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一百三十五期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人大要闻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闭会 决定李殿勋为副省长、代理省长
1月2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圆满结束各项议程,在武昌闭会。会议决定,接受王忠林辞去湖北省省长职务的请求,李殿勋任湖北省副省长、代理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艳玲主持会议并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到70人,实到58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文兵在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会议上通报了人事安排事项。会议听取了副省长程用文宣读的有关人事任命议案和有关拟任人选作的拟任职发言,审议有关议案和决定草案。会议经表决,决定接受王忠林辞去湖北省省长职务的请求,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备案。会议决定,任命李殿勋为湖北省副省长,决定其为代理省长。
会议指出,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聚焦全省中心大局,依法履职尽责,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丰富“两个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要全面加强“四个机关”建设,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人大贡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国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雪荣、胡志强、杨云彦,秘书长张爱国出席会议。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游劝荣、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守安,省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回眸(三)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多年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全省四级人大、10万名五级人大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履职,推动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本期我们一起关注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的代表工作成效。
持续开展“代表行动”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记者 亦乐: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采取“1+N”方式,聚焦“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推动代表行动走深走实,持续擦亮“代表工作”品牌。
省人大常委会统筹谋划,精心制定关于开展“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工作方案,年初召开动员部署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队赴17个市州全覆盖调研指导,召开全省市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交流经验、推进工作,一场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代表行动在全省开展起来。
步行街不仅是城市消费的重要载体,也是彰显城市文化的窗口。在黄石市交通路步行街,记者看到,街上人头攒动,升级改造的大型墙绘、音乐喷泉、艺术雕塑、智慧路灯等,使交通路俨然成为当地最热的网红打卡点。
黄石市市民 谢钢明:我是2000年住进来的,这条街以前脏、乱、差,什么都不好,改(造)以后人人都满意了,我们在底下休闲 购物都要比以前好多了。
2021年11月,随着黄石市获批湖北省唯一城市更新国家试点城市,交通路步行街综合改造工程提上日程。
黄石市黄石港区人大代表 戴刚:在这个施工过程中,两边都要进行封闭式施工,可能对商户的经营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我们社区人大代表之家,组织的7名人大代表,分成7个小组,和社区网格员一起,逐一上门做工作宣讲,使我们的这200多家商户,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积极配合政府的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步行街改造是发展的第一步,如何让步行街持续高质量发展,也成了当地关心的问题,人大代表深入商户收集意愿,发动商户参与,不断拓展街区产业空间,丰富商业业态。
黄石市人大代表 雷璐璐:我们对(步行街)外摆的四十几家商户以及170家商户进行了广泛地收集意见,从原先的四十几个(外摆商户),减少到现在的26个,同时也在规范它的业态发展,不能全部以餐饮这种油炸的为主,还是要体现省级步行街的品质。
改造后的交通路人流量达到日均3万人次,相较之前翻了几番,让曾经的老城区焕发新生。代表助力黄石步行街的华丽转身,只是全省开展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以来的一个缩影,全省各级人大结合实际,积极行动,探索出一批带有“烟火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在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夷陵区雾渡河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鼓励人大代表围绕民生实事、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以约见形式向部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在当地探索人大代表约见形式。记者在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生态停车场看到,新修建的停车场井然有序,而改造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无人管理的停车场,常年停着多辆僵尸车外,灰尘大,环境差,周边居民是怨声载道。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的人大代表们在了解情况后,开展了第一次“代表约见”活动,向镇政府及镇财政所、环规所、综合执法分局等部门进行犀利提问,探讨停车场的管理和使用问题。
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人大代表 王志新:集镇停车场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时间和精力,现已基本完工,停车场的投入使用要给一个,(准确)时间概念。
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谭启文:雾渡河镇党委已经进行专题研究,已经明确了管理方和收费标准,目前我们已经把所有资料,在两个星期前全部报给了发改局。
“代表约见”活动后,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在多部门共同努力下,很快曾经荒废的停车场就投入使用。
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居民 秦德斌:停车的秩序和周边的这个环境,这是有很大地改善,所有的驾驶员,包括停车的这些车主们,对停车的这个价位,感觉非常实惠,而且觉得这是政府开展的一个公益事业,(大家)非常满意。
“代表约见”这一尝试不仅增进了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形成推动问题解决的合力和共识,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丰富了代表履职形式,增强了基层人大监督的刚性和权威。
2024年以来,各地聚焦“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大主题,深入开展“代表行动”,收集整理并转办交办意见建议2.61万条,推动解决农村“一老一小”、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管理、守水护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民生热点难点,涌现出了一批鲜活实践案例。
在武汉,当地人大坚持以"代表三进·共同缔造"为主题开展代表行动,以代表联络站点为载体,将"代表直通车"开进社区、小区、园区、商圈、楼宇,直达企业、直面问题、直通政府、直抵民心。襄阳人大组织开展五级人大代表集中活动周专题活动。全市26名市级党政领导干部中的人大代表率先垂范,84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统一行动,聚焦产业发展提质、基层治理提效等事关全市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沉一线察民情、直面职能部门寻对策。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对五级人大代表根据专业特长混合编组,优化组建47个产业代表小组,由市、县人大常委会相关专门委员会负责联系,以开展专业化代表行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10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引领带动人民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落地见效
