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六十七期 | 宜昌:人大代表票决制将“为民做主”变为“由民做主”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人大要闻
深入学习贯彻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近期,在鄂全国人大代表们,从北京归来后,奔赴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他们把鼓舞人心的好政策、坚定发展的信心传递到基层,让大会精神在湖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国人大代表、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在回乡后,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生态复绿推动当地矿企转型升级。他扛上锄头,来到施工现场,种下希望。
全国人大代表 吉明东: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所以我(回来的)第一时间就是看企业的问题,企业的矿山修复要引起高度重视,按照总书记讲话的精神来做,我们的生态保护老百姓的生态宜居环境,是一定能够进一步提升的。
宋庆礼:宣讲“两会”精神 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同样专注于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英为有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庆礼。
全国人大代表 宋庆礼:高铁时代来临之后,我们更要牢记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以每个小细节、每个小动作来促成我们大的保护。
在家乡,宋代表深入浅出地讲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垃圾分类、废旧物循环等内容,让老百姓可知可感、可操作。
恩施州生态环境局鹤峰县分局局长 曹友洲:听了宣讲,我们备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基层环保人,我们要把这份精神力量凝聚到建设美丽鹤峰的实践中来。
代表们忙碌在宣讲课堂、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一线,他们在各自领域真抓实干,自觉把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 让希望的田野大有奔头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乡村振兴”背后是无数农民的期待。春暖花开时,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将履职写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跟随他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去看看。
全国人大代表王能干:和乡亲们干在一起 深耕田野端牢饭碗
全国人大代表 王能干:你开个车下来,速度可能快一点,但是离群众距离远了。平时没有事,就骑着自行车在田头转一转,作为一个支部书记,应该脚沾泥土,和大家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有困难克服在一起。
大冶市保安镇农科村共有3000亩良田,走一圈下来是15里路,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全国人大代表、黄石大冶市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王能干的身影。此刻,村里的农用翻土机隆隆作响,但农田边角处机械操作不便,王能干总是拿起锄头,帮乡亲们搭把手,顺便拉两句家常,听听民意。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事亦是环环相扣。组织春耕春播、排查灌溉泵站、清理沟渠,桩桩件件“眼前事”让王能干忙的不可开交。他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硬件设施问题,忙忙碌碌中,让整个春天都充满盼头。
大冶市保安镇村民 张汉民:到了春耕生产季节,路通、沟通、水通有什么矛盾有什么问题,反映之后马上解决了,(我们农民)只需要专于农事,翻整田地、下种。
多年来,王能干关注乡村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先后提出了《建议国家加大对村组公路的投入力度》《建议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村级组织任职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等建议。其中,《建议要吸引更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被重点督办。
全国人大代表 王能干:总书记今年也讲了,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要牢牢地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因此我们村)不能空一块田,用我们农民的赤诚之心,(换取)丰收的成果。
省人大代表王记安:科技赋能让农业更“智慧”
省人大代表 王记安:播种之前就要开始技术指导,春季气候比较反常、忽高忽低,水稻秧苗就容易得一些病害,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提前预防。
在孝感市孝昌县牛迹村,省人大代表王记安正在跟农友探讨水稻立枯病、苗瘟病等防治工作。
作为农技专家,王记安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土地。今年,他荣获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他说,自己见证传统种植到机械化的变迁,小小的种子蕴含着向上生长的力量,让田野充满希望。
省人大代表 王记安:品种选育过程要经过八到十年才能选育一个新的品种,达到增产比例效果,才能进行推广。我们耕地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先要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粮食安全还需要我们科技的投入,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把好技术关。
