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五十一期 | 人大代表履职排“堵”点 为企业敞开“心”门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人大代表履职排“堵”点 为企业敞开“心”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更是驱动力。在宜昌优化营商环境代表行动中,代表们深入了解市场主体的困难和诉求,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持续改进。
记者 舒慧:我现在是在宜昌东山大道的延长线,这条道路在修建的过程中,让我身旁这个企业的大门临时封闭。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上这个图纸,当时的道路和企业大门之间的落差是达到了1.5米,整整两年的时间,企业只能通过一条临时便道来通行 。
宜昌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扎根宜昌已十年,2019年完工的东山大道延伸段,正好经过该公司大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征地拆迁、道路还建等因素中断施工,导致企业没了门,影响公司运行和品牌形象。
宜昌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物流部员工 李少伟:我们仓库里上货、卸货很不方便,因为每次司机来了以后找不到路,围着这里绕几圈,我们员工点个外卖都不敢怎么点,外卖员找不到地方,(经常)跟外卖员对接不上就退单了。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周新宏:看到企业的这个现状以后,还是感觉到我们有一点坐不住、等不得的心,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也好,一个人大代表也好,确实是责无旁贷,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三个月经常电话到现场、到企业沟通,前前后后有二三十次吧,推进目前按照原计划施工还比较顺利。
今年3月,在开展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的代表行动中,宜昌市伍家岗区人大代表通过走访了解到企业堵心事后,奔走于政府部门、城投公司、施工单位之间,反复协调,最终启动改造还建项目。
目前,宜昌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正大门已经恢复通行功能。崭新的坡道,一头通着厂区,一头直连东山大道。企业大门打开,“心”门也随之敞开。企业坚定信心准备继续追加投资,这是对当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好回馈。
人大代表助力 为企业办证跑出了“加速度”
除了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外,弘扬“店小二”精神,高标准建设政务环境,也是当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宜昌猇亭区在全省首创全面实施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两证合一”审批服务,为企业办证跑出了“加速度”。
宜昌凯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林:5月22号开始,我们摘牌拿地,现在用不到半个月时间,在6月4号就把五证全部发到位了,拿证给我们赢得了时间,最起码节约了三个月时间,有史以来我认为还是效率非常高的。
在提速的背后,离不开代表们的努力,他们通过大量走访,倾听企业家希望缩减流程、办证提速的呼声,积极协调区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寻找破解路径,回应群众关切。
宜昌市猇亭区人大代表 廖黎明:我是以一个人大代表的身份分别多次拜访几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提出了我的思路和想法,也得到了他们的一些支持。目前的话,办理时间应该说压缩了60%以上,平均节约了45天以上,我们的(审批)材料压缩了40%以上。
全省九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代表行动,这也是今年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深入走访调研,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用地、融资方面难题,不断促进市场经营主体的活力。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 黎开锋:把阻碍我们营商环境的一些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能够在比较快的时间,通过我们收集、转办、交办、督办,然后得到解决,得到落实。
2021省人大常委会乡村振兴荆楚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近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主题,开展了“2021年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并邀请媒体记者赴相关县市就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进行集中采访报道,一起来看。
省人大常委会“荆楚行”活动始于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从今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将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纳入监督工作重要内容。将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涂胜华:我们组织了十多家媒体,到分别代表着山区、丘陵和平原的三个县市进行集中采访报道,集中地报道宣传好的典型,了解发现了一些群众需要我们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本次乡村振兴荆楚行第一站来到了钟祥。当地“厕所革命”已经发展多年时间,目前钟祥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农村无害化厕所的改造。
荆门钟祥:打通农村厕所最后一公里
记者 亦乐:钟祥市的“厕所革命”已经进行三年时间了,目前已经做到应改尽改,从旱厕改成水厕。村民们的使用情况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荆门市钟祥市大柴湖经济开发区鱼池村村民 全春太:原来(厕所)是一个缸,上面搁块板子,男女不分,哪个来厕所了就咳一下,不咳一下不方便是吧,蚊虫多得很,旱厕脏得很臭得很,你看现在一点臭味都没有,非常方便。
为保证农村无害化厕所“满了有人抽、抽了有人用、坏了有人修”,钟祥市各乡镇和官庄湖管理区建设有农厕服务站17座,各村修建粪污储存池150口。
荆门市钟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苏勇:我们这些站和池子都是建在新型主体的基地旁边,这样实现了粪污到基地的有效连接和便捷的联通,我们都安装了(国外)智能化设施,基地需要肥料的时候,我们就通过设备到我们的调配池,通过滴灌设施到基地去了,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农厕粪污的有效利用。
宜昌远安:打造网红民宿 发展康养旅游振兴乡村
除了关注农村厕所革命,乡村振兴荆楚行第二站来到了宜昌远安县,看昔日贫困村,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民宿旅游点。
宜昌市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村民 庞金林:我们这个老房子是村里号召搞民宿的项目,我们觉得是好项目,就响应村里号召把房子租给村里了,村里为了修这个民宿,把基础设施、路、环境搞好了,这是我们最满意的。
