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湖北公共·新闻频道|省人大代表方雪梅:做大做强湖北种业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时间:2022-12-06 09:00   [收藏] [打印] [关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品种不对,努力白费。如何让种植户都能种上适合的种子,不因气候变化就亏损?本期的小建议、大担当,带你走进湖北省人大代表方雪梅履职尽责,促进湖北种业发展的故事。

“这好长一颗颗的啊,米质好,他们厂里老板说,给我买几袋去。”

眼前的品种,正是湖北本土品种虾稻一号,具备抗性好、米质优、适区广的特点,受到了厂家的欢迎。

襄阳宜城市鄢城街道木渠村村民:“我今年种了100多亩田水稻,水稻种子、农药、化肥都是方总提供的。”

老胡的稻田成功扛过了今年的旱情,高品质稻米带来的高单价,让他的总收益没有减少,他从内心感谢湖北省人大代表方雪梅的帮助。2017年,因外来的稻米品种不能适应本地气候,导致不少种植户遭受损失,方雪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湖北省人大代表、宜城市梅缘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方雪梅:“农民用的,多是‘外省种’,风险相对较大,湖北种业企业多、小、散,竞争优势不强,品种创新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收集材料后,方雪梅履行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义务,提交了《关于做大做强湖北种业的建议》,揭露了当时湖北种业的不足和面临的困境,得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鸣的亲自督办,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作为主办部门,迅速落实该《建议》,推进湖北种业发展。就在11月,华中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项目开工,耗资1.1亿元为湖北储存的种子建造一座“新家”。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室副主任 蔡海亚:“把鉴定到的优异资源,对育种工作者进行共享,告诉育种工作者它在品质方面,或者是抗病抗虫,或者是产业方面有哪一方面的优点,支撑我们品种的选育和种业的发展。”

受《建议》推动,湖北在2020年提出建设湖北自己的种子生产基地,并在2021年得以实现,朱仁山教授的团队所研发的本土品种易两优311,在制种基地通过国家现场验收。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朱仁山:“2021年我们就在湖北罗田县,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21年我们制的种子,杂交稻水稻组合易两优311获得了成功,2022年我们就扩大了生产,增加到了2500亩,今年在全国很多地方高温减产,甚至是绝收的情况下,我们获得了平均400多斤的产量。”

眼下,湖北加快建设现代种业产业链,湖北洪山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11个重大功能性平台落地生根,全省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湖北粮食总产连续9年达500亿斤以上。

湖北省人大代表、宜城市梅缘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方雪梅:“通过政策驱动、项目扶持,我省种业综合竞争力实现稳步提升,产业影响力日益增强,湖北种业的发展令人振奋,希望湖北的土地都能种上湖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