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三十六期 | 省人大代表张龙:用爱和音乐点亮盲童人生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为更好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疫后重振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期,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赴多地,跨选举单位专题调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在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城市矿山”博物馆,展示着由1958年华夏第一屏到2010年中国每个时代电视屏组成的“电视墙”。作为本土最大由废旧电池回收转型进军新能源汽车电池原料市场,目前,格林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三元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基地。这样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模式,让代表们印象深刻。
省人大代表 杨晶:格林美这一块是废旧资源(利用)循环无限,绿色发展,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废旧的东西,能够再利用、再循环,创造出更新的东西来,对于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目前,我省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全省科技创新领域落地落实。在荆门、荆州、黄石、咸宁,省人大代表们实地调研了固润科技、亿纬动力、亿钧玻璃、黄石铜加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地,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介绍,并就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省人大代表 杨治国: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特别希望对企业家的包容,对创业失败的包容,对技术研发失败的包容不止停留在口头上,在后面更多的实践过程中,让企业感受到真正的有包容。
省人大代表 李文帅:加大在院校和科研机构方面的投入,第二是继续做强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第三方面就是继续促进和加强在人才方面的激励和鼓励。
本次组织省人大代表跨选举单位开展专题调研,不仅是代表履职工作的新探索、新实践,也是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为推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和新时代创新强省贡献力量。
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成文心: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情况,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对于人大代表及时地提出意见建议,对于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做好报告的审议工作和提出意见建议,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和意义。
脱贫攻坚纪实电影 《白云生处》上映 感人故事引发强烈反响
近期,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指导,反映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旋律电影《白云生处》正式上映,感人故事在全省引发强烈反响。
大山里回响着女主角向梅的深情呼喊,一个女承父志,帮助贫困村开凿“天路”的动人故事在大银幕中娓娓道来。
电影《白云生处》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为背景,以人大代表的视角,讲述县人大代表向梅和代表小组进村入户,听民意、解民情,携手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动人故事。主人翁向梅正是湖北省近十万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缩影。影片展示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反映了我省脱贫攻坚取得的积极成效。
观众 杨艳: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国家的一些扶贫政策,也了解到人大代表为我们人民做的一些具体工作,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这部片子拍得特别接地气,觉得人大代表做的事非常伟大 。
其实,这部影片是取材于恩施州盛家坝镇小溪村的真实故事。大家纷纷表示,影片感人至深,让人备受鼓舞。
武汉市人大代表 余建平:看完以后,我们倍感激动,回去以后,将不断访民情、收民意、解民忧,趁“十四五”规划的蓝图东风,回去以后履职尽责,埋头苦干。
武汉市新洲区人大代表 戢兰芳:看到动情处都是潸然泪下,这部影片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共鸣,我想它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在其中既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又能找到自己的榜样,让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更加模范地履行代表职责,有了更深的体会。
武汉市新洲区人大代表 靖长艳:电影《白云生处》是一部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正能量电影,看后我自己总结反思,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内涵,力争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到位。
通过观影,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显著生命力,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地方的生动实践,讲好人大故事,唱响人大声音,让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代表风采
张龙:用爱和音乐点亮盲童人生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省人大代表张龙十年如一日守护学校,为孩子们照亮人生之路。来看她的履职故事。
