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六十八期 | 立法兴农 以法治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喜迎二十大·细说新变化
立法兴农 以法治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过去五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紧贴全省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展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担当作为。我们《人大聚焦》专栏将推出“喜迎二十大 · 细说新变化”系列节目,全方位展现省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推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大代表等工作。
立法权是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解释或者废止法律法规的权力。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如何用法治的力量更好促进乡村振兴,2020年1月17日,湖北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作为全国首部省级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条例从2020年5月1日实施以来,到现在快2年了。条例的实施执行情况如何,又如何通过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一起来看。
李菜红是浙江台州人,三年前跟着妻子从台州来到湖北罗田定居,他直言,罗田这几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罗田县白庙河镇潘家祠村村民(原籍浙江) 李菜红:刚来的第一年罗田不像什么样子,这几年发展真的快,比我们那边(台州)发展的还要快。
在当地,李菜红租赁了200亩土地,种茄子、萝卜、紫薯、贝贝南瓜等十几种蔬菜,原来蔬菜成熟了他自己租车将菜运送到县城去卖,但现在他只要通过一部手机就轻松地把蔬菜卖了出去。
罗田县白庙河镇潘家祠村村民(原籍浙江) 李菜红:(直播带货)2个小时卖了一万多斤,真的高兴,想象都不敢想象,拿到市场上哪里卖得了,最起码要卖10天都卖不(完)。
《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提出要加强乡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培育和壮大乡村电子商务市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作为省人大代表,徐志新在如何推广农产品上做了大胆地尝试。
短短4个月的直播,徐志新带动了2800万元的农产品销售,助力滞销农产品跑出畅销路。
省人大代表 徐志新:把大别山的名优农产品,罗田的板栗、天麻、茯苓,大量地送进了城,同时通过直播电商带动了二产和一产的创新改革,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了乡村产业兴旺。
同时,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要求,给当地提供了仓储、物流等多个项目支持,将这个农村电商发展送上了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村民不用再去外地打工,而是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塆村村民 郭云:在家能照顾到小孩,老人也在家,都能兼顾到,每个月都能拿到4000元,现在如果让我去外面打工,我自己肯定是不愿意的。
罗田县白庙镇潘氏祠村村民 周箫:现在收入越来越好,越来越高,到处都建设得非常好,我们感觉现在想安定下来在家里,慢慢走农业这条路,慢慢走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
省人大代表 徐志新:《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出台以后,有关部门对富民乡村产业用地怎么创新、怎么保障、怎么留足空间进行了具体安排。明显感受到这两年富民乡村产业用地的审批提速了、提效了。
作为全国首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地方性法规,《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从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成为推动湖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治保障。
省农业农村厅法规处三级调研员 黄昌盛:《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坚决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二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四是着力改善农村民生福祉,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履职为民 25年接力守护一湖碧水
代表小组活动是人大会议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基本形式,各级人大代表们在基层面对面倾听选民呼声,搜集民情民意,更好、更精准为民履职,为民发声,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在荆门龙泉代表小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25年如一日,守护一方河清岸绿。
漳河水库位于江汉平原西部,它为荆门、宜昌、荆州的部分县市提供农业灌溉用水,也是荆门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百万人民的生命之水。
荆门市龙泉代表小组组长 周健:我叫周健,是龙泉小组的组长,在组里大家都喜欢叫我老周。漳河是荆门人民的母亲河,一代一代荆门人喝着漳河水成长,因此也把它称为生命水。25年来,代表们就是带着这种特殊的漳河情怀守护着漳河。
别看现在的漳河水,碧水微澜,清澈见底,可多年前,她也曾饱受污染之困。1997年2月,荆门龙泉代表小组成立。这一年,老周在荆门市人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加强对漳河水污染问题的整治》的建议。
荆门市龙泉代表小组组长 周健:在连续五届闭会期间,小组代表们下漳河、走湖汊、明察暗访、昼夜视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库坝内我们眼前的旧房,就是以前果酒场的旧址,我们龙泉小组的代表保护母亲河、代表在行动的脚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过去在漳河东边的一个河汊有一个果酒厂。酿酒后的废水直排漳河,顺风5公里内都能够闻到刺鼻气味。河汊周边有300米内全是黑水,周健带着龙泉代表小组的人大代表,多次到果酒厂走访取证。
荆门市龙泉代表小组第六、七、八届成员 王家玉:在这个当中下了很大决心,我们代表小组白天夜里都来专门来搞这个事,最后把它关停了。
从此,在代表小组的监督下,漳河边相继关闭和迁出库区周边10余家污染企业,封堵数十家小煤窑。2012年,代表小组通过大量调研,发现漳河多处存在网箱、拦汊围网和拦汊筑坝投肥养殖的乱象。产生的污染对母亲河水质形成了重大威胁。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和《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代表小组成员们围绕拆除网箱养鱼、整治沿线农家乐开展工作。一年又一年,从点源治理、到生态修复,积极奔走。
荆门市人大代表 周胄:(当时这个居住区)所有的生活污水全部就直接排入漳河,我们对这个水进行取样,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化验,化验的结果是所有指标都严重超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份视察报告。
25年来,龙泉代表小组持续关注漳河保护工作,每年都在人代会上提出保护漳河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坚持每年开展“保护漳河、代表在行动”视察活动。对居民生活垃圾污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生态植被遭破坏等问题进行专题汇报,督办到底,推动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保护漳河行动。
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付正红:在人大的建议下,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对漳河水库联合执法,加大漳河水库保护的监管力度,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各个部门尽心尽力,从部门单一监管到联合监管。
荆门市漳河镇居民 陈俊峰:我是土生土长的漳河(镇)人,(代表们)经常会下到我们漳河这些地方来,龙泉小组他们就是说实话、办实事这种形式,这些年漳河的水体保护,基本上都是在他们的督促下,各部门解决问题的力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2021年9月,荆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从此,代表小组们保护漳河,从个人情怀上升到了法治轨道。
荆门市龙泉代表小组组长 周健:代表(履职)有届,但是保护漳河没有届,我们是一届接着一届干,从来没有在保护漳河这件事上掉链子,老代表退下去了,新代表又接着干。
龙泉代表小组围绕百姓关切,曾18次上高山,督促打击盗采,恢复矿区植被;10次进市场,暗访、视察、督促解决牛肉注水问题;还关注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等。3月28日,荆门龙泉活动小组,被授予“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这个基地,将充分发挥研习、实践、辐射等方面功能作用,向全社会全方位展示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荆门市龙泉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全省范围内,大部分街道、乡镇都建起了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和代表联系点等代表履职和活动平台,“家 站 点”的背后,是各级人大代表要主动贴近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