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一百四十六期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人大要闻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
王忠林主持并讲话
决定任命张文兵、黎东辉为副省长
6月19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圆满结束议程,在武昌闭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闭幕会并讲话。常委会会议期间,王忠林主持召开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有关人事事项审议情况的汇报。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到72人,实到61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听取了副省长徐文海宣读的有关人事任命的议案,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雷文洁作的关于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任命的人事事项的说明,拟任人选作的拟任职发言。
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提请任命张文兵、黎东辉同志职务的议案,决定任命张文兵、黎东辉为湖北省副省长。现场向获任命人员颁发任命书,奏唱国歌,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王忠林在讲话时指出,新任命的同志要倍加珍惜全省人民寄予的厚望和重托、倍加珍惜组织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在新的岗位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要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永葆绝对忠诚之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凝心聚力谋发展,集聚整体提升之势,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大力实施“七大战略”,科学谋划“十五五”,全力推动支点建设成势见效。要始终真抓实干强作风,砥砺担事担责之能,强化系统观念、统筹理念,强化市场意识、法治思维,强化进取精神、拼抢劲头,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要始终用心用情惠民生,坚守为民履职之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办好“合民意、质量好、可实施、可持续”的民生实事。要始终清正廉洁守底线,常怀敬畏戒惧之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王忠林强调,新修改的代表法对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带头强化政治担当,带头依法忠诚履职,带头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带头加强作风建设,更好带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艳玲,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国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雪荣、刘晓鸣、胡志强、杨云彦,秘书长张爱国出席会议。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侯淅珉,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游劝荣,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守安列席会议。
王艳玲强调:以产业振兴为基础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6月10日至11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艳玲赴荆门,调研乡村全面振兴、现代农业建设、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强县工程推进情况,并走访基层人大代表。
在荆门市区,王艳玲先后前往华醇食品公司、麦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特色食品产业及智慧农业发展情况。在强县工程联系点钟祥市,王艳玲深入茂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维艾汽车、英特利电气、新视野机床等企业,调研农业产业化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关于乡村全面振兴和强县工程部署要求,聚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要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依托特色资源,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数字化转型创新,促进特色农产品出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充分挖掘文旅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强县工程增添动力。各级人大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为湖北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爱国参加调研。
刘雪荣强调:依法推进乡村振兴 服务建设农业强省
6月17日至1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雪荣赴随州市曾都区、广水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刘雪荣先后到洛阳镇小岭冲村民宿、郝店镇关店村香菇基地、蔡河镇桃李飘香猕猴桃基地、十里街道杨家岗村蔬菜基地、广水乡投集团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地,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刘雪荣对随州市乡村振兴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落实省委有关工作要求,切实扛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责任。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增值收益分配向农户倾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落实法定职责,聚焦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强化部门协同和资金保障,完善配套政策,依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刘晓鸣强调:锚定农业强省建设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6月16日至17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鸣赴十堰市房县,开展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调研,了解当地蔬菜、茶叶、黄酒、林下黄精、设施渔业、生物合成酶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听取产业负责人、基层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刘晓鸣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省这一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聚焦产业振兴,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根基。要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壮大乡村公共服务和治理人才队伍,以人才活水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坚持干字当头、久久为功,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杨云彦强调:强化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不断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走深走实
6月17日至1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云彦率执法检查组赴孝感市云梦县、孝昌县、孝南区,实地察看博物馆、文体中心、革命旧址等,检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市政府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和部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
杨云彦对孝感市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工作给予肯定。他强调,“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承载着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使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聚焦资源配置与效能提升,不断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走深走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优化供给与需求匹配,实现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步提升。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重要制度,聚焦机制建设与协同联动,努力在公共文化服务规划衔接、政策配套、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要继续深挖包括“秦汉简牍”“孝道文化”在内的孝感独特文化资源,将其有机融入公共文化产品创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监督在线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 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大力推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省人大常委会近期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展开执法检查。通过推动 “一法一条例” 的深入有效实施,聚焦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服务效能的提升,持续促进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落地生根。