记者 亦乐: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是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形式,是宪法法律赋予代表的重要职责。代表建议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建议办理集中视察,采取“2+12”方式,集中视察省水利厅、省民政厅,并对省交通厅等12家厅局提出意见建议,提升建议办理工作质效。
省人大代表何欢乐是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梁子湖人,他对这片湖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当选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后,何欢乐经过详细调研、走访,在人大会期间带来了《关于完善梁子湖流域共保联治机制的建议》,并在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相关建议督办座谈会上,向相关部门了解建议办理情况。
省人大代表 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 何欢乐:梁子湖是由三个地方管,涉及到江夏、我们(鄂州梁子湖区),还有咸宁它的(管理),责任应该我们这三个地方要全部联合在一起,来共抓共管共治最后才能是共享。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潘颖:整个梁子湖的治理后续的综合治理,我们厅也编制了《梁子湖综合治理规划》,实行水系的统一治理,包括鄂州其他的河湖水系治理。
省人大代表 襄阳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赵青:让代表和厅局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更有效地解决了,咱们代表建议的、更有成效的办理,因为我们平时都是通过线上的方式(交流),那也通过这种方式,让厅局了解咱们基层群众的呼声。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收到的850件建议,已全部交由118家承办单位,建议办理满意率达到99.3%。
不断拓展“两个联系” 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记者 亦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省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为代表服务意识,加强“两个联系”的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的目标要求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省人大常委会建立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下基层必访代表制度,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机制,结合常委会会议议题,常态化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列席会议。今年来,召开了3次代表列席会议,面对面听取80多名代表的意见建议。全省各级人大积极建立网上代表联络站,实现“码上见”“云见面”,代表全天候、一键式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了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鄂州市人大创新推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融媒体节目,将直播间搬到基层现场,组织人大代表、广大选民、职能部门“面对面”议事,形成“走访选民定议题、代表搭台当面说、现场提交限期办、选民举牌评效果”模式。随州随县人大成立“九人议事小组”“乡贤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让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群众等共同参与村级事务建设与管理。
2024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200多人次参加履职培训,服务代表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推动建好管好用好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财经工作企业联系点等家站点,实现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融合建设、规范管理、有效运行。依托省人大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建立代表电子履职档案,完善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征求意见功能,确保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人大工作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全省10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紧贴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步履所至是基层现场,笔下所写是议案建议,用实际行动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历史钩沉】国内首部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哪本书?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人大常委会获悉,国内首本《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书籍在鄂亮相,该书不仅展示了湖北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渊源,更展现了荆楚学者们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果。
记者 亦乐:我现在是在省人大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湖北”的展示厅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省人大重新整理了展示厅,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本名叫《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书,已经有近70岁的高龄了。
省人大常务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湖北”展厅志愿讲解员 朱方彤:经过与湖北人民出版社联系,他们从馆藏室里为我们翻出了这本薄薄的4.2万字,62页的小册子,现在就放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湖北的展示厅”里,成为了我们的“镇馆之宝”。
书中讲了四个方面内容: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政权建设经验的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者是张何,经过考证,这是张懋、何华辉两位的笔名。其中何华辉1953年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大学法律系从事宪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为时任武汉大学校长李达担任秘书。由于跨度近70年,很多信息需要重新考证,几经周转,记者联系上了何华辉教授的学生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周叶中。
武汉大学原党委委员 副校长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周叶中:这本书毫无疑问,是我们国家,第一本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著作,全国人大联络局的李伯钧同志,他专门进行过考证,就是从全国人大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查寻的),因为那个是联网的,也是能够追根溯源,说的很清楚的,所以通过这样一种考证,证明它确实是第一本,这本书对于研究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重大。
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而这本书《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5年6月就出版了,对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武汉大学原党委委员 副校长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周叶中:70年前,我们的专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我们的学者们,是怎么样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政权建设的实践,很好地去进行结合的,在结合的过程中,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构成这种问题的理论框架是什么,这样一个书毫无疑问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