去年,在王记安的推广下,牛迹村引进了鄂早19号水稻,该品种每亩收成达到1200斤,粮食增产20%。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思路的推动下,乡村有了新的活力。多年来,他围绕绿色高效农业提出一大批建议,在建议的推动下,一大批惠乡政策落地见效。在绿色高效农业方面,争取到了国家和省级资金,在孝感市每个市县都开展了绿色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探索乡村研学游 文旅激活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形式多样的乡村文旅为乡村振兴赋能。在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茶园里兴起研学游。
武汉市江夏区人大代表 吴兰珍:产业振兴结合我们自身实际来说,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因为我们这里就是一片茶园,文旅发展,研学的学生们来采摘、制茶、挖红薯。
废弃矿山变公园 风光旖旎迎春来
不远处,一座废弃矿山正在蝶变。对山体进行生态修复的成功,按照一村一景、一湾一品的思路,导入相关的产业和文化的元素,让游客留下念想,记得乡愁。
武汉市江夏区人大代表 胡继华:作为人大代表,我在区里提了我的建议,如何把废变成宝,对废弃的荒山进行修复。结合中央精神、乡村振兴,所以根据我们地形地貌和地理优势打造文旅,才能够更好地带动乡村振兴。
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 让希望的田野大有奔头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号角。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守初心、履职责,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乡亲们一起干、一起闯。他们站在田埂上望见了辽阔的未来。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宜昌:人大代表票决制将“为民做主”变为“由民做主”
民生实事项目,关乎百姓福祉。近年来,宜昌市人大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工作,推进基层重大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就是将征集初选后的民生实事项目交由人大代表进行票决,让人大代表们代表群众做决定,一起来看。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这里是宜昌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今年,潘家湾将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这不,乡人大代表巧妙地利用乡土传统曲艺“五句子”,收集民意,宣讲政策。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人大代表 罗绍玉:说呀搞呀,好像不新鲜,利用这种(方式)写了再把它统计起来,拿给(群众)看到,我再唱一段就新鲜些。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村民 陈百玉:用“五句子”歌可以相互交流,你不知道的我可以宣传,平时(宣讲政策)说修路、补钱,别人说补钱什么搞得,用“五句子”歌一唱都听到了,这种方式很好。
除了用开“坨坨会”、唱山歌等“土味”接地气的形式进行走访。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跟乡亲们边采茶劳作,边谈起了茶园改造的项目。
对茶叶示范基地项目升级改造是潘家湾土家族乡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的一个。胡大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能参与到民生项目票决,帮助村民们解决急难愁困问题,她觉得很欣慰。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人大代表 胡大英:(村民)要求有技术员,再要有合作社,看能不能改变茶园的收入,农村农业局的技术员专门在这做技术指导,教我们茶田开沟、施农家肥,原来只卖得到三十几块钱的芽茶,到现在为止可以卖到六十多元 。
宜都当地少数民族乡镇人大,摸索出符合少数民族特点的“土办法”“土渠道”全方位搜集民意,汇聚民声、集中民智,确保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的产生更贴近实际,同时,为了更好推进项目实施,代表监督工作同样必不可少。
代表监督“回头看” 为群众缓解停车难
在宜昌宜都市红花套镇街道,三级人大代表们正在对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镇停车场项目进行“回头看”。
宜都市红花套镇人大代表 向贤春:很多群众就反映停车难,车就停在路两边,对交通很大阻碍,2020年的下半年就采纳了意见,表决通过了(民生项目),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建停车场。
宜都市红花套镇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人大代表们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通过人代会票选出当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今年,红花套镇又推行“回头看”工作,目的就是对已完成项目进行回访、监督。
宜都市红花套镇人大主席 郭先华:民生实事工程全程跟踪,主要是群众想什么与政府做什么的有效对接,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根本性转变。
民生实事项目,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自2006年起,宜昌市各县市区人大积极推进基层重大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年初县市区人代会、乡镇人代会上,通过全体人大代表公开投票,票决产生当年即将实施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并对政府部门上一年度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让民生实事项目更加符合民需、贴近民意、惠及民众。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黎开锋:宜昌市人大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票决实施基层重大民生实事项目255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更好地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确保民生实事更实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基层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