荆州博物馆,坐落于荆州城西,自 1958 年建馆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保护、古城古建保护、考古发掘研究及遗址公园建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地方综合类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更是吸引众多民众,使其成为热门网红打卡点。
游客:展馆当中参观过这个,一个七豹(纹漆)大扁壶,然后刚刚路过文创商店,又看到了,(根据它)设计出来的一个u型枕,兼具了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楚国特色的文化传播性,我觉得这一点挺好的。
游客:我觉得博物馆的停车位太少了,而且博物馆里面也不能停车,最近的车位还要停到西门那边去,再走过来太远了,我就希望博物馆能够在附近修一个停车场,或者增加一些车位。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省目前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省现有 119 个公共图书馆、126 个文化馆、226 家各类博物馆及纪念馆、63 家美术馆,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面覆盖。截至 2024 年底,全省体育场地总数量达 211337 个,总面积为 18610.73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3.19 平方米,在中部地区位居首位。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是社会关心,百姓关注的焦点。为回应群众关切,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省人大常委会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展开执法检查。6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省文旅厅、省发改委、省体育局等部门就 “一法一条例” 的实施自查情况进行汇报,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工作进展及现阶段发现的问题。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郑袁鸿:明确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覆盖率任务目标,同时,将“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绩效评价评估结果为导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牛庆义:对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工作开展全程监督与考核,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当前,我省在 “一法一条例” 的贯彻实施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与支点建设的内在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6 月 17 日至 18 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前往孝感市云梦县、孝昌县、孝南区,实地考察博物馆、文体中心、革命旧址等地,检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实施情况。
孝感市人大代表 云梦县人大副主任 杨雪莲: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方面,我们还是有待加强,我们以楚剧团、云梦楚剧团为例,云梦的楚剧发展也是相对比较好的,但是我们楚剧团也面临着,这个人才的难招这样一个问题,特别缺乏编导这个方面的人才,主要是招不进来,也留不住。
孝感市人大代表 孝南高中校长 高平强:要更加提高服务效能,增强服务的承载能力,比如推动场馆错时、延时开放,保障周末、节假日晚间服务供给,其尽力以需定供的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适老化、适儿化,执行无障碍建设的标志,确保各类人群平等便利参与,惠及更多的人群。
据了解,检查组将在全省多地持续开展“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通过实地检查,委托检查,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自查,实现执法检查全覆盖,执法检查报告将于9月下旬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更好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
武汉市江岸区:依托“人民议事厅” 为支点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人大履职实践,成为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要课题。自 2018 年起,武汉市江岸区人大常委会锚定目标,全力打造 “人民议事厅” 代表工作品牌,今年来更是围绕“聚焦支点·代表三进”主题开展活动,以听民生、集民智、解民忧为着力点,架起人大与群众的连心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江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武汉市江岸区连城小区居民 张建萍:有时候随时炒菜没有气了,你就搞不成了,现在不用担心了,而且用起来很方便,这个煤气很好用的。
家住武汉市江岸区连城小区的张婆婆,正在与记者分享着用上天然气后的喜悦。这份喜悦,承载着小区 1500 名居民长达十余年的期盼。建成于 2000 年左右的连城小区,老年居民占比颇高,由于一直无法安装天然气,30斤重的罐装液化气成了不少老人生活中的 “沉重负担”。2018年底,武汉市人大代表就曾走访过连城小区,将用气“难”问题形成书面建议提交武汉市人大,让小区居民看到“曙光”。
武汉市人大代表 上海建玮(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牧:(调研发现)包括解放大道下沿线不仅是连城小区,几个老旧小区都没有煤气(天然气),怎么解决,然后甚至包括那个道路破损,所以通过我们的代表的身份,(向)武汉市人大提出代表建议。
距离小区最近的气源位于解放大道另一侧,开挖道路办理施工手续涉及多部门协调,困难重重。六年间,各级人大代表接力奔走。武汉市江岸区人大依托 “人民议事厅”,召集江岸区城管委、交通大队、街道公管办及周边三个社区,开展多方协商议事。在安装过程中,又遭遇与老旧社区改造时间冲突的困境。但在人大代表持续跟进、社区积极协调、业主热心参与、物业公司全力配合以及职能部门专业指导下,今年,连城小区终于迎来了天然气的通连,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用气难题。
武汉市江岸区城管局副局长 陈甘霖:项目确立以后,(江岸)区人大多次进行了调研,包括我们街道在这一块,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协调相关的部门,在我们办理这个管网铺设的过程当中,在审批手续,这个施工过程当中的协调配合,做了大量工作。
连城小区天然气问题的解决,仅是江岸区“人民议事厅” 工作成效的缩影。江岸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建设新路径,辖区 340 余名人大代表组成17 个代表小组,并进一步组建 6 个涵盖经济、民生、法治等领域的专业代表小组。代表们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结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进一步擦亮“人民议事厅”品牌。今年5月28日,江岸区人大常委会正式启用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该联络站选址百年老建筑平和打包厂,内部设有 “人民议事厅” 展厅和人大代表议事接待室,既方便群众随时反映诉求,又能借助文旅热度扩大民主实践影响力。同时,在活动日当天,江岸区人大开展了 “加强历史风貌区活化利用,积极探索‘人文经济学’的实践路径” 人民议事厅活动,人大代表们围绕如何做好老建筑和新消费结合文章,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武汉市江岸区人大代表 炫音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颖:建议我们建立历史风貌区的大数据平台,通过消费者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市场的需求,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决策性的依据。
武汉市人大代表 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培文:我们可以从全国吸引很多微短剧的剧组公司项目来到我们江岸区,去采风、去取景,那这样就把老建筑利用起来,而且又可以结合我们现在互联网,年轻人最喜欢的微短剧,也可以通过流量为我们更好的宣传。
此次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启用,是武汉市江岸区深化 “人民议事厅” 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自 2018年品牌创建以来,“人民议事厅” 已累计开展活动 1240余场,收集形成建议1523条,成功协调解决问题1100余个,其创新经验更是入选《湖北人大工作创新60例》,成为基层民主实践的典范。未来,江岸区将依托这一实体阵地,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武汉市江岸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主任 黄胜林:江岸区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首善之责”,积极担当作为,一是服务中心大局,以精准监督,助推区委决策转化为发展效能;二是发挥制度优势,依托人民议事厅载体,推动代表活动,从“问题发现者”升级为“解题攻坚队”;三是践行为民宗旨,以闭环监督打通民生诉求,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让人大职能更好对接群众之盼。