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湖北卫视|“双减”如何真正减出实效?湖北省人大代表这样说
5月24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多项工作报告,其中包括省人民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这也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今天咱们就跟随一位人大代表,去看看“双减”政策下,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怎么样。
还有不到一个月,湖北就将进入“中考时间”,这是“双减”政策实施后首次中考,没有了课外培训,考生们的学习质量是否会受影响?带着这些疑问,省人大代表沈爱贞,来到了武汉光谷实验中学调研。
武汉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年级主任 黎龙:“我们每天为学生增加了40分钟的辅导答疑时间,所有的学科老师在这节课都会进班,对学生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这种辅导,他们回家之后就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也可以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拓展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老师增加答疑时间,可以缓解家外减负、家内增负的情况,受到家长的欢迎。
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学生家长 丰晓启:“以前在家里找不到人答疑,所以说作业就搞得很晚,现在这个事情就化解了。”
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党委委员 沈爱贞:“通过调研还是有很多可喜的一些发现,初中的老师包括校长、家长,大家都统一思想,怎么样让孩子能够睡好觉,高质高量完成作业。”
沈爱贞代表调研中发现,不同的学校,在“双减”政策下,面临不同的问题。初中阶段,学生家长更注重成绩,而在小学阶段,作业少了,空出来的时间如何利用成为新课题?
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校长 李惠:“我们学校的最后一节课是一项特色课程,比如说美创课、劳创课、艺创课、体创课,围绕着孩子的兴趣,把孩子们的这种无限可能,能够在我们的课堂上丰富起来,我想这就是'双减'的意义。”
开展非遗文化皮影戏课程,打造学校科技馆,开设艺术展览大赛......沈爱贞代表认为,在小学阶段,应该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兴趣点。但是每个区域、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要把“双减”减出的时间用好,还需要推动一校一策。
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党委委员 沈爱贞:“比如说像小学,想尽办法整合一切社会资源,保证学生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尤其像九年级的孩子,他的升学压力比较大。”
沈爱贞经过调研后提出,“一校一策”方案应采用“1+X”课后服务模式,课后服务“1”,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课后服务“X”则是普遍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撑。而部分学校,还应该根据家长工作时间需要,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党委委员 沈爱贞:“我们的教育部门一定要顶层设计,一些政策要相应出台,还要有一些相关的引导。像我们区域财政要给予经费的支持,一起多方联动,共识才能共治,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