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七十三期 | 小站点发挥大能量 让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小站点发挥大能量 让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立法机关,被形象地称为立法“直通车”。立法机关在立法全过程、各环节 ,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架起百姓与立法机关之间的“连心桥”。
信息员 李芹发:这个《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村民:我们想在附近搞个广场舞,搞一下活动,平时锻炼锻炼。
李芹发是宜昌市秭归县人大代表,也是九畹溪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信息员,最近他和一百多位联系点信息员们一直奔走在大山之中,对《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 》收集村民们的“金点子”。
近些年,九畹溪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群众口袋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随之富了起来,对健身活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以来,九畹溪镇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集中研讨、二维码征集、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共有200多名群众参与反馈,整理后共形成意见建议17条。
宜昌市秭归县人大代表 李芹发:过去老百姓理解的法律总是高高在上。现在老百姓感觉到(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融入到法律法规里面,(联系点)让老百姓意见更多地被看见被听见。
开门立法 让法治意识深入民心
开门立法,广纳民意。在宜昌,茶叶已成为造福一方的“金枝玉叶”。2019年底,九畹溪镇联系点将“加快促进茶产业立法”的建议提交至省人大常委会,推动《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纳入了2020年立法计划。在草案征求意见建议时,联系点组织当地茶农结合茶叶生产实际,提出了10条建议,最终部分得到了采纳,基层群众声音成为法规文本。
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峡口村村民 周志成:种茶种了三十几年,通过总结经验,提了一点点小小的意见被采纳,充分体现了中国式民主。
从征集意见到法律法规出台,对茶农而言也是一次普法过程,让法治意识深入民心。2021年5月,《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后,茶农依法依规种植,发现有违规种植行为的农户直接拉入“黑名单”,坚决不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有效保证了条例的实施效果。
宜昌市秭归县人大代表 龚万祥:没有出台条例,我们没有底气,现在我们有条例撑腰之后,我说话很有底气,我们要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拓展基层立法点功能,助力基层治理。
民主参与、民主表达、民主决策,2008年,九畹溪镇人民政府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切实打通民意征集“最后一公里”,九畹溪镇将联系点工作与党建工作、人大工作、民主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推行“1+5+5+N”组织架构模式,即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5个基层立法活动室、5个基层立法联络站和N名信息员。
今年,结合数字乡村建设,该镇又在数字乡村平台开发基层立法联系点模块,村民可以通过扫描联系点二维码直接提出意见建议。除了立法工作,群众的其他需求也可以通过联系点反映。九畹堂村一组村民张勇,就针对就医问题提出建议。
宜昌市秭归县九畹堂村一组村民 张勇:这里以前是个医院,关闭了两年,就特别不方便,到九畹溪镇卫生院要(走)12公里,到杨林镇卫生院要(走)6公里,我们就通过线上二维码反映这个问题,面对面找我们(基层立法)联系点也反映这个问题。
联系点通过云后台收到该建议后,与当地的人大代表一道多方协调沟通,今年5月12日,九畹溪镇卫生院芝兰分院开门接诊。
宜昌市秭归县人大代表 王成彬:通过下队走访和信息群,我就发现这个地方看病就医难的问题非常严重,群众的事情无小事,镇人大主席团解决不了,但是我们积极把这个问题反映到县人大,争取上级支持,经过多方奔走,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村民们还提出了野猪泛滥损坏农作物又不能捕杀、山区秸秆难以综合利用容易产生鼠患、规模以下分散养殖造成的污染缺乏监管依据、垃圾分类处理等问题,都由联系点提交给了省人大常委会,并由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其他职能部门研究处理。
据统计,14年来,九畹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已通过各种渠道为111部法律法规(草案)收集了298条意见建议,100多条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和吸收。2021年7月,联系点负责人还列席了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将民情民意直接带到了常委会会议上。因为提的意见建议“真管用”,现在村民们遇到问题,都会想到来找联系点通过法治手段解决,极大地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党委书记 联系点负责人 刘峰:基层立法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本级能够解决的民生实事和小事,这些是马上可以进行办理的;需要上级或者更高的层次上进行解决的,可以通过立法联系点的形式,和一些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的形式来解决,也能够最大限度去体现老百姓诉求和为民情怀。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规划与法规实施监督处一级主任科员 游金霞:十四年来,各联系点除了对100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近5000多条意见建议外,还提出了“野生动物致害” “渔业法执法标准”等40余项关于立项和法律法规实施方面的意见建议,真正地体现了立法的智慧在基层,立法的力量在大众。