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二十三期 | 全国人大代表杨祉刚:传承工匠精神 为一线工人发声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节目《人大聚焦》。
代表风采
全国人大代表杨祉刚:传承工匠精神 为一线工人发声
疫情当前,全国人大代表杨祉刚义无反顾冲锋在复工复产一线,他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他叫杨祉刚,是神龙公司武汉工厂的一名钣金工,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3月23号,他主动请缨,成为首批复工返岗的工人,为公司新车上市,抢抓时间保进度。
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焊装分厂钣金工 杨祉刚:既然人民选我作为人大代表,我就要履好自己的职责,尽好自己的义务。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国家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发展离不开经济,把失去的三个月时间怎么抢回来,这就是我们复工以后要考虑的问题。加班加点也好,岗位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
悬点焊岗是杨祉刚复工后新安排的岗位,是公认的辛苦活,一把焊钳重100多斤,每个零件焊点多达20个,需要不停地平移、托举,即使有平衡器支撑,也要耗费不少体力。而这些肉眼可见的焊花飞溅而出,看似绚烂,实际上却是钢板融化后喷射出的液体,温度接近上千度,稍有不慎就有烫伤的危险。
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焊装分厂钣金工 杨祉刚:作为我们一线的工人来说,觉得还是在企业上班心里最踏实。当我走进车间,拿起我的焊钳,重新操作我的工作岗位以后,我觉得心里一下子就踏实很多。公司有需求我们就得上,不管在哪个岗位我觉得都是一样的。
每天,杨祉刚在车间忙个不停,常常是一个人兼顾两个人的活。17年来,他换了很多岗位,但不管在哪,他都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同时,杨祉刚还一直坚持自编教材,倾囊相授,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焊装分厂二工段工段长 陈福奎:有可能一个人会干很多岗位,像杨祉刚这种挖自己的潜力,很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很能起到带头作用。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焊装分厂二工段侧围班班长 杨斌:上班工作他应该来班组是最早的一个,来了以后他会把他岗位上的点检,包括零件的准备、设备的启动状况会及时跟班组反馈。有一天他就发现有一个零件,第二天就要过期了,避免了一个过期零件上线。
17年来,从杨祉刚手中下线的神龙汽车多达10万多台,焊接与钣金方面,几乎没有一例返工。杨祉刚说,最近,全国各地企业都开足马力,转型跨界生产防疫物资。这也让他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工匠梦,一定要加强技能工人培养,让更多人加入到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中来,以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焊装分厂钣金工 杨祉刚:我们国家整个制造行业门类是非常齐全的,在这个制造行业(门类)很齐全的情况下,对我们抗疫是有很大的保障。就是要心无旁骛,然后认认真真把我们手中的活干好,响应我们国家的号召,为我们的制造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扎根一线,兢兢业业,这位来自基层的蓝领技术工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大国汽车工匠”等荣誉称号。2018年,杨祉刚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了了解真实情况,他常常东奔西走,在“东拉西扯”的聊天中搜集工人意见。两年多来,他先后提出了《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 促进让广大职工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等8个建议。面对复工复产中出现的歧视湖北籍员工的现象,杨祉刚认为要为劳动者撑腰,对地域歧视说不!目前,他正准备提出一份建议参加全国两会,呼吁通过法治手段,保障工人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焊装分厂钣金工 杨祉刚:危机之中也会藏着很多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肯定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多观察身边的事,多提合理化建议,然后为我们所代表的基层的一线工人发声,培养更多的技能工人,促进我们制造业走向国际。
代表风采
周宗奎:为抗疫筑起坚实的心理防线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公众疫后心理防疫战才刚刚打响。在这场漫长的心理救援中,省人大代表周宗奎勇担社会责任,用初心与使命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创伤后的人们重建希望。
记者 罗娜:我现在是来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由于学生们没有返校复课,校园里显得有点冷清。在这里,有这样的一群心灵捕手,从疫情发生至今,一直坚守在抗疫的后方。他们就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起,全国3000余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志愿团队。团队在三个多月以来日夜轮班,抚慰着人们面对疫情的焦虑与哀伤,见证着公众抗击疫情的勇敢与坚韧。
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会议室,省人大代表周宗奎正与同事就如何改进“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展开热烈讨论。作为平台发起人,周宗奎深知心理援助的重要性。
湖北省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周宗奎:心理援助在疫情的冲击面前,是必须要跟上去的。
