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代表中的科技“牛人”
在2月18日举行的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揭晓,共授奖327项,其中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项,自然科学奖40项,技术发明奖30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28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15项。
在活动开始前,16名湖北省科学家、院士走上红地毯展示湖北省科技实力,其中有4名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获得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200万元。他们是谁?一起来认识一下人大代表中的科技“牛人”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长期从事光纤通信与网络网络研究,取得过3项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等90多项专利,是国际上电信传输网SDH与互联网两网融合的开拓者之一,利用已覆盖全球的电信传输网解决互联网的覆盖和提速问题,开创了一种新体制。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闫大鹏是光纤激光技术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产业化、国产化的开拓者。今天他获得了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他带领团队在光纤激光功率合成、大模场激光光纤、激光芯片、半导体激光泵浦源等领域取得了100多项技术创新和突破。建立了大规模高性能大功率光纤激光制造体系,实现了光纤激光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激光及激光制造战略新兴产业作出重要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窦贤康教授长期从事中高层大气理论、观测与实验综合研究,独立自主研制了系列激光雷达观测系统,车载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基于上转化技术的量子激光雷达,开创了一种激光雷达探测新体制;他将仪器研发、观测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在中高层大气动力学和光化学研究中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教授长期从事数字建造、工程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提出工程安全风险“能量-耦合”理论,创建地铁工程安全风险“识、警、控”技术体系,构建工程质量精益控制平台。成果广泛应用于地铁、高铁、桥梁、石化等工程,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把握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新机遇,主持中国工程院“中国建造2035战略”重大咨询项目研究,致力于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