省人大代表张龙是武汉市盲童学校体艺处主任。此刻,她正给即将参赛的孩子们传授陶笛演奏技巧。10年前,在小学担任音乐教师的她,一次偶然间,被一群盲童的民乐合奏深深打动。那一刻,她下定决心,要到盲校工作!为了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张龙戴着眼罩,把自己当成“盲人”,尽管小心翼翼,却四处碰壁,她的膝盖几次被撞得生疼,甚至无法正常吃饭。
省人大代表 张龙:心里实在觉得撑不住了,我那个时候才明白,其实孩子们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觉得恐惧,觉得不可预测,眼前都是黑的,我体验这个过程一看,很简单的事情(盲童)都做不好。
尽管教学之路困难重重,张龙却心怀希望。为了让学生们找到自信,张龙开始教孩子们声乐,并成立了“六点天使”爱心艺术团,让大家从歌声中寻找到快乐。
武汉市盲童学校学生 万语谦言:张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有些小秘密她都会很耐心地去听我们讲述,并且告诉我们怎样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快乐、更加充实。
省人大代表 张龙:因为孩子们看不见谱子,所以说他们所有学习的这些器乐也好,声乐也好,都是我一句句去唱,然后孩子们一句句去听,一直在跟家长们做工作,让孩子要有享受音乐的权利。
在张龙的带领下,由这群特殊孩子组成的“六点陶笛乐团”斩获了国际国内多个奖项,让所有人见证了来自武汉盲校的奇迹!这也让家长们激动不已。
学生家长 杜兴梅:她说看不见没关系,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这就给孩子包括给我们家长很大的一个安慰,我们也有信心来辅导这个孩子,孩子也更有信心阳光地成长。
省人大代表 张龙:没有来盲校之前,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感,就是我的学生考到了理想的大学,登上了舞台,受到大家认可,我觉得我是个好老师。但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作为一个学生很信赖的老师、家长很信任的老师,我很幸福。
2018年,张龙当选为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年来,她结合自身经验,积极履职,在改进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例等方面提出多项意见建议,受到教育厅、人社厅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全省推进特殊教师师资统筹安排计划,为残障学生争取公平教育的权利。
武汉市盲童学校 语文老师 李炜:例如说,国家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包括教师的引进等等方面,是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不仅是对于我们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好处,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公平教育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张龙说,接下来,她还将继续关注青少年群体,积极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 张龙:今年通过疫情,孩子们心理健康状况,其实还是很值得社会各方面一起携手,来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作为一个湖北省人大代表 ,(每个代表)背后就是八万湖北人,真正下到基层,真正走近老百姓,然后再拿出合理化的建议。
荆楚人大
襄阳:以赛促学!线上线下掀起全民学法热潮
为了推进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形式,通过线上线下掀起全民学法热潮。
现场正在进行的是襄阳市人大系统“讲政治、精业务、强本领”知识竞赛暨全市法律知识竞赛。六支代表队的选手们激烈抢答,比手速、拼知识。台下观众也跃跃欲试,过把答题瘾。
襄阳市襄城区人大代表 宋银辉:我们社区处理的都是一些日常琐碎的小事,这些小事情就涉及到法律知识这方面问题,包括很多纠纷都需要我们用法律知识去调解、去做工作。
襄阳市襄州区人大代表 占德海:这次的题范围很广,也与我们职工的切身利益相关,职工参与积极性很高,参与竞赛受益匪浅。
此次知识竞赛内容涵盖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宪法、民法典、代表法等内容。从今年4月推出21篇竞赛学习篇目。8月初,分三期推出400题竞赛题库,突出学习的知识点和竞赛的重点。襄阳市三级人大干部、五级人大代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踊跃参加。
襄阳市樊城区人大代表 文继明: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民法典》对法律的普及,让我们普通老百姓更了解法律,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活动不仅仅是个开始,更是掀起了全民学习的热潮、普法的热潮和学习系列讲话的热潮,我们将在各自工作的岗位上努力践行这一理念。
襄阳宜城市人大常委会 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 刘珍妮:此次竞赛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极大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上营造了全民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此次大赛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其中,网络赛参赛人数达957830人,创下历年来参赛人数之最。这场竞赛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入推进全民学法,促进“七五”普法圆满收官的有效措施,更是一次丰富和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襄阳的生动实践。从今年起,在本届任期内,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将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人大系统知识竞赛。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李光河:人大是(保证)宪法和国家法律实施的工作机关,所以普法也是重要(工作)任务,这次竞赛是人大主导、党政支持、代表带头、全民参与的一次普法活动,知识竞赛以赛促学的方法推进两个机关建设,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
人大代表助力普法宣传活动,既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也提升了依法履职能力,更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彰显制度优势,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篇章。
感谢收看本期《人大聚焦》,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