渠整治、沿江污染治理等长江大保护项目实施。

20.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对环保工作开展不力、环境问题整改不力的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坚决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确保结硬账。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工作方案,加大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督促检查力度,加快组织实施不达标水体断面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全省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年底前建立四级河(湖)长制体系。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21.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严格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在工业、建筑、农业、商贸服务等领域继续开展清洁生产示范。重点抓好20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工作,抓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土地利用创新试点。大力推进碳排放权、节能量、排污权交易,积极争取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落户我省。

(七)突出保障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2.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优先位置,强化“三精确、三真实”13,确保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坚决保质保量地完成2017年脱贫89万人、出列1013个贫困村、“摘帽”4个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35万人的目标任务。

23.扎实做好就业等重点民生工作。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全力推进“我选湖北”计划,帮助和扶持更多大学生就业创业。完善返乡创业、稳岗补贴、失业保险等政策扶持。落实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统筹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抓好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扩大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覆盖面。8月底前全省全面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41.17万套。抓好农村公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场馆建设等重大民生项目实施。

24.着力防控金融和债务风险。加强对证券市场、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以及跨市场交叉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监测,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深入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回头看”,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规范管理,规范企业债券发行,坚决纠正违规违法、变相举债等行为。

25.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和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责任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不断提高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26.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完善和落实各类应急预案,加强一线调度指挥,对长江干堤及重点湖泊、重点水库的重点圩堤加强巡查防守,强化人力资源、物资器材、后勤保障的综合调度,全力确保江河湖库安全度汛。

附件:1.2017年上半年主要计划目标执行情况

2.名词解释

附件1

附件2

名词解释

①“两库”“三定”:指全省储备项目库和建设项目库;对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定时、定项、定向调度。

②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指打造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

③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④“科技十条”“新九条”:分别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意见》。

⑤“双百万”工程:指武汉市实施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和“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⑥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⑦两免一补: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⑧“三查三单”:指在开展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清理专项督查工作中,在自查、督查和考查的基础上,形成整改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清单、整改责任清单。

⑨四类项目:指226个省级重点项目、432个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1个重大产业项目、12个省领导包保项目。

⑩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1多证合一:指在全面实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涉及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12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指国企(含企业和科研院所)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

13“三精确、三真实”:指脱贫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脱贫措施真实、帮扶过程真实、脱贫结果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