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五十六期 | 立良法、强监督、促双联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用法治为守法经营企业撑腰,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良法、强监督,各级人大代表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去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工作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良法、强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打出一系列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助推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改废释优化制度供给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付正中:有的调整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的制度设计明显滞后,也不符合我省“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我们及时将相关法规项目纳入立法修法计划,予以全面修订。
自3月启动法规清理工作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征求影响我省营商环境和制约市场主体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共收到省人大代表、市场主体及社会公众对100件省本级地方性法规提出废止、补充完善或打包修改建议132条。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玉祥:省人大常委会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跟踪督办,着力推动问题解决。
7月30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全票通过《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废止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省本级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决定》聚焦破解制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共涉及18件省本级地方性法规,其中修改14件、废止4件。
广泛听取人民意见、反映人民呼声、接受人民监督,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法规清理的过程成为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过程,成为了解社情民意、为民办实事的过程,成为推动法治湖北建设、促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有破必有立。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及时谋划制定和修改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9月24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从扶持创新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入手,鼓励发展普惠金融,鼓励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并给予支持;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述华:实施办法还规定,本省的地方法人银行要积极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风险、信贷风险的补偿和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2020年11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湖北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施行后,首个出台人力资源市场地方性法规的省份。
省人大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 副厅长 陈世华:通过条例的实施,对我省的招商用人各种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
《湖北省地方金融条例》《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先后出台,构建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链”。
2021年4月,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宜荆荆恩三大城市群同步探索区域协同立法,立法选题紧扣打造更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加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完善的法治环境。
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连续两年开展专题询问
9月2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市场主体司法保护和服务情况的报告,在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法治化营商环境。
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 赵红梅:想请问省高院将采取哪一些措施,依法平等地保护中小企业的产权和合法权益?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游劝荣:让我们的干警多学一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知识),特别是企业运行的知识,让大家学会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思考法律问题。
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 刘龙菊:我想接着问省检察院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来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司法保护和服务?
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徐文海:我们采取各种形式转变我们检察办案的理念,不能机械办案,不能机械司法。
省人大代表 徐志新:请问省公安厅,下一步如何健全体制、完善机制,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刑事犯罪处理?
省公安厅副厅长 董煜华:我们制定了《湖北省公安机关办理经济案件若干规定》,认真贯彻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政策。
问得犀利,答得认真。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10位全国、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专(工)委组成人员,先后围绕优化制度供给、重点领域执法、司法保障和服务等方面进行询问。询问,是人大法定监督方式之一。去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同样就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两年两问,从全省面上情况到法治化营商环境,越“问”越聚焦。问答之间,共识在凝聚、力量在汇聚。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彭军烈:下一步省人大将持续加强监督,推动一府两院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实现由“找关系”向“讲法治”转变,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切实提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深入生产一线,9万余名代表助推解决“急难愁盼”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参与主体。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人大代表责无旁贷。今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号召全省9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代表行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围绕影响营商环境和制约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了解、及时反映市场主体的困难和诉求,助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张证照,关乎企业成长壮大。
在黄冈市团风县,团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与企业面对面座谈,帮助新入住团风的湖北百家放心鲜食食品有限公司3天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完成600万元的订单。
一座大门,关乎企业形象信誉。
在宜昌市伍家岗区民营工业园,区人大代表周新宏、何姗多方奔走,让宜昌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正大门,因修路关闭2年后重新敞开,再迎四海客商。
一个车位,关乎员工生活便利。
在荆门市东宝区,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通过走访、调研,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停车难问题,催生全市新规划停车位2231个及实行错时停车,尽力满足企业员工及市民出行需求。
群众事,无小事。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全省9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天然优势,访企业、搞调研、提建议,助推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智慧,彰显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在荆山楚水间汇聚起磅礴力量。
感谢收看本期《人大聚焦》,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