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二十一期 | 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在战疫一线履职担当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0-04-06 08:09   [收藏] [打印] [关闭]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节目《人大聚焦》。

人大要闻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会议

3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会议。会议强调,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形势,跟进学习、深刻学习、主动作为,要坚持防控为先、统筹为要、科学精准、稳妥善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战“疫”中的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在战疫一线履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临危受命,担任十堰市救治专家组组长,在抗击疫情一线履职担当,千方百计提高患者治愈率。

组织专家小组开展病情会诊,第一时间选派医疗队对口支援第一定点医院开展病人救治。疫情发生后,罗杰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同病魔抗争,全力以赴抢救患者。

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轻症和普通型(患者),送到第一定点和第二定点医院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我们就放在本院进行救治,所以十堰一直是床在等病人,我们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十堰市太和医院是十堰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主要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医院共改建了四个病区,整合出82间病房,全力统筹资源,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方案,因人因病施策。

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罗杰:医护人员坚持三级式查房制度,我们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召开两个危重病人的病例讨论会,通过这个办法我们使大部分的患者都转危为安。

同时,罗杰还主持制定了十堰市新冠肺炎分检预诊、诊断、治疗、转诊的规范流程,精准施策,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

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罗杰:面对新冠疫情做好防控工作,是每一个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应尽的本分,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之下,发挥好我们的作用,充当疫情防治的先锋,使疫情得到更好控制。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一系列精准措施提升了十堰市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率。3月22日,随着最后1名确诊患者从太和医院治愈出院,十堰市实现了新冠肺炎患者病例清零目标。十堰市收治率100%,治愈率98%,病亡率1.1%。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始终心系群众,积极履职。结合此次疫情,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议案,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罗杰:第一,设立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日;第二,建立重大疫情的尸体解剖制度,及时地做好尸体解剖,有利于我们发现疾病病理的变化和发展的一些规律,对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非常有帮助的。

姚雪:70天“连轴转”  医疗物资保供不间断

武汉市人大代表姚雪是一名医药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作为抗击疫情的医疗物资保供单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24小时“连轴转”,日夜奋战在医疗物资供应、保障的最前线。

3月25日,武汉突遇雷雨天气,为了尽快把急缺医疗物资送到医院,姚雪来不及撑伞,冒着风雨急步赶往仓库。他说,作为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物资保供单位,所有的事都慢不得!

武汉市人大代表 南京医药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雪: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也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艰险的时候,越要向前。

两个多月以来,姚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学医出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看着昔日同窗日夜奋战的武汉的一些医院,急缺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姚雪几度哽咽。

武汉市人大代表 南京医药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雪:我们心也是在一起的,有些同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上班期间被感染了,听到以后内心是很难过的。

姚雪下定决心,一定要筹集到更多医疗物资,送给一线的战疫英雄。为了能拿到更多的医疗防护物资货源,他顶着压力,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开发新的供应商,寻求上游企业支持,甚至干脆日夜蹲守在消杀企业生产线上“抢货源”!

姚雪同事 陆智:他的责任和压力我是能感觉得到的,到厂里去蹲点都是抢时间,有一些84液体在瓶子外面,我们也没想那么多,亲力亲为地搬,搬的时候没有注意,84(消毒液)就洒到裤子上面,衣物都腐蚀了。

姚雪同事 刘旭英:半夜我们去提货,姚总也是跟我们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货物卸下来。

在姚雪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公司以最快速度筹集了N95口罩7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57000只,防护服25000套,医用酒精8950升。防疫物资和保供就是和时间赛跑,1月27日,姚雪带领团队向武汉市武昌区捐赠第一批防护物资,此后又向省内外30家医疗机构捐赠总计300多万元的防疫药品和防护医疗物资。

武汉市武昌区慈善总会秘书长 陈慧明:(送来了)很重要的第一批物资,十个单品品种比较齐全,在隔离点开了以后,特别像救命的制氧机、氧气袋,还有一些配套的鼻氧管比较紧缺的时候,他们又提供了,所以说我们很感谢他们。

受疫情影响,武汉市有40多万重症和慢性病患者面临购药难题。看到这张照片后,姚雪心急如焚。2月23日,武汉市重症(慢性)疾病定点药店增加到50家。姚雪立即紧急部署,24小时不停歇,全力保障药品的供应配送。

武汉市人大代表 南京医药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雪:每天有十几辆车专门送零售药店,这样的话网格员就不用背那么多药,老百姓买药相对容易一些。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武汉一些医院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各大单位对消杀消毒物资、器械需求猛增。姚雪一刻也不停歇,又开始新一轮的保供应工作。

姚雪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危难时刻,人民需要我,我理当全力以赴!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心系群众,积极履职,不负人民重托。

武汉市人大代表 南京医药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雪:人大代表要履职尽责,人大代表要为人民,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上,要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提更多的意见,这样更好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战“疫”中的人大代表