村里原本有着20多栋年久失修的明清古居,当地村委会变废为宝,从村民手中租赁过来,经过统一规划改造,形成“微田园”风貌。同时,龙凤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68人,全村最高长寿记录102岁。依托“长寿第一村”的品牌,大力发展康养旅游。
宜昌市远安县人大代表 花林镇党委书记 汤贵华:培养我们的康养食品,依托我们这里的海拔和气候优势,发展了我们一些特色的水果和药材,观光桃园基地,还有我们的石榴基地,还有核桃基地,发展我们高山康养的度假区,规划建设有15万平方米。
龙凤村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近年来,远安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号召能力强的优势,组织多级人大代表当好“宣传员”“监督员”“战斗员”,带领广大群众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宜昌市人大代表 远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宏华:组织代表走访选民,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宣传,将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纳入人大年度监督计划,通过听取和审议报告、执法检查、集中视察、专题询问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
仙桃:张沟镇“鳝鱼”游出“黄金路”
同样依靠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的,还有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当地全力打造黄鳝产业,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80余万元。目前,村集体还在不断完善提升黄鳝全产业链,做强做优黄鳝产业。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 朱传宝:把鳝鱼做成冷链产品和即食食品,做成鳝鱼粉、鳝鱼面,这样黄鳝的价值(变得)更高,老百姓的收益更大。
乡村振兴荆楚行持续发力 看乡村美丽蝶变
环境美了,钱袋子鼓了,幸福感提升了,大家通过走访看到了乡村实实在在的变化。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 田中全:这次参加省人大组织的乡村振兴荆楚行,这两天我感受很深,我看到我们乡村治理从各个方面,包括农厕,包括乡村做的垃圾分类,还有包括产业的扶贫项目,乡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在大大地改善,人们的幸福度也在大大地提升。
本次乡村振兴荆楚行,不仅看到了近年来我省农村建设的成绩,更是为了查漏补缺,找出发展中的短板。
委员视窗
赵立新:知行合一 做生态领域立法先锋
湖北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作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门委员会,承担着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议案的职责,守护着一方碧水蓝天净土。今天,我们走近该委员会组成委员赵立新,一起来看他的履职故事。
三伏天里,湖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赵立新,正在认真梳理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调研资料,为相关立法工作进行前期论证。
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赵立新:代表不光是一个信息需求表达的渠道,还是对政府施政的监督,委员实际上是从代表里面选举产生的,比如说我在城环委,我们这几年主要围绕长江大保护,再就是环境污染治理,从水到大气到土壤,参与立法、执法检查、专项调研活动,更多地、全方位地参与这些重大议题,我深深感受到湖北省对时代的担当。
多年来,湖北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围绕“生态立省”和“长江大保护”战略,开展立法、监督工作。赵立新当选该委员会委员后,根据专项工作安排,先后参加了《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湖北省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多件地方性法规的审议工作,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
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赵立新:草案起草论证阶段到后来一审二审。每次都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清江有生态两个字,汉江没有生态,这个条例本身形成的过程里面就看出来了。汉江两岸的城市工业相对比较集中,清江它承担的是生态屏障保护的功能,所以它的更多问题是在岸上各个地区的担当方面,功能方面是有区分的,所以我们感受到了法(律)条(文)也好,规划也好,这些文字都是有情怀、有担当在里面的。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我省也作出了《关于推进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 守护长江母亲河 促进我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了做好涉及长江保护法省本级地方法规清理相关工作,赵立新和专家团队一起深入研究、修改讨论,字句斟酌,提出意见。
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赵立新:集中修改了五个文本,长江大保护新的立法出现以后,我们地方法规实施要配合,我们一方面落实战略,一方面结合湖北省的发展实际,确保出台的法规能够有效实施,产生法治化的效果。
接下来,赵立新还将根据委员会工作部署,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常委会修订《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开展《湖北省湿地保护条例》等立法调研相关工作。
和赵立新一样,湖北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们,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履职。那么这些委员是如何产生的?该委员会又有哪些工作职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黄小洪: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协助履行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立法、监督、决定、等法定职责,其组成人员从省人大代表中选举产生,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将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为推动全省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法治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湖北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和民生关切开展工作。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筑牢长江生态屏障。
感谢收看本期《人大聚焦》,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