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王莉莉: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不断拓展基层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建立了联系点负责人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和一对一服务制度,指导联系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从立法中向监督执法、宣传普法延伸,全流程发挥作用,各地人大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创造了生动、鲜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共设立了1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群众诉求“原汁原味”直达立法机关作为立法参考,让立法的过程成为倾听人民声音,凝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的过程,使我们的民主群众可知、可感、可获益,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代表风采
省人大代表徐志新:为农产品代言 赋能乡村振兴
带领家乡人民奋斗,发展特色产业,昔日的贫困村变成湖北省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湖北省人大代表、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第一书记徐志新,一直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时时关注乡村产业发展。今天的代表风采,我们去听听他“不走寻常路”的履职故事。
眼前这位正在为直播选品的主播,就是省人大代表“谷哥”徐志新。平均一周三次,每晚五小时的直播,这是他的日常。为啥做起直播带货,还得从徐志新代表的履职经历说起。履职五年,他一直关注乡村振兴发展,提出十余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2020年,受疫情影响,到黄冈旅游的游客骤减,这可愁坏了徐志新。
省人大代表 徐志新:人家买的是农产品,但对于父老乡亲来说,他养的是家,孩子的学费,我看到很多父老乡亲期待的眼神,作为一名湖北省人大代表,群众有呼声、有需求,我希望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去解决。
他先后就富民乡村产业的用地问题、仓储物流问题,以及乡村网络的覆盖、快递进村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在徐志新的推动下,2020年,当地率先建起5G基站、成立了全国首个乡村快递合作点,让乡村电商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去年10月28日,徐志新也走进直播间,成为了一名带货主播。
省人大代表 徐志新:7个月的时间,我们把大别山的农产品向城里,就从这1个直播间就出去了接近6000万(销售额),当然现在整个的我们黄冈的每个县市区的农产品,都先后进入了我们的直播间。
把农民请进直播间与主播互动,一起卖货,是徐志新直播带货的一大特色,他的直播间只卖农产品,不收取农民的一分钱佣金,走出了用一根网线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新路子。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村民 郭海平:直播没带货的时候这些野芹菜,老百姓最多就是自家里采点回来吃一吃,没有变出一分钱,(直播带货后)今年像我们春季的时候总共卖了十几万斤了,收入就是 20多万元,实实在在地带来老百姓的增收收益。
扎根乡村带动农民致富。徐志新坦言,他的童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的成长离不开家乡这片沃土。2011年,在律师行业已经功成名就的他,怀揣着反哺家乡、振兴家乡的情结,回到了故乡燕窝湾村,当起了“第一书记”,成为燕窝湾村脱贫致富、产业振兴的“领头雁”。
建言直言 做“群众贴心代言人”
2018年,徐志新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肩负了更多的责任。谈到他最难忘的履职经历,就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提出的“关于建立重大疫情灾害紧急采购制度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及时答复和解决,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省人大代表 徐志新:因为当时疫情突如其来,整个生活物资都没有保障,都是人民群众的呼声,闭会期间提的(建议),省人大常委会转到了省财政厅,省财政厅跟我开始联系了,还组织专家跟我连线,就政府采购法的修订进行探讨和研究。
建言、敢言、直言,针对建议办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批评意见,徐志新也义无反顾。2021年9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询问,多名全国、省人大代表围绕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向有关部门展开询问,而针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红黑榜和如何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刑事犯罪处理等问题,徐志新履行代表监督职责,向有关部门犀利发问。
省人大代表 徐志新:无论是建议意见和批评,都是代表履职,当我提出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府或者是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并且他们认真去解决的时候,我感到很欣慰,这不是我个人的欣慰,而是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步。
徐志新说,他的根在最基层,作为省人大代表,他要始终为民代言。今年他将继续围绕探讨更广泛的渠道帮助农产品进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开展履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