黄立:用高科技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面对医疗机构的需求,姚雪总说全力以赴;面对“战友们”的感谢,姚雪说得最多的是:义不容辞!简单八个字彰显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质朴情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很多和姚雪一样履职尽责,默默奉献的人大代表。武汉市人大代表黄立也是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用高科技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他说,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我们要不分昼夜,全力以赴守护武汉,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3月28日, 在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汉正街站的体温检测区,一名女乘客体温异常,检测仪器立即发出警报,工作人员迅速把这名乘客带进复测区域进行检查。目前,在武汉已恢复运营的六条地铁线路、各大火车站都安装有这项高德红外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通过对大规模移动人群进行快速体温测定,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鹏:如果场景中出现了有体温异常的人,它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报警,报警以后会取得一个报警图片和信息,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传到后端的云平台,可以把数据共享到各级的防控中心进行整个联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市人大代表、高德红外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立第一时间带领公司员工,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21日,黄立要求关键岗位员工取消春节假期,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全自动测温仪,从而保障全国各地机场、各大火车站以及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防疫工作的顺利展开。当时,公司恢复生产困难重重。

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立:原器件没有,我们的员工有的也回家了,同时物流也非常不畅通,所以我们联系到了原材料它也(运)不回来,所以当时整个确实是非常的困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黄立迎难而上,争分夺秒,多方协调,克服重重困难,把科学技术转换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线。

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立:我基本上是每一天都到公司,我如果能够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大家可能心里(面)也会踏实一点点。

两个多月以来,黄立带领员工日夜奋战、科技攻关,确保测温系统高质高效。目前,高德红外已经生产并交付了两万多套测温仪安装到全国各地的地铁、机场、海关等公共场所。

武汉高德红外智感科技生产部经理 吕道兴:前期我们一天的产能可能在300、400(台),从目前来说,我们红外类或者防疫类产品,我们现在每天产能可以达到1500(台)以上,防疫类的可以超过1000台。每一分钟努力的付出都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我们的城市。

其实,从2003年首创红外人体测温告警系统运用到“非典”防控最前线至今,黄立一直带领团队在技术攻关领域不断地探索和突破。目前,高德红外已经全员返岗,加快推进复工复产进程。除了抓生产、保供应,高德红外在黄立带领下捐款捐物价值共计635万元,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立:人大代表是我们的市民把我选出来的,那当然我得为市民多做一点事情,我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一个事,应该是一个本职工作,也是必须要去做到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可能性,为这个城市多做一点事,为老百姓多做点事。

让党旗飘扬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铸就防疫坚强堡垒

疫情期间,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志愿者下沉社区服务群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4小时值守,为居民服务,架起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铸就起阻断疫情蔓延的“铁门坎”。

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东湖路社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志愿者田明进正在给居民理发。在走访中,得知很多居民有理发需求,4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立刻行动起来,在多次摸索尝试后,社区的“临时理发点”开张了。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沉干部 田明进:前后三天大概理了50多个人,老百姓也很不容易,一两个月没理发特别难受,给他们理了(发)之后很开心。

从开始的生疏,到现在10分钟就能搞定大伙儿满意的发型,现在大家都能给居民“上门服务”了。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沉干部 田明进:87岁的一个老人,他患有尿道癌,身上挂着尿道管,他不能下楼,我们就(上门)给他理了发。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志愿者下沉社区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两个月来,只要社区居民有困难,志愿者们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提供帮助。东湖路社区有15602名居民,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500多人,他们大多行动不便,也不会用手机团购,党员志愿者们每天都会上门了解情况。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沉干部 沈斌:我们每天都要摸一次底,都要电话问,有时候上门问,了解他们(老年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沉干部 陈文:有一个80岁的老先生经常想出来,我们就跟他聊天,缓解他心理上的紧张。

东湖路社区为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电梯。每天,党员志愿者们都穿梭在楼栋间,无数次上下楼梯,事无巨细地为居民们提供最暖心最贴心的服务。

一位老奶奶就曾隔着栅栏门,坚持要把1000元现金交到一名下沉党员手中表示感谢。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两个多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志愿者们日夜轮班,对小区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排查。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沉干部 王新风:最近几天返汉人员,要把他们(情况)弄清楚,要落实隔离制度,不能出入小区,跟社区的(工作人员)要多沟通。

在大家的严防死守之下,东湖路社区多个小区获得了无疫情小区的称号。

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共派出了56名党员干部下沉武汉市水果湖街道东湖路社区、17名党员干部支援中南路街道晒湖社区协助疫情防控。这些天,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不舍昼夜,不怕疲劳,不惧危险,协助社区落实最严封控管理措施、入户调查排查、体温监测报告、代购分发物资、送医送药送菜、安置滞留困难群众等工作。不仅如此,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还有129名党员奋战在73个社区,以辛勤的工作给基层社区增援,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安康。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沉干部 李邦恒:通过下沉社区,也是一种了解民生、了解群众、接近群众、了解基层一个很好的机会,培养我们和群众的感情。

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必须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以疫情防控的扎实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省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将继续冲锋在前,勇于奉献,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人大力量!

感谢收看《人大聚焦》,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