经过一周紧锣密鼓的筹备,1月30号,周宗奎带领团队发起的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上线了!全国各地的电话纷至沓来。
湖北省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周宗奎:一位医生说了一句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话,我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跟你们再继续聊,但是我知道你们跟我们在一起,我们在前面做工作,不孤单。
随着公众咨询量与日俱增,2月20日,在教育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平台更新换代,“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正式上线,每天近200名咨询师24小时轮班,接受咨询。一天,一名沮丧的中年男子站在家中窗台上,拨通了热线!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咨询师 陈真珍:因为疫情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又是家里唯一的一个经济来源,他站在窗台当时脑袋里想着,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咨询师的安抚下,男子情绪渐渐平复下来,通过反复的沟通、引导,这名男子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年头。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咨询师 陈真珍:他可能知道我是来自武汉的咨询师,他觉得武汉(是疫情中心),我们看到他的转变,他不局限在自己,他要去关心别人。
3个多月来,平台共接受3万多次心理咨询,像这样有轻生倾向的市民不在少数。有一天,一名女性打进热线,哭诉自己的父母患上新冠肺炎,再加上叛逆的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丈夫,感觉万念俱灰。
湖北省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周宗奎:她就是已经有计划要跳楼自杀,她觉得生活压力太大了。咨询师对她提供了情绪上很大的温暖、支持,也指出了将来怎么样去沟通。这个求助者她当天就打电话过来,非常感谢热线老师,她要是没有打这通电话,她不知道会做出多么后悔的事情。
在周宗奎和咨询师们温暖的陪伴下,很多咨询者重拾起生活的希望。这也让周宗奎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心理急救”远远不够,社会心态的“长期援助”势在必行!
湖北省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周宗奎: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这3万个求助电话背后,每一次都是一次生活的难关。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 孙晓君:负性情绪如果长期压抑,不加以引导和平复的话,可能会导致极端的负性事件,包括像自杀这样的一些恶性事件的产生。同时,民众这种负面情绪的积累,它容易导致整个社会心态的崩溃。
疫情期间,周宗奎带领团队,帮助无数陷入心灵泥沼的人们走出阴霾。每天通宵达旦,电话、视频会议无缝对接!虽然辛苦,但周宗奎却乐此不疲。他常说,光做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还要发挥专业优势,勇担社会责任,才无愧于人大代表的身份。
疫情发生后,周宗奎给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提交了多份建议。其中,《关于加强湖北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指出,要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将社区、医疗、教育三种工作模式相结合;还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队伍建设。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倾听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为群众排忧解难。
湖北省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周宗奎:我们怎么样动员多种渠道,建立有效的机制,能够把社会心理服务,提高到一个更好的水平。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百姓话心声说期待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于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在这个特殊历史节点的大会上,代表们提出的议案建议时刻牵动着老百姓的心。老百姓的期盼所系也是代表们依法履职的动力。那在老百姓的心里,他们最关注什么?又有哪些期待?
退休职工:旅游方面应该给老年人多一些实惠,这些门槛上的限制放宽一点。
学生家长:(希望)医务室的老师或者(学校的)医生要有专门的培训,包括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快速反应,能够有比较好的反馈。
高校教师:比如说招聘制的公务员,这样的名额是不是可以多拿出来一点,解决我们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招商人员:需要很多外地商户或者是投资商到武汉来投资建设,才能带动武汉的经济。减税是一方面,然后就是很多商业看能不能减租,要落实到每个商家身上才是最有力的。
市民:希望更多的知名专家,能够去进行线上咨询,开线上门诊。
市民:希望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医学院大学生先去社区医院服务,又可以解决社区医院医生不足的缺点。
大学教授:对基层医疗机构要有适当的倾斜,三甲医院的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品,门诊重症的药品要延伸到基层,通过信息互联网之后,建立起一个新的社区健康的治理机制。
2020年不仅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个特殊节点上召开,意义重大,我们也预祝大会顺利召开!
感谢收看本期《人大聚焦》,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